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鄭罕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鄭罕池(1929年-2018年6月1日),台南農民。早期以甘蔗為主,提供製糖,後來轉型,栽培果樹,是台灣種植愛文的先鋒。 1929年,鄭罕池出生於現今台南市玉井區(原玉井鄉)的斗六仔部落,當時是整個鄉最偏僻、最落後的村莊。在學生時期,鄭罕池就深深感受到斗六仔人遭受的歧視。 鄭罕池發願,總有一天要讓斗六仔繁榮富裕起來、讓鄉親抬頭挺胸走在玉井大街。他進入玉井農校就讀,畢業後加入玉井農會,把握一切學習農業新知的機會。1960年他被選為農會幹部,在斗六仔成立了農事研究班與家政班,分別供男子進行農業技術研究、供婦女做女紅。 1962年,時任農復會技正的陸之琳,將自己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引進、適合台灣水土氣候的愛文芒果種苗給農民試種,並透過玉井農會找上鄭罕池。起初因栽培技術不夠純熟,又遭遇寒害,鄭罕池的首批果樹僅4株存活,頹喪之際,陸之琳數次來到鄭罕池的果園,不好意思勸鄭罕池捲土重來,只是操著生硬的台語告訴他:「果樹是有生命的,照顧芒果就像照顧你的小孩,你對它更好,它總有一天會爭氣。」鄭罕池聽了,向陸之琳再領了一百株芒果種苗。種到1965年,鄭罕池的果園吐出結實纍纍的愛文芒果,猶如一顆顆紅寶石,這是全台灣第一批土生土長的愛文芒果。 由於芒果蟲害多,鄭罕池開發白紙套袋的方式來防範,成了後來台灣標準的芒果栽培法,他也將種愛文技術傳授給有需要的農民,大家的收益都提高了,造福鄉梓,奠定臺南玉井成為「臺灣的芒果故鄉」。 有鑒於此,鄭罕池也於1977年獲頒第一屆全國十大傑出農民第一名;2009年,原臺南縣政府更為鄭先生祖厝院子裡的第一棵芒果樹立下石碑列為保育老樹,並尊稱鄭罕池為「臺灣芒果之父」。 2018年6月1日鄭罕池與世長辭,享壽89歲,同月10日舉行公祭,行政院長賴清德、臺南市代理市長李孟諺等人皆出席致哀。因其畢生致力於育成優良芒果品種,無私指導農民種植,造福農民,對臺灣的農業育種及促進農業發展,貢獻卓著,其生平事蹟總統府更已宣付國史館,將列入國史。 [1] [2] [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