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鄱陽湖之戰:鄱陽水戰定江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鄱陽湖之戰:鄱陽水戰定江南,古代戰爭故事。[1]

故事內容 

原圖鏈接鄱陽湖之戰
原圖鏈接鄱陽湖之戰

元朝末期,朝政廢弛,社會動亂,農民起義如火如荼。公元1352年,郭子興起義占據濠州(今安徽鳳陽)。郭子興死後,朱元璋成為這支起義軍的領袖,收羅人才,整頓軍隊,勢力日漸壯大。公元1360年,陳友諒殺死徐壽輝,自立為王,國號為漢,控制了長江中游地區。


朱元璋採納劉基等人的建議,制定自己的戰略計劃:先奪取金陵(今江蘇南京),以此為基地,平定江南,最後攻滅元朝,奪取北方,統一全國。朱元璋要平定江南,勢必要同陳友諒進行激烈的爭奪。因為陳友諒地處金陵上游,控制了安慶、九江、武昌三個戰略重鎮,占地廣闊,力量強大,僅水軍力量就10倍於朱元璋。因此,陳友諒的存在是朱元璋平定江南的最大障礙,他們之間的爭戰,不僅關係到彼此之間的生死存亡,也必將是爭奪南部中國的戰略決戰。


正當朱元璋準備攻打陳友諒之際,陳友諒也在積極籌劃消滅朱元璋。公元1360年,陳友諒率領強大的水軍,從採石沿江東下,進攻應天府,一心想併吞朱元璋占領的地盤。


朱元璋趕忙召集部下商量對付漢軍的辦法。有的說,跟漢軍的力量相差太大,不如趁早投降;有的主張逃到鐘山(在今南京)死守;也有人主張拼一死戰,如果失敗,再逃不晚。大家七嘴八舌,議論紛紛。只有謀士劉基站在一邊,一聲不吭。


朱元璋猶豫不決,散了會,把劉基單獨留下來,問他有什麼主意。劉基說:「我看那些主張投降和逃走的人就該殺!」


朱元璋說:「請問先生有什麼辦法打敗敵人?」


劉基說:「敵人遠道來侵犯,我們以逸待勞,還怕不能取勝?您如果多用財物賞賜將士,再用一點伏兵,抓住漢軍的弱點痛擊,要打敗陳友諒就大有希望。」


朱元璋聽了劉基的話,滿心喜歡。兩個人又商量了一陣,把計策定了下來。


朱元璋的部將康茂才跟陳友諒是老相識。朱元璋把康茂才找來,對他說:「這次陳友諒來進攻,我要引他上鈎,沒有你幫助不行。請你寫封信給陳友諒,假裝投降,答應做他的內應;再給他一點假情報,要他兵分三路攻打應天,分散他的兵力。」


康茂才說:「這事不難。我家有個守門的老僕,給陳友諒當過差。派他送信去,陳友諒准不會懷疑。」


康茂才回到家裡,按照朱元璋的吩咐寫了信,連夜叫老僕趕到採石,求見陳友諒。陳友諒見了老僕送來的信,果然並不懷疑,問老僕說:「康公現在哪裡?」


老僕回答說:「現在他帶了一支人馬,駐守江東橋,專等大王去。」


陳友諒連忙又問:「江東橋是啥樣子?」


老僕說:「是座木橋,容易認得出來。」


陳友諒跟老僕談了一陣,吩咐左右擺上酒菜,讓老僕飽飽地吃了一頓,才打發他回去。臨走的時候,陳友諒對老僕說:「你回去跟康公說,我馬上就去江東橋,到了橋邊,我叫幾聲『老康』,請他馬上接應。」


老僕回去後,把陳友諒的話全向朱元璋回報了。朱元璋連聲叫好,當夜派人把江東的木橋拆掉,改成一座石橋。


朱元璋從陳友諒的逃兵那兒得到情報,弄清楚他們進攻的路線,就讓大將徐達、常遇春等分幾路在沿江幾個重要關口埋伏了人馬。朱元璋親自統率大軍守在盧龍山(今南京獅子山),布置兵士準備好紅黃兩面旗幟,規定了信號:舉起紅旗就是通知敵人已經到來,舉起黃旗就是命令伏兵出擊。一切都準備好了,只等陳友諒自投羅網。


