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郭景坤[1]
材料科學家,1933年11月21日生於上海,籍貫廣東新會。1958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化學系。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究員,曾任該所所長、國家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863」計劃新材料領域第二屆首席科學家。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郭景坤
出生 (1933-11-21) 1933年11月21日(90歲)
上海
國籍 中國
籍貫 廣東新會
母校 復旦大學
職業 研究員
研究領域 無機化學與材料科學

目錄

教育背景

  1. 1958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化學系

人物生平[2]

曾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所長;「863」新材料領域第二屆首席科學家;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第二屆和第三屆國家自然科學獎勵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材料與科學工程[Ⅱ])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學科評議組成員。曾任中國材料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硅酸鹽學會副理事長; 上海市硅酸鹽學會理事長;上海古陶瓷研究會理事長;中國宇航學會理事;中國複合材料學會理事。現為《無機材料學報》、《硅酸鹽通報》主編和Chief Editors in of《Ceramics Internationals》

  • 1990年,被選為世界陶瓷科學院(WAC)院士
  • 1991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1999年,被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研究方向

  1. 無機化學與材料科學

科研成果

  • 20世紀60年代在高鋁氧高頻絕緣瓷與金屬的真空氣密封接工作中,在深入研究陶瓷/金屬封接機理的基礎上,提出的活化鉬錳金屬化方法,適合於多種氧化物陶瓷及藍寶石單晶與金屬的封接,提出的鉑金屬化法適應於酸鹼環境中應用
  • 20世紀70年代起從事陶瓷材料的強化與增韌研究,所提出的纖維補強陶瓷基複合材料已在我國空間技術上應用
  • 80年代末期,從事多相複合陶瓷及陶瓷發動機材料的研究,在此期間更注意陶瓷材料的設計
  • 90年代着手納米陶瓷的研究,從事高性能陶瓷及其超微結構研究,參加和組織了中國第一台有若干陶瓷部件的柴油發動機的研究、開發工作

主要獎項

  • 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重大成果獎
  • 1981年,獲國家發明一等獎,上海市勞動模範
  • 1992年,獲得了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 1995年,獲得了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
  • 2004年,何梁何利科學技術進步

參考資料

  1. [1] 中國科學院
  2. [2]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