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重拾淮安印記(衛曉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重拾淮安印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重拾淮安印記》中國當代作家衛曉雷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重拾淮安印記

屈指一算,離開淮安不覺已30載。驚詫之餘,感慨萬千,嘆歲月無情,嘆時光易逝。然立足的城市、過往的人和事又怎能忘懷?歲月的年輪已重重地烙下了這段值得回味和留戀的印記。

初六,晨,雪後初霽,陽光普照,淮城銀裝素裹,天地一色。今天是我早就盤算好的,準備用大半天時間與暌別30載的淮安親密接觸,用腳丈量城市距離,用心傾聽城市脈搏,用眼觀察城市風貌,了解她的變化變遷以及成長,還有我曾熟悉不熟悉的記憶痕跡以及觸動我神經的往事。

記憶中的北門橋是城市橋樑中常見的樣式,貌不驚人,而今,非同尋常,橋兩頭建有4個亭子,有亭名,配對聯,陡增文化氣息。站在橋頭遠眺,古運河河水微瀾,汩汩綿延,晝夜不息;水門橋上車水馬龍,人群熙熙。沿着人民路一直往南,見西大街、公園百貨大樓(現樂天瑪特)、城南公園(現清晏園)。城南公園曾去過多次,然已沒有什麼印象了,這次再去,心情五味雜陳,門前足足停了2分鐘,跨進園內,但見亭、橋、樓、閣、院、園、廟,各現特色。走進荷芳書院,瞥見的滿是書畫精品,駐足一一品讀,屏後的女琴師深情的演奏着《真的好想你》,如醉如痴,聽來覺着撥動了自己的心弦,契合了我30年後再游淮陰的心情;走進葉園,看了葉挺將軍的生平特別是千古奇冤的皖南事變,頓生敬意;來到關帝廟,看着介紹才知道,淮安是全國唯一武廟在城裡文廟在城外的城市,有點不明覺厲。走出清晏園,繼續南行,看到老圖書館、解放淮陰紀念碑婦幼保健院,稔熟而親切。短短的一條人民路,記錄了我曾經難忘的歲月和一段段有故事的往事。遺憾的是,人民劇場、周恩來少年讀書處和清江電影院都已拆除,圖書館雖在,卻已成了培訓機構和商家的場所。文化少了,生意多了,得耶?失耶?

按原路折返,進西大街。西大街不寬,呈東西走向,店家大多保持了原先的味道,有些店面更換了門庭,商業氣息濃。往東,過淮海路,進入東大街,路口的勝利飯店已沒了痕影,一向熱鬧的街道已成服裝鞋帽一條街,一些攤位搬到了路上,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曾多次到過東大街,這裡曾是淮陰最熱鬧的街道,30年下來變成目前這副樣子,似乎有點反常,有點不可思議。

淮海路曾是淮安最熱鬧的主幹道,長而寬,北與淮陰縣城王營鎮相通,往南過水門橋,與東西大街相連。八十年代初,路兩旁沒什麼高樓,名氣大點的有清江商場清江中學、汽車站、體育館、新華書店等,路中央種有雪松,淮海廣場中間是個大轉盤,大轉盤中間有個球形的標誌性建築。這條路與我原工作單位(財校)所在地大治路相交,平時上街或晚上散步一般都會走到淮海路。現路中的雪松已移走,廣場中間的轉盤已改為紅綠燈,交通明顯改觀。

在淮陰的4年,與大治路伴了4年。印象中的大治路,晴天塵霧飛揚,雨天泥濘濕滑。今日大治路,已煥然一新,幾路公交車穿梭般往來,電視台已長高,財校隔壁的省淮海劇團依舊掛着原來的牌子,令人遺憾的是曾經工作的單位已被夷為平地,不見寸草,據說學校已升格,並搬到了大學城,但願一切安好。

吃了4年的教書飯,收穫了人生中不薄的精神財富。為抓逃犯「二王」,曾通宵值守;年級會計學科考試,所教班級得了個第一;為教師權益,與年輕教師同校領導據理力爭;參加財政部教材編寫,拿到的稿費比我一年工資還高……

從淮陰到淮安,30年,城市嬗變,淮海路、水渡口清江浦,已成淮安名片。只是步子還需加快,改革還需發力,因為淮安無論是經濟還是教科文衛在全國還處於中游,在全省還處於下游,加油,淮安!

[1]

作者簡介

衛曉雷,高級會計師,從事經濟管理相關工作。業餘時間寫寫小文章。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