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村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郭家村鄉 |
中文名 :郭家村鄉 所屬地區:河北省滄州市河間市 |
郭家村鄉(Guojiacun Xiang)位於河北省滄州市河間市境西北部,距市政府11.8千米。鄉政府駐郭家村。面積49.3平方千米,人口2.66萬人(2002年)。轄20個行政村。 [1]
概況
郭家村鄉位於河北省河間市西北11公里處。全鄉轄20個行政村,總面積47.5平方公里,人口27000多人,耕地5.3萬餘畝。鄉政府駐地郭家村位於河間市北偏西11.8公里,東鄰詩經村鄉,西面和南面與興村鄉相連,北與任丘市接壤,京九鐵路、滄保高速公路、106國道縱貫全境,地處北京、天津、石家莊三角中心地帶,位於環渤海、環京、津區域圈內,具有很好的地理優勢。擁有設備先進的衛生院、變電站、郵局、電信局,供電設施、通訊設備先進,經濟發展環境良好。 建置沿革:明朝弘治年間,郭氏由四公村遷來建村,故名郭家村。解放前,這裡是日偽統治區,也是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游擊區。1945年3月解放。1947年實行土地改革。1952年成立互助組。1954年成立初級農業合作社。1956年建高級農業合作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屬東風(詩經村)人民公社管轄。1961年6月公社體制改革時從西詩經村公社劃出,建立劉莊人民公社。1968年人民公社駐地由劉莊遷到郭家村,遂改名為郭家村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改稱鄉,一直沿用到今。 藝術:永安村河北梆子戲班,成立於1949年,服裝、道具大都自備。主要演員有吳子珍、李寶泉、李紀增、南志廣。著名河北梆子演員桂三寶也曾多次來戲班客串,著名琴師南鶴修擔任板胡伴奏,50年代末為劇團鼎盛時期。後因「文化大革命」而解散。粉碎「王張江姚反革命集團」後,劇團又重新成立,但由於諸多因素,劇團沒有起色而被迫解散。除永安村河北梆子戲班外,還有劉莊梆子團、西王口梆子團、大鼓隊以及北三十里舖村的友聯京劇社等。 文物:現有毛萇書院、漢毛公墓、潮海寺、娘娘墳等古蹟。 主要成就:近2011年以來,郭家村鄉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主要任務,優化發展環境,加強項目建設,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紮實工作,開拓創新,推動全鄉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全面進步。項目建設成效顯著。郭家村鄉按照「積極引導、放手開放、全面推進」的整體思路,運用局部突破帶動整體提高策略,進一步優化軟、硬投資環境,吸引了在外經商人員回鄉投資辦廠。投資項目意向涵括造紙、棉花加工、辦公家具、防水卷材等多個層面。 2010年,鄉黨委政府在全鄉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表彰動員大會上,向全鄉唱響了大力打造「106國道經濟帶」的發展口號,舉全鄉之力,發展國道區域經濟,形成郭家村鄉的產業聚集區和經濟增長點。注重打造特色產業集群,圍繞型材加工、石油化工、防水卷材等產業的上下游配套,抓好項目的策劃、包裝、推介和引進工作。同時,抓好潛力型企業的培育,重點扶持一批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企業,鼓勵和支持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經過一年的發展,在106國道兩側,初步形成以型材加工、石油化工、防水卷材三大產業為主的工業聚集區,全鄉共有企業110多家。 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郭家村鄉大力發展農業項目,減少土地依附度。堅持用工業化思維發展,調整產業結構,積極發展特色經濟產物,同時做好棉花加工企業的規範和服務,確保棉花加工企業量質並進,健康發展,以帶動農業加工業的快速發展,吸納農業剩餘勞動力使之從單純的農業生產轉移到加工業上來,從面增加了農民收入,提高了農業化規模程度。 文教衛生和精神文明建設成績顯著。截至2011年,全鄉擁有中學2所,小學6所,在職教師180餘人,全部參加了繼續教育、進修和培訓,教師合格率達100%以上。並加大智力投資力度,全鄉中、小學全部達到了九年義務教育的必備辦學條件。同時積極探索素質教育的路子,郭村中學每年向河間市重點高中(一中)輸送一批成績好、素質高、有潛力的生員。在2011年高考時,河間市的文、理科狀元均出自郭村中學;轄區內有衛生院1所,合作醫療點12個,郭家村鄉以合作醫療為契機,進一步鞏固和加強了鄉、村兩級醫療衛生工作,改善了群眾的醫療衛生條件,使新生兒、兒童防疫達到了100%。 連續幾年來郭家村鄉被市委、市政府評為「發展鄉鎮企業先進單位」、「先進基層黨組織」、「發展鄉鎮企業升級鄉鎮」、「農業結構調整先進鄉鎮」、「文明鄉鎮」、「先進領導集體」等。被滄州市授予「發展鄉鎮企業三級鄉鎮」和河北省授予「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先進單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