酊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酊劑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方塊字[1],是世界上最典雅、最俊美的文字。四角方方,大氣承當。四平八穩,神州永昌。她講究字體的間架結構,平衡布局。也講求字形的沉穩厚重,大氣端莊。橫要平豎則直,切不可頭重腳輕根底輕飄[2]。
名詞解釋
酊劑(tincture)系指原料藥物用規定濃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製成的澄清液體製劑,亦可用流浸膏稀釋製成。可供內服或外用。酊劑的濃度除另有規定外,含有毒劇藥品(藥材)的酊劑,每100ml相當於原藥物10g;其他酊劑每100ml相當於原藥物20g 。
把生藥浸在酒精里或化學藥物溶解在酒精里而成的藥劑,如顛茄酊、橙皮酊、碘酊等,簡稱酊。酊劑製備簡單,易於保存。但溶劑中含有較多乙醇,因此臨床應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兒童、孕婦、心臟病及高血壓等患者不宜內服使用。
分類
酊劑可分為中草藥酊劑、化學藥物酊劑和中草藥與化學藥物合制的酊劑三類。中草藥酊劑又分為毒劇藥材酊劑和其它藥材酊劑。
質量要求
(一)酊劑應澄清,久置產生沉澱時在乙醇含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符合規定的情況下,可濾除沉澱。
(二)乙醇含量檢查,須符合各品種項下的規定。
(三)裝量及微生物限度檢查,應符合《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附錄製劑通則的有關規定。
製備方法
溶解法或稀釋法。
取藥材的粉末或流浸膏,加規定濃度的乙醇適量,溶解或稀釋,靜置,必要時過濾,即得。
浸漬法。
取適當粉碎的藥材,置有蓋容器中,加溶劑適量,密蓋,攪拌或振搖,浸漬規定時間,傾取上清液,再加入溶劑適量,依法浸漬至有效成分充分浸出,合併浸出液,加溶劑至規定量後,靜置24小時,過濾,即得。
滲漉法。
用適量溶劑滲漉,至流出液達規定量後,靜置,過濾,即得。
注意事項
酊劑在製備與貯藏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兩點:①乙醇濃度不同對藥材中各成分的溶解性不同,製備酊劑時,應根據有效成分的溶解性選用適宜濃度的乙醇,以減少酊劑中的雜質含量,酊劑中乙醇的最低濃度為30%(ml/ml);②酊劑久貯會發生沉澱,可過濾除去,再測定乙醇和有效成分含量,並調整至規定標準。
藥例
顛茄酊
顛茄酊,中成藥名。為理血劑,具有解除平滑肌痙攣,抑制腺體分泌之功效。抗膽鹼藥,解除平滑肌痙攣,抑制腺體分泌。主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腸道、腎、膽絞痛等。本品為棕紅色或棕綠色的液體;氣微臭。用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腸道、腎、膽絞痛。
【藥理作用】
1、抗M膽鹼作用:能抑制乙酰膽鹼的蕈鹼樣作用,主要系抑制節後膽鹼能神經支配的自主性效應器部位乙酰膽鹼的活動,無膽鹼能神經供應但受乙酰膽鹼支配的平滑肌的活動也被抑制。節後膽鹼能神經支配的膽鹼受體位於平滑肌、心肌、竇房結和房室結,以及外分泌腺等處。較大量的顛茄也能減少胃腸道的運動和分泌,降低輸尿管和膀胱的張力,對膽總管和膽囊僅略為鬆弛;
2、止嘔吐,主要在於能降低迷路中受體的應激性,以及抑制前庭與小腦間神經通道的傳導;
3、抗暈眩,作用機制不詳,可能作用於大腦皮層或在皮層外圍的球囊篩區和橢圓囊篩區。
【藥物相互作用】
1、與尿鹼化藥伍用時,包括碳酸酐酶抑制藥等,顛茄排泄延遲,療效毒性都可因此而加強。
2、與金剛烷胺、美克洛嗪、吩噻嗪類藥、其他抗膽鹼藥、撲米酮、普魯卡因胺、三環類抗抑鬱藥等伍用時,顛茄的毒副反應可加劇。
3、與制酸藥、吸附性止瀉藥等伍用時,顛茄吸收減少,療效削弱,二者服用的時間應隔開1小時以上。
4、與可待因或美沙酮等伍用時可發生嚴重便秘,導致麻痹性腸梗阻或(和)尿瀦留。
5、與甲氧氯普胺伍用時,其促進胃腸運動的作用可被顛茄所拮抗。
6、與單胺氧化酶(MAO)抑制劑,包括呋喃唑酮、丙卡巴肼等伍用時,顛茄在肝臟的解毒被阻斷,因而加強了其抗M膽鹼作用的不良反應,另外,這種抑制劑本身也有抗M膽鹼作用。
參考文獻
- ↑ 科普 | 漢字為什麼是「方塊字」?,搜狐,2022-03-25
- ↑ 【傳統之韻】漢字--最優秀的傳統文化 ,搜狐,2019-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