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鄂爾多斯農耕遊牧文化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鄂爾多斯農耕遊牧文化博物館,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據2020年9月國家文物局[1]信息顯示,現有藏品980件/套,參觀人數0.3萬人次。

簡介

鄂爾多斯農耕遊牧文化博物館選址在伊金霍洛旗阿勒騰席熱鎮郡王現代城,距郡王府五百米。該館遵循「保護地域文化遺產,傳承地域文化根脈;展示農耕遊牧文化,建設共有精神家園」的主題,是以展示農耕文化和遊牧文化為主的非國有博物館

鄂爾多斯是中華大地上,被華夏之魂與中華之神共同眷顧的「天驕聖地」。 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三面環抱;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長城,面南橫亘;天驕聖地——伊金霍洛,「安居中央」。歷史上,多民族鄂爾多斯地區農耕文化與遊牧文化總是在交替與碰撞中發展着,且漸與中原農耕和漠北遊牧形成較大差異,此乃鄂爾多斯半農半牧傳統經濟的肇源。

為了更好地突出鄂爾多斯[2]農耕遊牧文化博物館的特色,提高建設質量,依據文物收藏、徵集實際,鄂爾多斯農耕遊牧文化博物館分為五個單元予以展陳,展陳文物398件套。

第一單元為農耕遊牧兩大系列;

第二單元和第三單元為遊牧文化系列;

第四單元和第五單元為農耕文化系列。

第一單元「高原長歌」

本單元屬綜合展,通過陳列不同時期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和圖騰祭祀用品,展示鄂爾多斯農耕遊牧文化的歷史節點,時限從石器時代至清末。

第二單元「草原佛光」

鄂爾多斯部落原來崇信薩滿教。這是一種多神教,以崇拜的騰格里(天)為背景,崇拜天、地、山、川、江、河、草、木、蟲、獸等。本單元屬遊牧文化專題,通過展陳喇嘛用具、法器,尋覓藏傳佛教在鄂爾多斯傳播的歷史遺蹟,時限從蒙元至民國。

第三單元「青銅風骨」

鄂爾多斯青銅器起源於商前,興盛於春秋戰國、秦漢時期。按用途可分為兵器類、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類、裝飾品以及車馬器三大類。本單元屬遊牧文化專題展,以朱開溝文化時期的青銅器[3]為主,以類分櫃陳列。

第四單元「陶瓷文明」

鄂爾多斯陶瓷的器型兼具農耕文化和遊牧文化高度融合的特徵。本單元屬農耕文化專題展,通過展陳鄂爾多斯陶器瓷器,展示鄂爾多斯農耕文明在陶瓷中的印跡,時限從朱開溝文化時期至清代。

第五單「元燈之語」

我國古代燈的發展史,也是一部文明史。燈,起源於人類具有自由控制火種能力的時候。本單元屬農耕文化專題展,通過展陳不同時期、不同材質的燈,追尋鄂爾多斯先民用燈的印跡,時限從春秋時期至清代。

臨展區

鄂爾多斯文化——是在北方少數民族相互爭鋒中,在農耕文化與遊牧文化的相互碰撞中,形成的「多元性」地域文化,是華夏文化的一朵奇葩。

臨展以「碰撞·融合」為主題,通過陳列鄂爾多斯民俗類文物,展示民族與民族之間傳統習俗的排斥與交融、農耕與遊牧之間文化差異的對峙與融合,時限從秦漢至民國。

近年來,在國家高度重視下,在社會力量積極推動下,我國非國有博物館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成就。截至2019年底,全國登記備案的博物館達5535家,其中非國有博物館已達到1710座,占比超過30%。

非國有博物館作為我國博物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諸多領域彌補了國有博物館的空白,在保護文化遺產、傳承文明成果、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體現了民間收藏從「私家珍藏」到「社會共享」的文化自覺和境界提升。

中國博物館協會非國有博物館專業委員會,作為中國博物館協會的下屬專業委員會,以推動非國有博物館間的溝通協作與資源整合,促進非國有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為主要目的。在文博事業的發展道路上,專委會將積極發揮橋樑、紐帶、協調作用,團結廣大非國有博物館,為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視頻

鄂爾多斯農耕遊牧文化博物館 相關視頻

外型奇特的鄂爾多斯博物館
走進鄂爾多斯博物館!重現當年打遍天下無敵手的蒙古帝國

參考文獻

  1. 國家文物局簡介,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2007-11-21
  2. 鄂爾多斯市基本情況簡介,搜狐,2018-12-04
  3. 古代青銅器最全的器型介紹,搜狐,2019-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