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酸苔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酸苔菜
酸苔菜1.jpg

原圖鏈接 來自科學網

中文學名:酸苔菜

拉丁學名:Ardisia solanacea Roxb.

別 稱:帕累

二名法:Ardisia solanacea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亞 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目:報春花目 Primulales

科:紫金牛科 Myrsinaceae

亞 科:紫金牛亞科 Myrsinoideae

屬:紫金牛屬 Ardisia

分布區域:中國雲南廣西

斯里蘭卡新加坡

組:高木組 Sect. Tinus (Burm.) Mez

酸苔菜,別名:帕累,拉丁文名:Ardisia solanacea報春花目紫金牛科紫金牛屬下的一個植物種。

灌木或喬木,高6米以上。產於雲南南部及東南部、廣西西南部等地,斯里蘭卡新加坡亦有。

生長於海拔400-1550米的疏、密林中或林緣灌木叢中。

嫩葉、莖經燙軟、漂洗處理後,可作蔬菜,是少數民族常食用的野菜之一。 [1]

酸苔菜形態特徵

酸苔菜,灌木或喬木,高6米以上;小枝粗壯,無毛,具大葉痕和皺紋。

葉片堅紙質,橢圓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頂端急尖、鈍或近圓形,基部急尖或狹窄下延,長12-20厘米,寬4-7厘米,兩面無毛,具疏腺點,側脈約20對,明顯,微隆起;細脈網狀,不甚明顯;葉柄長1-2厘米。

復總狀花序或總狀花序,腋生,總梗長5-10 (-14) 厘米,粗壯;花梗長1-3厘米,粗壯,均無毛;花長約1厘米,花萼僅基部連合或幾分離,萼片廣卵形至腎形,長約3毫米,頂端圓形,基部略耳形,互相重疊,具密腺點,幾全緣或具微波狀緣毛,邊緣幾膜質;花瓣粉紅色,寬卵形,長約9毫米,頂端急尖或鈍,具密腺點,兩面無毛;雄蕊與花瓣近等長,花葯長圓狀披針形,背部具密且大的腺點;雌蕊與花瓣幾等長,子房球形,具密腺點,無毛;胚珠多數,數輪。

果扁球形,直徑7-9毫米,紫紅色或帶黑色,密布腺點。

花期2-3月,果期8-11月,也有花正開果亦熟的情況。

酸苔菜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400-1550米的疏、密林中或林緣灌木叢中。

酸苔菜分布範圍

產於西雙版納、滇東南等地,中國廣西隆林)亦有。

國外從斯里蘭卡至新加坡均有分布。

酸苔菜主要價值

嫩葉、莖經燙軟、漂洗處理,可作蔬菜,是傣族常食用的野菜之一。

酸苔菜物種區別

酸苔菜與矮紫金牛(A. humilis Vahl)的主要區別是本種葉片薄,堅紙質,花萼、花瓣具密腺點,萼片具緣毛,花序腋生;與小喬木紫金牛(A. arborescens Wall.)則十分近似,但枝條、總花梗、花梗均較粗壯,花亦較大可以區別。

參考來源

  1. 酸苔菜,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