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重慶巫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重慶巫山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巫山是重慶市的東大門,遊覽長江三峽的必經之地,也是長江三峽庫區的重鎮。 巫山自然風光獨樹一幟。聞名中外的長江三峽,巫山就擁有巫峽的全部和瞿塘峽的大部。巫峽以幽深秀麗聞名於天下,峽深谷長,迂迴曲折,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列坐大江南北,尤以神女峰最秀麗。峽中那雲雨之多,變化之頻,雲態之美,雨景之奇,令人嘆為觀止。 巫山小三峽山,奇峰怪石千姿百態,一山一水、一石一景、一草一木無不可以成詩,無不可以成畫。巫山馬渡河小小三峽奇峰多姿,碧流如鏡,更是引人入勝,有驚無險的回歸大自然參與式漂游,令中外遊客流連忘返,被遊人稱為「中國第一漂」。1997年11月8日,長江截流後,因有導航明渠通航,原水位無任何變化,長江三峽、巫山小三峽、小小三峽美景依存,毫無影響,不存在「告別三峽」之說。2009年,三峽大壩竣工後,儲水到175米時,長江水位比現在上升70至80米,對景區影響不大,巫山將永遠是一個值得人們嚮往的旅遊勝地。

基本內容

中文名:重慶巫山

特點:歷史悠久、古蹟很多、資源豐富

位於:重慶市的東大門

包括:巫峽的全部和瞿塘峽的大部

重慶巫山

巫山是重慶市的東大門,遊覽長江三峽的必經之地,也是長江三峽庫區的重鎮。 巫山自然風光獨樹一幟。聞名中外的長江三峽,巫山就擁有巫峽的全部和瞿塘峽的大部。巫峽以幽深秀麗聞名於天下,峽深谷長,迂迴曲折,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列坐大江南北,尤以神女峰最秀麗。峽中那雲雨之多,變化之頻,雲態之美,雨景之奇,令人嘆為觀止。 巫山小三峽山,奇峰怪石千姿百態,一山一水、一石一景、一草一木無不可以成詩,無不可以成畫。巫山馬渡河小小三峽奇峰多姿,碧流如鏡,更是引人入勝,有驚無險的回歸大自然參與式漂游,令中外遊客流連忘返,被遊人稱為「中國第一漂」。 1997年11月8日,長江截流後,因有導航明渠通航,原水位無任何變化,長江三峽、巫山小三峽、小小三峽美景依存,毫無影響,不存在「告別三峽」之說。2009年,三峽大壩竣工後,儲水到175米時,長江水位比現在上升70至80米,對景區影響不大,巫山將永遠是一個值得人們嚮往的旅遊勝地。 巫山歷史悠久,古蹟很多,資源豐富。早在204萬年前「亞洲最早的直立人——巫山人」就在這裡生息繁衍。5000多年前,先民們在這裡創造了名揚世界的「大溪文化」。還有秦末漢初的古棧道、千年懸棺以及環繞縣城長達5公里的漢墓群。明清時代的大昌古建築至今保存完整。

概述

巫山既為巫山山脈的簡稱,又是瀕臨巫山山脈的巫山縣的簡稱。   

巫山山脈位於渝鄂交界區,自巫山縣城東大寧河起,至巴東縣官渡口止,綿延40餘公里,北與大巴山相連,主峰烏雲頂海拔2400米。巫山山脈是中國地勢二、三級階梯的界線,西為四川盆地,東為長江中下游平原。   

巫山縣以上古唐堯時代巫咸(堯帝的御醫)而得名,春秋戰國為楚國巫郡,秦漢改郡為縣,時名巫縣,隋開皇三年更名為巫山縣。巫山位於重慶最東端,地處三峽庫區腹心,東鄰湖北巴東,南連湖北建始,西抵奉節,北依巫溪,幅員面積2958平方公里,轄25個鄉鎮、308個村、30個居委會,總人口62.4萬。共有20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6839人。(截止2007年5月)縣境東西最大距離61.2公里,南北最大距離80.3公里。最低海拔156米,最高海拔2680米(太平山)。境內山地占96%,丘陵平壩占4%。

基本特點

基本縣情可概括為「一戶五縣」。   

一戶:地處庫區腹心重慶東部,是「渝東門戶」。   

五縣:一是經濟小縣。 有貧困人口6.6萬人,其中絕對貧困人口21555人,是新一輪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土地瘠薄,人均耕地占有量不足1畝,主要經濟指標低於全市14個貧困區縣的平均水平。2007年實現GDP27.3億元,居全市第36位。   

二是礦產資源富縣。已探明礦藏15種,其中煤炭儲量4.7億噸,占重慶總量的1/6;鐵礦儲量3億噸、石煤5億噸、大理石1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達27萬千瓦,已開發利用3萬千瓦,開發潛力巨大;天麻、黨參等土特產倍受歡迎。   