陳友諒自從老僕走後,立刻下令全體水軍出發,由他親自帶領,直駛江東橋。哪想到到了約定地點,竟沒見木橋,只有石橋。陳友諒的部將們都起了疑心。陳友諒想,別管他是石橋還是木橋,只要找到康茂才就好。他就到石橋旁邊,一連喊了幾聲「老康」,也沒人答應。陳友諒這才想到自己上了當,急忙命令船隊撤退。


朱元璋發現敵人中計,立刻叫兵士舉起黃旗,發動進攻。一霎眼間,戰鼓齊鳴,岸上伏兵一起殺出,水港里的水軍也加入戰鬥。


陳友諒受到突然襲擊,幾萬大軍一下子亂了套,被殺死的和落水淹死的數也數不清,2萬兵士、一百多艘戰船被朱元璋的將士俘獲。陳友諒在部將保護下,搶了一條小船,總算逃了命。


這一仗打得陳友諒大傷元氣。朱元璋的聲勢卻越來越大。陳友諒哪肯甘心,他養精蓄銳,決心要報這個仇。過了三年,他造了大批戰船,又帶領60萬大軍,進攻洪都(今江西南昌)。


朱元璋親自帶領20萬大軍援救洪都,陳友諒才撤去包圍,把水軍全部撤到鄱陽湖。朱元璋把鄱陽湖出口封鎖起來,堵住敵人,決定跟陳友諒在湖裡決戰。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鄱陽湖中的康郎山響起了陣陣戰鼓。康郎山是陳友諒的臨時指揮所,他三更就命令各船煮飯,將士們飽餐之後,他就指揮戰艦向湖口移動。開始挑戰了。陳友諒聯結巨型戰船為降,樓櫓高十餘丈,艦隊一字兒排開,用鐵鏈連在一起,竟有十幾里長,像一座水上長城。而朱元璋的水軍,卻儘是些小船,一些將士被陳友諒的氣勢嚇得臉色都變白了。朱元璋坐在指揮船里,鎮定自如,他望望左右將士,忽然哈哈大笑,對劉基說:「我看陳友諒真是呆頭鵝,他將這麼多大船首尾相接,這樣不利於進退,要擊破它是很容易的。」劉基知道朱元璋故意這樣說,是為了鼓舞士氣,也就笑着說:「我還當陳友諒有多大本事呢,兵刃來交,就聯舟自保了。這時若有勇士,披堅執銳,乘小船限他周旋,他的陣勢立刻就大亂,大船上的人一個個會跌下湖裡去餵魚的!」兩人一唱一和,把一些將士的懼怕打消了。www.gs5000.cn


朱元璋見諸將都有了勇氣,便命令徐達、常遇春、廖永忠等人分率20隊船艦,向陳友諒出擊。陳友諒哪裡把這些小船放在眼裡,命令聯結在一起的大船齊頭並進,其勢如排山倒海,撞翻了一百多隻小船。戰鬥第一天,朱元璋吃了敗仗。第二天,朱元璋的指揮船沖在前面,組織各船隊向大船放箭。


