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鄱陽學》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隨筆》卷三。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1]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目錄

原文

鄱陽學在城外東湖之北,相傳以為範文正公作郡守時所創。予考國史,范公以景祐三年乙亥歲四月知饒州,四年十二月,詔自今須藩鎮乃得立學,他州勿聽。是月,范公移潤州。《余襄公集》有《饒州新建州學記》,實起於慶曆五年乙酉歲,其郡守曰都官員外郎張君,其略云:「先是郡先聖祠宮棟宇隳剝,前守亦嘗相土,而未遑締治,於是即其基於東湖之北偏而經營之。」浮梁人金君卿郎中作《郡學莊田記》云:「慶曆四年春,詔郡國立學,時守都官副郎張侯譚始營之,明年學成。」與余公記合。范公在饒時,延君卿置館舍,使公有意建學,記中豈無一言及之?蓋是時公既為執政,去郡十年矣。所謂前守相土者不知為何人?

譯文

鄱陽學宮在城外東湖的北面,相傳是范文正公(仲淹)當郡守時所創建的。我考察國史,范公在仁宗景佑三年乙亥歲(按三年為丙子,二年為乙亥)四月任饒州太守,四年十二月,詔書規定必須是藩鎮才可以建立學宮,別的州不許建。當月,范公遷官潤州(今江蘇鎮江市)。《 余襄公集》 有《 饒州新建州學記》 ,實是仁宗慶曆五年乙酉歲建立,郡守是都官員外郎張君,大略說:「起初郡城裡先聖祠宮,房屋毀壞,前郡守也曾察看過,還沒有來得及修建,於是張君就用祠宮舊基,在東湖北邊建起學宮。」浮梁縣人金君卿郎中,作《 郡學莊田記》 說:「仁宗慶曆四年春天,詔書命令郡國建立學宮,當時郡守都官副郎張君名譚的籌劃,建立,第二年學宮建成。」和公所記的相同.范公在饒州時,請金君卿建立館舍,如果范公有意建立學宮,記中哪能一句也不提呢 ?況且此時范公已入朝中掌管朝政,離開饒州十年了。所記前太守察看土地,不知道是什麼人?

作者簡介

洪邁(1123~1202年),字景盧,號容齋,又號野處,南宋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學士、資政大夫、端明殿學士,宰執、封魏郡開國公、光祿大夫。卒年八十,諡「文敏」。配張氏,兵部侍郎張淵道女、繼配陳氏,均封和國夫人。南宋著名文學家[2]。主要作品有《容齋隨筆》《夷堅志》等。

視頻

鄱陽學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