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重走青龍寨(李力)

重走青龍寨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重走青龍寨》中國當代作家李力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重走青龍寨

五月的一天,乘着暖融融的初夏的陽光,我們一行三人從木門寺後的林間小道登上了青龍寨,緬懷紅四方面軍當年在這裡的戰鬥事跡。寨上殘缺石壁上的青藤,隨着初夏的陽光生機勃勃地伸出嫩嫩的蔓須,順着石壁蔓延生長。草坪上黃的、白的、紫的、各色的野花,也隨着薰風散發着沁人肺腑的馨香,遠山近巒無不是在金色陽光的照耀下顯出翠綠的顏色,鳥兒也不時輕快地亮一聲歌喉,展開翅膀從一個叢林飛向另一個叢林。有誰知道,這裡曾經是血跡斑斑的戰場?過去的硝煙痕跡已不見了蹤影,我們能從這塊土地上找到那段難忘的歲月麼?

1932年底,紅四方面軍占領川北,建立川陝革命根據地後,蔣介石大為恐慌決定任命田頌堯為川陝剿匪督辦。33年的1月28日,田頌堯在成都就職,並以29軍副軍長孫震為前敵總指揮,糾集38個團,近6萬人組成左、中、右三路縱隊,妄圖趁紅軍立足未穩予以殲滅。

為粉碎三路圍攻,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根據敵我情況和川北地勢特點,決定採取「收緊陣地,誘敵深入,集中優勢,消滅敵人」的方針,予以打擊。5月26日空山壩大捷後,田頌堯為了阻擋紅軍的追擊,掩護其殘敵逃跑,從旺蒼木門方向調來川軍二十九軍一個旅,由旅長覃仕科帶隊接應,掩護其撤退。

木門位於旺蒼、蒼溪、南江三縣交界處,自古以來就是南來北往的交通要道和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有很多的官宦商賈、遷客騷人由此經過。三國時期,蜀將魏延與魏國大將張郃曾在此地大戰三天兩夜,自今還有射郃坪和延戰街等地名和傳說。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徐向前總指揮當即命令紅十一師三十三團政委程世才帶領部隊從通江出發過巴中經羅壩,晝夜兼程兩百多公里趕到旺蒼木門鎮伏擊。

部隊趕到木門鎮後,場上的老百姓看到紅軍回來了,又是送糧又是送水,幫助紅軍洗米淘菜、燒鍋煮飯,鎮上洋溢着一片喜慶的氣氛。戰士們安頓下來後,政委程世才顧不得休息,當即帶領各營營長隨着一名帶路的老百姓,來到木門場以南約五公里路的最高峰青龍寨查看地形。

青龍寨地勢險峻,易守難攻,樹大林深,易於隱蔽。從高處往下看,木門場在青龍寨北邊的山腳下。當年,場鎮上有二百來戶人家,場鎮的東西兩面分別是北水河、清江河自東向西和自北向南流來,這兩條河與自西向東而流的金魚河在場鎮的東南方匯合成一條大河,滔滔地向南流去。河邊人家的沙灘地上生長着幾株高大的皂角樹,樹蔭罩着傍岸的河水,水面上停着一隻渡船,卻無人擺渡。那時場上的人們似乎嗅到了炮火的硝煙味,靜悄悄的,與今天場上人來人往汽車的馬達聲聲完全不一樣。

場鎮由五座綿延的山峰相抱,站在青龍寨上,木門場周圍的山形地勢一覽無餘,青龍寨腳下的這一條河流就是在場鎮東南面由三條河流匯合而成的那一條大河,河水碧玉一般向南翻卷,擊起陣陣白浪,湍急無比。河的對岸沒有路,與河的西岸一樣青山峭壁、綿延數里,青龍寨腳下河邊這唯一的一條大道北連旺蒼,南接蒼、閬。敵人沿河而來,只要兩頭一堵,就是神兵天將也插翅難逃。

當年,程世才政委就是在我們的腳下這塊地方查看了山形地勢之後,決定就在這裡設下埋伏圈,打他一個措手不及,全殲進犯之敵。部隊抓緊時間修築工事,布置火力點,一切準備就緒,戰士們就地休息,以逸待勞,只等敵人鑽進口袋,給以痛擊。

