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里外更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里外更新

《里外更新》將帶着敢於迎接挑戰的你,經過一次艱辛奇異的內心探視之旅,為你的內心做一次煥然一新的大手術。固然生命的改變是漸進緩慢的過程,但無疑你已踏上了那條能結出豐盛生命之果的又新又活的路。

基本內容

作者:萊瑞•克萊布 (Larry Crabb)

譯者:蕭道生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第1版 (2012年6月1日)

外文書名: Inside Out

平裝: 292頁

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510428296, 7510428297

簡單介紹

里外更新(生命的破碎與重建)》針對今日基督徒錯誤的盼望,一針見血地指出生命真正的問題及改變的關鍵,為讀者指出了一條又新又活的生命更新之路;對人心的渴求及掙扎,描述犀利到位,探討和例證深刻而細緻。層層剖析之下,讓讀者既有勇氣正視人世的不完美和人生痛楚的必然性,又有信心和盼望越過幽暗,活出美好; 內容豐富深刻,值得詳細咀嚼,反覆思想;書後還附有每一章的學習指南,可供個人默想和小組討論。

作者簡介

作者:(美)克萊布博士

萊瑞?克萊布博士(Dr. Larry Crabb) ,美國著名心理輔導專家、作家和講師,聖經輔導學會創辦人和董事長。克萊布於1970年獲伊利諾伊州州立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在佛羅里達州執業10年,另有7年在印第安納州恩典神學院指導聖經輔導碩士課程。《里外更新》是克萊布博士的第六部作品,其他作品包括《了解人——重建關係的聖經協談》《沉默的亞當》《男女幸不同》《承載生命的相交》《里外更新尋主面》《破碎的夢》等。克萊布博士與妻子居於美國科羅拉多州,有兩個兒子,克和肯。

目錄

致謝

譯序

導言 今日基督教錯誤的盼望

第一卷 探視生命的內層

第一章 改變的第一步——探視內心

第二章 探視內心的困難

第三章 認識該探視什麼

第二卷 我們是一班乾渴的人

第四章 「人若渴了……」

第五章 活水的江河與內心的痛楚

第六章 體會內心的乾渴

第三卷 為自己鑿出破裂的池子

第七章 找錯了方向

第八章 倔強的要求

第九章 揭露錯誤的方向

第四卷 由里而外的改變

第十章 勾勒問題的輪廓

第十一章 福音的大能

第十二章 生命改變的進程

第十三章 藏在下面的「好東西」

學習指南

推薦

《里外更新》編輯推薦:你不必假裝一切都很好,當你所面對的現實和內心感受其實並沒有那麼好時;你不必假裝人際關係很和諧,當你的家庭或職場互動其實並沒有那麼讓你滿意時;你不必假裝曾經的傷痛已經成為過去,當掙扎和困惑其實並沒有那麼快消遁無影時。生命改變的第一步,在於面對內心的勇氣。我們必須面對粉飾的外表背後的東西。若不肯正視自己,我們便無法真正成長。固然,誠實地面對那些我們想要否認的真相,是極痛苦的事。但對於願意真誠面對內心的渴求及掙扎,願意由里到外煥然一新的人,《里外更新》定會讓你愛不釋手。

序言

對所有真誠渴望更新變化的人而言,這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不過書中論及的更新,不是教你一些立竿見影的實際技能以扭轉命運,比如怎樣賺錢立業,怎樣擇偶成家;也不是教你如何管理時間和財務,如何與人溝通等高效人生應用軟件。這裡的更新,正如書名提示的,不是單指外層的美容。雖然如今,發達的美容術已讓許多人有了開拓新前途的膽量,但話說相由心生,沒有內心深處的更新變化,雙眼皮大眼睛一樣暗淡無光;而要從裡到外煥然一新,要讓眼光炯炯有神,首先需要心裡明亮。

所以,本書越過了一切表象和技巧,直指人的內心。其實只要你肯安靜下來,花點時間捫心自問,就會承認,就算你如今物質富足,生活舒適,事業有成,家庭幸福,但在所有的華麗之下,人心卻有另一番慘烈景象:日復一日的焦慮,人際關係的張力,說不出口的懼怕,不時襲來的沮喪,以及無緣無故的空虛……

