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郯國故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郯國故城

中文名稱 : 郯國故城

地理位置 : 郯城縣北郊的高地

景點級別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文獻 :《通志·氏族略》

所在地區 : 山東省郯城縣

級別批次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國務院

郯國故城位於山東省郯城縣北郊的高地上。是山東省年代較早、面積較大、保護較好的古城址之一,對於研究山東地區東夷古國史和周至漢時期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以至中華民族統一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 。

故城呈不平行的四邊形,周長為4670米,其中東牆長1370米,西牆1260米,南牆780米,北牆1260米。東牆和南牆已夷為平地,北牆和西牆大部分保存尚好。現存殘牆高3~4米,牆基寬35~45米。故城有4個城門,城門以青石構築。城牆用夯土築成。在故城範圍內深翻土地、挖溝築渠時,經常出土西周、春秋、戰國及漢代的殘陶片、瓦當、殘陶豆等,還出土過秦半兩、楚國鬼臉錢及漢五銖,並經常發現缸瓦[1]井,直徑為50~70厘米。

2006年郯國故城作為周至漢代的古遺址,被國務院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

周圍環境

郯國故城是西周至戰國初期的郯國都城。位於郯城縣北郊的高地上。郯國故城東北角320 米處為楊樓村,東南角現為郯城縣郵電局家屬院,西北角500米處為北馬村, 西南角為縣干休所,故城內有6個自然村和1處中學[3]

歷史

通志·氏族略[4]云:「郯氏,祁姓,子爵,或言贏勝,少昊之後。 」一曰己姓。《左傳》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載:「秋,郯子來朝」,昭公問「少?白皋?氏鳥名官,何故也?」郯子答以「我高祖少?白皋?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於鳥,為鳥師而鳥名」。「仲尼聞之,見於郯子而學之。」戰國初期滅于越。《史記·越王句踐世家》《索隱》引《紀年》曰:於粵子朱句「三十五年滅郯」,時當周威烈王十二年(公元前414年)。秦置郯郡,漢置郯縣,唐省縣入臨沂, 宋金因之,元末復置郯城縣。

郯國

郯國[5]春秋時期一個小國,在今山東郯城一帶。由於歷史資料匱乏,無法考證它具體的邊界線,但從周邊國家的範圍和現在每個行政區劃的歷史沿革資料來分析,大體的輪廓還是能夠找出來的。疆域包括在沂河東岸從李莊到歸昌楊集,東面包括臨沭曹莊大興,以及贛榆部分、東海大部分、新浦部分地區。但是,一種說法認為,郯國曾經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北抵琅琊,南至長江,東臨黃海,西接徐州,但是後來淪落了。春秋時期,郯國的周邊國家是鄟國和祝其國。

約在公元前十一世紀,商王武丁封其子於炎地(今山東郯城)建立侯國,稱炎國。周滅商後,周武王將其封給商王帝乙長子、商紂王的長兄微子啟,歸附於宋國所轄制,並允許享爵位,子爵。微子啟派其裔孫子鷙管理炎地,成為宋國的附屬國,後為楚所滅。

漢書·地理志》載:「周爵五等,而士三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滿五十為附庸。蓋千八百國。」這只能說明一個大致的概況,並沒有詳盡的考察說明。

因此關於郯國的歷史存在疑問之處,諸侯國的疆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着各國攻伐征戰,和王朝在封土上的賞罰,諸侯國的疆域是隨時消長的。再者,諸侯國的封土,在夏商時期,疆域是不明確的,只是管轄了大概的面積和大體的戶數,上門催收賦稅而已,沒有過多的行政管理手段。周以後,行政管理手段相對加強,但也是若有若無,這時疆域的概念已經存在,各國在重要的通道路口已經設置了關隘,派兵把守。

郯國古城 相關視頻

郯國古城宣傳片
郯城縣宣傳片
歷史上的郯國,如今的郯城,上帝視角看夜晚的她真美

參考文獻

  1. 缸瓦,阿凡題
  2. 郯國故城,博雅文化旅遊網
  3. 郯國故城,郯城在線
  4. 通志氏族略全文 《通志·氏族略》,讀文學,2016-6-15
  5. 山東古代有個國家叫郯國!,漫遊魯南 2017-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