陳友諒發現了朱元璋的指揮船,便令驍將張定邊圍攻朱元璋,不惜一切代價將其活捉。正在和敵人酣戰的徐達見情況不妙,連忙調轉船隊去保衛朱元璋。


朱元璋毫不畏懼,駕船靈活地指揮戰鬥。正當兩軍廝殺得白熱化狀態時,朱元璋的指揮船突然在一片沙灘上擱淺,船底像被膠住一樣動彈不得。張定邊大喜,高聲叫道:「朱元璋跑不掉了,弟兄們,活捉朱元璋賞黃金千兩」!士兵們齊聲吶喊,搖艫雲集,把朱元璋團團圍住。朱元璋指揮船上的將領宋貴、陳兆先等人,捨命抵抗,身中數十槍,先後倒斃在船頭。眼看全船要當俘虜,朱元璋不由得害怕起來,背脊里冒出一陣陣冷汗。在這千鈞一髮之際,相貌和朱元璋酷似的偏將韓成對朱元璋說:「宋貴、陳兆先都死了,為保主公脫險,我願代死,請你快將戰袍脫下,讓我穿上。」朱元璋沉吟不答。這時,只聽得敵軍要朱元璋投降的吶喊一陣緊似一陣,流矢在船頭亂飛,韓成焦急地說:「公主快聽我的話脫下戰袍,否則,全船將士都要同歸於盡,大家都死去有什麼益處呢?」朱元璋不得已,只好脫下戰袍,讓韓成換上。韓成把朱元璋的幅子戴在頭上,深情地對朱元璋看了一眼,說道:「主公自重,韓成去了!」朱元璋很不忍心韓成去代死,但事在燃眉,不得不由他去。


韓成衝出船艙,站在船頭,高聲叫道:「陳友諒聽着!我朱元璋今日敗在你手裡,只有一死。不要再為了你我倆人,勞師動眾,讓天下生靈無辜被殺戳了?我今日且讓你威風,我認輸了,你看你看……」說到看字,撲通一聲,竟投入水中去了。


張定邊以為真是朱元璋兵敗自殺,連忙下令打撈屍體,好向陳友諒表功,攻勢稍稍緩了下來。這時,徐達、常遇春等人聽說朱元璋投水,拚命殺過來報仇,張定邊只顧注意士兵打撈屍體,沒防備常遇春拉弓搭箭,嗖地一箭正好射中他的額頭。張定邊一聲慘叫,倒了下去,士兵們見主將受傷,頓時慌了手腳,無心再戰,保護着張定邊後退而去,徐達等人乘機向朱元璋靠擾,見朱元璋沒有死,喜出望外,朱元璋命令士兵下水挖沙,推船脫離了淺灘,總算倖免於難,這時,時已日暮,朱元璋下令鳴鑼收兵。


康郎山水戰後,朱元璋冷靜地考慮了全面情況,為了防止割據蘇州的張士誠乘虛襲擊基地應天府,他命令大將徐達回守應天府,及時作了正確、妥善的戰略處置。後方安頓好後,他和軍師劉基及諸將商議怎樣才能挽回敗局,奪取勝利。部將郭興獻計說:「三國時,諸葛亮破曹操的連環船,用的是火攻,我們何不用火攻破陳友諒的鐵索連環船?」朱元璋說:「這辦法好。不過,火攻全仗風勢,順風正好,萬一是逆風,豈不燒了我們自己的船!」劉基在一旁笑着說:「主公放心,我觀察天象好久了,今日黃昏便有東北風起!」朱元璋大喜,說:「軍師真是諸葛亮轉世,借來東風!」他決定用火攻破敵。


一天黃昏,湖面上吹起了東北風。朱元璋命令水軍將領廖永忠、俞通海率水兵駕駛七條漁船出發。船上裝滿蘆葦柴薪,中放火藥,上置草人,偽裝成水軍將士,而真正的水兵則躲在草人下的擋板後面。再在各條船的船梢上系一隻輕快小船,準備點火之後乘小船撤走。七條漁船順風順水,向陳友諒的大船划去。陳友諒的哨兵站在高大的船頭上,先是緊張了一陣子,後來見漁船上只有幾個士兵持戈而立,也就鬆了口氣,根本沒把小漁船放在眼裡,他們耐心地等待漁船靠近,以便活捉生擒。


