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醬包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醬包瓜

醬包瓜,亦稱甜包瓜,俗稱包瓜,上海崇明的傳統名菜之一。由於它色香味俱佳,被清朝皇宮列為貢瓜。

醬包瓜以生瓜作原料。生瓜皮色乳白,肉厚皮薄,水多味淡,質地細密,經用純麵粉製作的甜醬,

採取特殊工藝精心醃製,便成醬包瓜。醬包瓜肉厚皮薄,食之甜而不膩,脆嫩爽口,

堪稱是醬瓜中的佼佼者。瓜體呈透明狀,放在燈光下一照,條條都是嫩黃色的晶體,裡邊的瓜子粒粒可數,切片佐食,味香濃郁。

中文名醬包瓜

別 名甜包瓜

主要原料生瓜

主要食用功效

減少膽固醇,防治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

食品用料

採用當地八道眉、十里香甜瓜為原料,輔以花生仁、杏仁、芝麻、

核桃、葡萄乾、桔餅、黃豆、石花菜、青紅絲、枸杞等三十種小料為餡。

製作方法

醬包瓜的製作方法是先將甜瓜先掏空內瓢,用上等海鹽潰醃兩天,瀝出水份,同時把備好的18種

輔料—其主要有三仁(核桃仁、花生仁、杏仁)、三干(葡萄乾、桔餅乾、青梅千)、

三絲(青絲、紅絲、薑絲)及芝麻、石花菜、寶塔瓜等原料,經加工攪拌在一起,填入瓜內,

用當地產棉白線縫合,而後放入甜麵醬的瓮缸中,在自然狀態下醃製。 醬包瓜加工中的原料和工藝特別講究。

在醬制過程中要用一套特殊的釀製工藝,把麵粉中的糖分充分醞釀出來做成甜麵醬。

當甜瓜投入醬缸後,一方面經過酶的作用,甜麵醬中的種種糖類逐漸為瓜所吸收;

同時又通過酶的催,使瓜中本來所含的碳水化合物(酶)一澱粉、糖、纖維素、

葡萄糖、核糖、果糖等轉化或釀製出來,使瓜產生一種特殊口味和特殊質地。

食品特點

肉厚皮薄,嫩脆鮮美,食之甜而不膩,堪稱是醬瓜中的佼佼者。瓜體呈透明狀,

放在燈光下一照,條條都是嫩黃色的晶體,裡邊的瓜子粒粒可數。切片佐食,其醬香濃郁、味道適口。

營養價值

經現代科學手段檢測,產品含人體必需的維生素及鐵鈣等多種元素。

藥用價值

長期食用可明顯減少膽固醇及防治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實屬佐餐佳品。

相關典故

大慈閣醬園的醬包瓜為醬菜中的極品,被譽為「菜中之瑰寶」。

乾隆三十年,乾隆皇帝出巡至保定,食得大慈閣醬園的醬包瓜後對其味道大加讚賞,遂欽點該醬菜為宮廷御膳。

大慈閣醬園的醬包瓜選料考究、製作精細,從選料、挖瓤、鹽漬、瀝鹽、

配料、填料、手工縫合、醬制到成品多達二十幾道工序,全部是由手工製作。

首先,採收生瓜要選取早期和中期結的果實,頭尾一樣粗,且尚未熟透的小香瓜。

其次,將小香瓜洗淨、去籽,放入井水中浸泡一天,每一個時辰翻動一次。然後將浸泡好的香瓜撈出壓干水分,

將花生仁、核桃仁、瓜子仁、杏仁、黃瓜、藕片、青絲、玫瑰等做的菜餡和白糖從切開處包入,

用馬蓮進行手工縫口,放入用特殊方法釀製的面醬內進行醬制……

最後,面醬中的糖分逐漸為瓜所吸收,同時瓜中本身的清香和馬蓮的草香也被完全釋放出來,

使醬包瓜形成一種特殊的口味和質地。醬制好的醬包瓜晶瑩剔透、甜鹹適口、肉嫩鮮脆、醬香濃郁,成為人們的珍餚美味。 [1]

參考文獻

  1. 醬包瓜,搜狗, 2016-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