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重己》選自《呂氏春秋》卷一·孟春紀。

《呂氏春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有組織按計劃編寫的文集,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1]。上應天時,中察人情,下觀地利,以道家思想為基調,堅持無為而治的行為準則,用儒家倫理定位價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觀念、名家的思辨邏輯法家的治國技巧[2],加上兵家的權謀變化和農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國家治理學說。

《呂氏春秋》章節目錄: 作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十二紀每紀五篇共六十篇,八覽每覽八篇(《有始覽》少一篇)共六十三篇,六論每論六篇共三十六篇,另有《序意》一篇,共一百六十篇[3]

目錄

原文

倕②,至巧也。人不愛倕之指,而愛己之指,有之③利故也。人不愛崑山之玉,江、漢之珠,而愛己之一蒼璧小璣④,有之利故也。今吾生之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論其貴賤,爵為天子,不足以比焉;論其輕重,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論其安危,一曙⑤失之,終身不復得。此三者,有道者之所慎也。有慎之而反害之者,不達乎性命之情也。不達乎性命之情,慎之何益?是師者之愛子也,不免乎枕之以糠⑥;是聾者之養嬰兒也,方雷而窺之於堂⑦;有殊⑧弗知慎者。夫弗知慎者,是死生存亡可不可,未始有別也。未始有別者,其所謂是未嘗是,其所謂非未嘗非,是其所謂非,非其所謂是,此之謂大惑。若此人者,天之所禍也。以此治身,必死必殃;以此治國,必殘必亡。夫死、殃、殘、亡,非自至也,惑召之也。壽長至常亦然。故有道者,不察所召,而察其召之者,則其⑨至不可禁矣。此論不可不熟。

使烏獲疾引尾,尾絕力勯,而牛不可行,逆也。使五尺豎子引其棬,而牛恣所以之,順也。世之人主貴人,無賢不肖,莫不欲長生久視,而日逆其生,欲之何益?凡生之長也,順之也;使生不顧者,欲也;故聖人必先適欲。

室大則多陰,台高則多陽,多陰則蹶,多陽則痿,此陰陽不適之患也。是故先王不處大室,不為高台,味不眾珍,衣不熱。熱則理塞,理塞則氣不達;味眾珍則胃充,胃充則中大鞔;中大鞔而氣不達,以此長生,可得乎?昔先聖王之為苑囿園池也,足以觀望勞形而已矣;其為宮室台榭也,足以辟燥濕而已矣;其為輿馬衣裘也,足以逸身暖骸而已矣;其為飲食酏醴也,足以適味充虛而已矣;其為聲色音樂也,足以實性自娛而已矣。五者,聖王之所以養性也,非好儉而惡費也,節乎性⑤也。

注釋

①重己:重視自己的生命,這是陰陽家的學說。

②倕:相傳是時的巧匠,一說是黃帝時的巧人。

③之:通「其」。

④蒼璧小璣:蒼璧:為石多玉少的玉石。小璣:是質量較差的珠。珠之不圓者為璣。

⑤一曙:一旦。

⑥師:即盲樂師。枕之以糠:使兒子枕臥在谷糠中。糠易傷害眼睛

⑦方:正當,剛剛。窺:使動用法。之:指「嬰兒」。

⑧殊:過,甚。

⑨其:指死殃殘亡和長壽兩者。

譯文

倕是最巧的工匠。人們都不愛惜倕的手指,而愛惜自己的手指,是因為對自己有利的原因。人們不愛惜崑山的玉石,江、漢兩河的明珠,卻愛惜自己的一顆劣質玉石和一顆不圓的小珠子,是因為對自己有好處。如今我所擁有的生命,給我帶來很多的好處。談論及貴賤,即使是天子的位置,也不能與生命相比。談論及輕重,即使有天下那麼富裕,也不能交換到生命。如果拿生命的安危來議論,一旦失去就永遠都不能夠再得到。貴賤、貧富、安危這三樣東西,是有道行的人所謹慎對待的。謹慎對待生命反招來損傷,是沒有通達生命情性的原因。不了解生命的情理,小心謹慎又有什麼用?這就像盲樂工疼愛自己的兒子,但把兒子枕臥在糠谷之中;就像聾子撫養嬰孩,打雷時卻在堂上使他往上看;還有一些特別不知道謹慎的人。不知道對自己的生命謹慎的人,對於生死存亡、可做或不可做的事,從沒分辨過其中的不同。那些從不去分辨問題的人,他們所說的「對」不一定就是正確,他們說的「錯」不一定就是錯誤,他們把對的說成是錯的,把錯的說成是對的,這就叫「糊塗蟲」。像這樣的人,是上天降禍的對象。用這樣的態度修身,必然死亡或遭殃;拿這種態度來治理國家,國家必定殘破或滅亡。死亡、災禍、殘破、滅亡,都不是自行來到,而是愚蠢迷亂所招致的。長壽的到來也往往是這樣。所以,有道的人不去考察已招致的結果,而是考察招致這種結果的原因,這樣的話,死亡、災殃、殘破、滅亡和長壽等的到來就不可以禁止。這個道理不可不熟思。

假如要大力士烏獲用力拽牛尾巴,即使把尾巴扯斷,力氣用盡,但是牛還是不肯走,因為方向反了。假如五尺的小孩牽着牛的鼻環,牛就會任他拉到哪裡。這是因為方向順了。世界上的君主貴人,不論好的壞的,沒有不想長生不死的,但是,每天他們都違背自己的生性,想長壽又怎能長壽?凡是生命的成長,要順應着它;使生命被放在一邊不顧的,是因為有欲望;所以聖人一定要先節制欲望。

屋子大陰氣就重,樓台高陽氣就盛,陰氣重就會產生腳病,陽氣盛就會產生痿病,這是陰陽不調的禍患。因此先代的帝王不住大屋子,不建高樓,不嘗山珍海味,不穿過暖的衣服。身上過暖就會經脈阻塞,經脈阻塞就會氣不通順;吃山珍海味就會使胃飽脹,胃飽脹的話就會胸腹悶脹;胸腹悶脹就使氣不能通達,像這樣求長壽,能行嗎?以前的聖王建造園林、池塘,足夠用來遊覽、活動就行了;他們的宮殿亭台,足夠用來避熱防濕就行了;他們的車馬衣裘,只要足以安身暖體就可以了;他們的飲食酒漿,只要足以可口,吃飽肚子就可以了;他們的音樂歌舞,只要足以使性情安閒愉快就行了。這五種東西,聖人用它們來養生,並非是愛好節儉而厭惡浪費,而是為了調節性情啊!

藝術特徵

《呂氏春秋》在文學上的另一個突出成就是創作了豐富多彩的寓言。據初步統計,全書中的寓言故事共有二百多則。這些寓言大都是化用中國古代的神話[4]、 傳說、故事而來,還有些是作者自己的創造,在中國寓言史上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察今》篇為了說明「因時變法」的主張,後面也連用「荊人涉雍」、「刻舟求劍」和「引嬰兒投江」三個寓言[5]。該書的寓言生動簡練,中心突出,結尾處往往點明寓意,一語破的。

視頻

重己 相關視頻

先秦文學《呂氏春秋》詳解重己05
先秦文學《呂氏春秋》詳解義賞58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