有人把此事報告陳友諒,陳友誼趕到船頭觀察,發現漁船越駛越近,覺得可疑,忙命兵士射箭。誰知那漁船上的士兵直挺挺地站着,一個也射不到。等陳友諒發現那些士兵都是穿了盔甲的草人時,漁船已貼近大船。漁船上嗖嗖地拋過來數十隻鐵鈎,牢牢地搭住大船。躲在擋板後的廖永忠、俞通海命令士兵將船中浸透了油漬的蘆葦和火藥硫磺點燃,然後,紛紛跳進船稍後的輕便小船,一溜煙似地撤走了。漁船里的蘆葦火藥燒起巨大的火焰,很快也把大船燒着了。陳友諒忙命士兵撲滅火焰,怎奈風急火烈,四面燃燒,幾乎撲不勝撲。他們的大船都用鐵鏈鎖在一起,倉促間難分開,大火蔓延開來,全軍亂作一團。此時,常遇春率領的戰船又從兩邊包抄過來,那船桅上用竹竿挑着一個怪物,形如百姓盛糧的大笆斗,用蘆葦和布包紮,裡面貯着火藥和火蒺藜,名曰「沒奈何」。等靠近陳友諒船隻,點燃火線,燒斷懸索,「沒奈何」就落入敵船中爆炸,將船炸毀。陳友諒的戰船四面燃燒,變成一條火龍。天色已黑,熊熊大火把鄱陽湖映得通紅,勝似那夕陽晚霞。朱元璋不失時機地率戰艦主力全面出擊,大敗陳友諒,燒毀對方巨型戰艦數百艘,斬首二千餘人。陳友諒的兩個兄弟和大將陳普略均被燒死,他本人也被嚇得驚慌失措,喪魂落魄。


陳友諒氣得咬牙切齒,當夜與部下計議說:「朱元璋太狡猾,用火攻折我大軍無數,此仇一定要報。我見他的座船,檣是白色的,明日出戰,望見白檣,大夥全力圍攻,殺了他方解我心頭之恨。」部眾領命。次日清晨,又一次水戰爆發,雙方酣戰三、四個小時不分勝負。陳友諒指揮水軍向有白檣的船進攻,誰知,朱元璋沖在前面的戰船的船檣,統統是白色的,辨不出那條船是朱元璋乘坐的指揮船。這是劉基的計謀,目的是為了混淆敵人視線,保護指揮船。不過,既然是指揮船,總會露出蛛絲馬跡,陳友諒還是找到了它,命令士兵瞅准指揮船放火炮。這一切被警惕地注視着敵方一舉一動的劉基發現了,他躍起大聲呼叫:「不好,主公快換座船!」朱元璋來不及細問,急忙跳上另一條船,但聞一聲巨響,原先那船已被擊碎。為了挽救危局,廖永忠、俞海通兩位水軍將領率領6條戰艦直插敵陣,他們攀登敵船,逢人便殺,見物就燒,一會兒就繞出了陳友諒軍的艦隊,竟然絲毫未受損傷。他們的驍勇,鼓舞了朱元璋所有將士,使他們勇氣倍增,拚命圍攻大船。陳友諒的戰船高大,行動遲緩,經不住朱元璋將士殺一陣,燒一陣,很訣就垮掉了,士兵們不是被燒死,就是落水淹死。陳友諒至此,狼狽已極,虧得張定邊拚命救護,才衝出重圍。他只好收拾殘餘戰艦撤退,不敢再戰。


此後,兩軍開始對峙,誰也不輕易發動進攻。不久,陳友諒的兩員大將又投降了朱元璋,內部不穩,力量更加削弱。陳友諒又氣又惱,下令把戰爭中抓來的俘虜統統殺掉。朱元璋聞訊,卻反其道而行之,將俘虜全部送還,受傷的還給敷上好藥,從而大得人心。陳友諒軍內部分崩離析。


兩軍對峙這一月之久,陳友諒艦隊被困湖中,軍糧殆盡,計窮力竭,危在旦夕。陳友諒妄圖孤注一擲,從湖口突圍,轉入長江,再奔武漢大本營。


朱元璋早已嚴陣以待,陳友諒左衝右突打不開生路。朱元璋唯恐陳友諒逃走,親自指揮追擊。陳友諒邊退邊向朱元璋指揮船密集射箭,有一箭射中朱元璋的座椅,朱元璋下意識地驚叫一聲。陳友諒以為射中了朱元璋,將頭伸出船艙張望,被朱元璋部將郭英一箭射死。當朱元璋聽到陳友諒中箭身亡時,高興地說:「呆頭鵝已死,天下安定矣!」


1364年2月,朱元璋攻下武昌,陳友諒的兒子陳理投降,朱元璋的勢力終於控制了原陳友諒的所屬地區。

視頻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水戰:鄱陽湖之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