但這也不是一本普通的心理輔導類書。因為作者的目的,不是要消解你的鬱悶,破除你的傷痛,讓你過一個輕鬆舒適的生活。相反,作者一針見血地指出,生命改變的第一步,在於面對內心的勇氣。他要你正視內心的千瘡百孔,並帶你經過一次艱辛奇異的內心探視之旅。就如一個病人膏肓的人,可能不想聽醫生宣布垂死的真相,情願只聽到不過是感冒的敷衍安慰,結果在善意的欺瞞中死於無知。若醫生誠實地告知病況,並接着說,經過一次痛苦的大手術,就會根除蔓延全身的毒瘤,你是否願意接受可讓你死而復生的挑戰呢?是的,這本書,就好像要為你做一次內心的大手術。對於那些願意真誠面對內心的渴求及掙扎,並願意由里而外改變的人,作者指出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

書中對人心的渴求及掙扎,描述犀利到位,探討和例證深刻而細緻。隨便摘幾段,就可知曉作者敏銳的洞察力:

在所有人的心底,都有一份抹不掉的傷痛。人可以遺忘、掩飾、美化,或用繁忙來遮蓋它,但始終不能將它揮去。一顆傷痛的心,並不是心理不健全或靈性幼稚的表現,而是活在今世的必然現象。

我們的真相令我們羞慚,巴不得快快隱藏起來。我們只將別人認為好的一面流露出來,而將其餘的好好收藏,不是因為怕自己丑陋的一面會傷害別人,而是怕別人拒絕。自衛是我們做人的座右銘,我們緊緊地抓着那些自以為能帶來快樂和安全感的東西。

當友人的說話帶着批判的語調時,我們會保持距離;被配偶誤解時,我們怒氣填胸;與人談話時,我們會刻意討論一些自己認為很有見地的內容;一有機會,我們便會巧妙地吐露一些叫別人對我們另眼相看的資料;我們裝出一副看來比內心更屬靈的外貌;我們迴避任何觸及內心敏感處的談話。

那些很少談及自己的掙扎,只談自己美好一面的人,大部分是把房子建在沙土上;因為我恐怕他們的快樂,是建基於一個自我欺騙的假象上。換句話說,他們只是將旅館內家具的陳設改換一下,便告訴自己已回到家中。 當我們轉眼不正視因失望所帶來的內心痛楚時,我們便將生命中最有活力的領域關閉起來。不錯,我們能因此叫自己感覺不到內心那份痛苦,但同時我們也削弱了自己愛的能力。

作者指出,渴求是人的天陛。每個人都渴求尊重,希望與他人有美好而深入的關係,期盼對社會有所貢獻。然而在敗壞的世界裡,我們所經歷的總是無法滿足乾渴的心靈,不是別人讓我們失望,就是我們令別人傷心,因此傷痛是人生的正常經歷。他懇請讀者敢於承認自己的困惑,探究生命中重要人物與自己不和諧的關係,留心自衛行為對人際關係造成的傷害。因為惟有先處理內心的醜陋,經歷心靈深處的更新,才會有品格和行為上的改變。層層剖析之下,讓讀者既有勇氣正視人世的不完美和人生痛楚的必然性,又有信心和盼望可以越過幽暗,活出美好。

作者克萊布博士是美國聖經輔導學會的創辦人。因他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自然會在書中引用《聖經》來透視問題,主要針對的也是一般信徒的內心狀況。但在編輯過程中,我們驚喜地發現,人性的弱點全世界都一樣,不分膚色和地域;而如果有信仰的人都如此不堪,更何況一般普羅大眾。為尊重作者,體現原書內容的整全性,我們原則上對論及上帝和《聖經》的文字予以保留,聰明的讀者自會分辨。惟願本書的出版,能讓許多困惑疲乏的人從外界的喧囂誤區中轉回,勇敢面對自己的內心。固然生命的更新變化是漸進而費時的過程,但只要願意付上代價,必能經歷不斷成長的豐盛人生。[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