三是旅遊強縣。長江三峽橫貫縣境,小三峽、小小三峽被譽為「中華奇觀」、「天下絕景」。小三峽位列重慶市首屆十佳景點榜首,是「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國家首批「AAAA」、「AAAAA」級旅遊景區和國家級生態示範區。日接待遊客能力達到2萬人,最高年接待中外遊客133萬人次,是「中國優秀旅遊名縣」和「中國旅遊強縣」十七強。   

四是文化名縣。200萬年前的龍骨坡「巫山人」是亞洲人類的發源地;5000年前的大溪文化遺址是新石器文化的代表;有《神女賦》、《高唐賦》、竹枝詞等名詩名賦;有神女峰、高唐觀、楚陽台等名勝景觀;有歷史悠久的巫文化、巴楚文化和神女文化;有秦末漢初古棧道、千年懸棺、漢墓群等古蹟40多處;珍稀文物1000多件,居三峽庫區之首。   

五是移民大縣。是三峽工程重慶庫區首淹首遷縣,按三峽工程正常蓄水位175米方案,全縣將淹沒陸地面積49.3平方公里,涉及14個鄉鎮、60個村,淹沒縣城1座、建制鎮1座、鄉級鎮6座、場鎮2個、工礦企業48家,需動遷人口9.1萬人,占全縣總人數的15%,農村移民生產安置4.9萬人。已順利完成一、二、三期移民任務,已全面完成移民搬遷安置任務。

山水氣候

巫山是渝東門戶,地處三峽庫區腹心,跨長江巫峽兩岸,東鄰湖北巴東縣,南界湖北建始縣,西抵奉節縣,北依巫溪縣。幅員面積2958平方公里。因大巴山、巫山、七曜[yào]山三大山脈交匯縣境,形成典型的喀斯特(karst)地貌,最低海拔僅73.1米,最高海拔2680米,立體氣候特徵明顯。   

大寧河小三峽位於巫山之側,全長50公里,有龍門峽、巴霧峽、滴翠峽組成,以峰奇秀、水奇清、石奇美聞名遐邇。三峽蓄水形成了凝翠湖、琵琶湖、雙龍湖、大昌湖。巫山現已成為整個三峽風景區的幾何中心,以距縣城130公里半徑之內,囊括了三峽大壩、神農架、神農溪、天坑地縫等著名的風景名勝。   

巫山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均溫度十八點四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一千零四十一毫米。

物產資源

礦藏資源   

群峰連綿,高山峽谷,賦予巫山特有的旅遊資源、礦產資源、文化資源和農林特產資源等。   

礦產資源貯量驚人,已探明礦藏15種:煤、硫鐵礦石灰岩的儲量最為豐富,銅、硫鐵、粘土礦的儲量也較豐富,且有一定開採價值。其中煤炭地區儲量4.7億噸,占重慶總量的1/6,目前年產煤能力180萬噸、上交稅費6000萬元,煤炭產業已成縣域經濟重要支撐;鐵礦儲量1.53億噸、石灰石1 巫山景觀(20張)0億噸、石煤5億噸、大理石1億立方米、石膏8000萬噸。水資源方面:境內雨量充沛,溪河眾多且比較大,易於集中落差,全縣水能蘊藏量達27.4萬千瓦,已開發利用3萬千瓦,開發潛力巨大。   

農林資源   

烏桕、高級造紙原料蓑草產量居全國前列;魔芋倍受日商青睞,蠶絲兌楦出口日本;中藥材中的「廟黨」貝母、「北岸連」、黃柏、厚朴行銷東南亞;柑桔、烤煙、油料、生豬、山羊板皮等大宗農副土特產品已形成較大的生產規模,在全國、全市具有較大優勢。   

巫山山葵:山葵是芥末的原材料。巫山縣縣長何平說,2002年,巫山種的大片的山葵,產量比日本的都還要大。    

珍稀生物資源  

擁有大量的珍稀動植物,其中珍稀動物有金絲猴、鬣羚、牛羚、白唇鹿、鴛鴦、大鯢、紅腹角雉、白尾椎紅雉、綠尾紅雉、獼猴、穿山甲、水獺、大靈貓、小靈貓、猞猁、獐、馬鹿、斑羚、白冠長毛雉、錦雞,有各種野鳥100餘種,有豺、狼、熊、野豬、鹿等走獸50餘種。珍稀植物有獼猴桃、野生大豆、三葉、金桔、桑、辛荑、香樟、重陽木、銀杏、紅豆、珙桐、三尖杉、杜仲等。    

勞動力資源   

全縣勞動力39萬人,其中農業勞動力36萬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萬人以上。[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