1932年也是五月的一天,正午時分程世才得到消息,覃仕科帶領的一個旅,順着恩陽河,沿大路,下午兩點左右,就要來到木門鎮。紅軍戰士們一聽,笑逐顏開,政委程世才說:「果然不出徐總指揮所料,敵人必經此路。這下定叫他有來無去!」當下安排一營守住青龍寨,在險要處架起六挺機關槍,堵住敵人北上之路。二營、三營和特務連由政委程世才親自帶領負責包抄,同時要求敵人離我不到三百公尺的範圍內不准開槍,注意隱蔽,不能讓敵人有一絲一毫的察覺。

那時是小滿時節,太陽熱烈地照着,野花四處開放,散發着陣陣芳香,紅軍戰士躲藏在茂密的樹林裡,誰也察覺不了。山谷里除了湍急的河流聲,山坡上鳥兒的鳴叫聲,再也沒有其他的聲音了;遠近的幾戶人家關門上鎖,沒有一縷炊煙,也沒有一個人影;紅軍戰士也沒有了說話聲,靜悄悄地等候敵人的到來。

果然,下午兩點過,有了動靜,一大片穿着黃色軍裝的國民黨部隊順着恩陽河,甑子壩由南向北蜂擁而來,漸漸進入了包圍圈。

戰士們高興極了,耐心地等候敵人的部隊全部進入伏擊圈。正在這時,敵人的隊伍突然停了下來,一個騎着黑色戰馬的軍官拿起望遠鏡向四周望了起來,然後和一個騎着黃色戰馬的人交頭接耳說着什麼,身後的隊伍中還有兩頂轎子,旁邊跟着一條狗。紅軍戰士們緊張極了,屏住呼吸,生怕敵人發現了什麼蛛絲馬跡,到手的獵物又溜了。正在這時只見騎着黑馬的軍官勒轉馬頭,向身後的一頂轎子走去,對着轎子上的人說了一陣後,只見轎子上的人揮揮手,隊伍又繼續前進。戰士們懸着的心又放了下來。漸漸地目標全部進入了包圍圈。隨着指揮員一聲「打」,頓時,紅軍的重機槍、輕機槍,步槍一齊向着敵人開火,一排排的手榴彈在敵群中「隆、隆」地爆炸,山谷里頓時硝煙瀰漫,沙石飛濺。敵人突然蒙了,不知是哪裡來的部隊,隊伍亂成一窩蜂,死傷一大片。半天才回過神來,組織隊伍反擊,這時已經遲了。紅軍隊伍的軍號霎時響起,戰士們躍出了掩體,如下山猛虎向敵人發起了衝鋒,一陣陣的喊殺聲震盪在山谷上空,四處迴響着「繳槍不殺」的聲音。敵人潰不成軍四散逃竄,大部分跪地舉手投降。一些敵人試圖回竄逃跑,哪知紅軍的二營、三營在政委程世才的帶領下早已從側翼衝出,堵住了去路。這下敵人完全慌了手腳,暈頭轉向,不知所措,只有乖乖繳械投降。戰鬥持續了兩個多小時就順利結束了。全殲了敵人的一個團,活捉了敵人的旅長覃仕科和他的姨太太。戰鬥結束後,木門鎮的百姓們在鄉蘇維埃的帶領下來到部隊的駐地,殺雞宰羊,敲鑼打鼓,慰問紅軍戰士,慶祝這次戰鬥的勝利。

在這次戰鬥結束後一個月,紅四方面軍建軍史上一次重要的軍事會議就在青龍寨山腰裡的木門寺內召開,紅四方面軍的黨政主要領導都參加了這次會議。會議總結了反「三路圍攻」的經驗,決定紅四方面軍由原來的四個師擴大為四個軍,隊伍由入川時的一萬四千人擴大到四萬五千人,程世才政委也被提為副軍長。

往事如煙,又飄進腦海,在五月陽光的輝映下日漸清晰。我們一行三人,在草坪里的石頭上坐下,細細地回味着當年那硝煙和炮火的場景。如今青龍寨激戰已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但它與木門會議一樣永遠地載入中國革命的歷史史冊,供後人們瞻仰和學習。[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