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郭可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郭可信(1923年8月23日—2006年12月13日),出生於北平,物理冶金學家、晶體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946年郭可信從浙江大學化學工程系畢業;1947年公費留學赴瑞典,先後在瑞典皇家工學院物理冶金系、烏普薩拉大學、荷蘭皇家工學院物理化學系學習;1956年回到中國,進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工作;1980年出任中國科學院瀋陽分院副院長,同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同年當選為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1983年出任中國科學院瀋陽分院院長;1985年擔任中國科學院電子顯微鏡重點實驗室主任;1993年擔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2006年12月13日因病逝世,享年83歲。 郭可信先後從事晶體結構、晶體缺陷及准晶方面的研究,用電子顯微鏡研究准晶及相關晶體相結構。

人物生平

  • 1923年8月23日,郭可信出生於北平(今北京市),祖籍福建福州。小學就讀於南崗喇嘛台第十七小學。
  • 1941年,郭可信從重慶南開中學畢業後考入浙江大學化學工程系。
  • 1946年,郭可信從浙江大學畢業,獲得工學學士學位,同年考取公費留學赴瑞典。
  • 1947年8月至1955年11月,郭可信就讀於瑞典皇家工學院物理冶金系,並在烏普薩拉大學從事合金鋼中碳化物及金屬間化合物的X射線及電鏡結構研究。
  • 1955年12月至1956年3月,郭可信在荷蘭皇家工學院物理化學系從事白錫轉變為灰錫的單晶X射線研究。
  • 1956年7月,郭可信回到中國,進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工作,先後擔任研究員、副所長。
  • 1980年4月,郭可信出任中國科學院瀋陽分院副院長。同年與錢臨照、柯俊等科學家發起創建了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同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學部委員(院士),同年當選為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
  • 1983年5月至1988年6月,郭可信出任中國科學院瀋陽分院院長。
  • 1985年至1993年,郭可信擔任中國科學院北京電子顯微鏡開放實驗室主任。
  • 1993年至2006年,郭可信擔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 2006年12月13日,郭可信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因病逝世,享年83歲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郭可信在瑞典留學期間就取得多項研究成果,在合金鋼碳化物結構方面做出了原創性的工作,代表論文已列為國際經典文獻。回國後繼續從事金屬材料研究工作。20世紀60年代初,與其他研究人員一道,率先開拓了透射電鏡顯微結構研究工作。20世紀70年代以來,郭可信一方面在電子衍射圖的幾何分析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在電子衍射圖自動標定的計算機程序設計,特別是將「約化胞」用於電子衍射標定未知結構的分析研究工作,達到國際水平。

1980年以來,郭可信在中國國內率先引入高分辨電子顯微鏡,開始從原子尺度直接觀察晶體結構的研究。1987年,首先發現八重旋轉對稱准晶;1988年,首先發現穩定的Al-Cu-Co十重旋轉對稱准晶及一維准晶;1997年-2000年,獲得准晶覆蓋理論的實驗證據。

學術論著

截至2004年10月,郭可信在中國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90多篇。並與其他科學工作者合著了《電子衍射圖》、《晶體對稱》,編著了《高分辨電子顯微學》,並主持編輯了准晶學、高溫超導體及電子顯微學國際會議論文集12冊 。 出版日期 名稱 作者 出版社 2004.12 《准晶研究》 郭可信著 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9.05 《晶體和准晶體的衍射》 周公度,郭可信著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0.10 《晶體學中的對稱群》 王仁卉,郭可信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85.10 《高分辨電子顯微學在固體科學中的應用》 郭可信,葉恆強主編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83.01 《電子衍射圖在晶體學中的應用》 郭可信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64.08 《金屬與合金中相變的電子顯微鏡透射觀察 相變與晶體缺陷的關係》 郭可信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科研成果獎勵 時間 主要成果 獎勵名稱 1981年—1984年 研製成功場離子顯微鏡/原子探針(郭可信主持)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 1982年 晶體精細結構的電子衍射與電子顯微像的研究(郭可信領導) 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 1987年 發現五重旋轉對稱和Ti-V-Ni二十面體准晶 (1984年-1985年,郭可信領導) 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1988年 發現八重旋轉對稱准晶及十二次對稱准晶 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 1988年 發現穩定Al-Cu-Co十重旋轉對稱准晶及一維准晶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

在四面體密堆相新相等疇結構研究中發現了6個新相及多種疇結構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人才培養

郭可信為中國材料科學、晶體學、電子顯微學的發展培養了一批優秀人才,截至2014年7月,他培養了100餘名研究生,其中有兩人(葉恆強、張澤)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他注重對青年科技人員的培養,鼓勵他們要超過前人,超過自己 。

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1980年 瑞典皇家工學院技術科學榮譽博士 1980年 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 1980年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技術科學部) 1991年 日本金屬學會榮譽會員 1991年 印度材料學會榮譽會員 1993年 第三世界科學院物理獎 1994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80年9月-1987年1月 遼寧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 1982年-1996年 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理事長 1992年-1996年 亞太地區電子顯微學會聯合會主席 1997年-2000年 亞太電鏡學會聯合會副主席

《Ultramicroscopy》顧問編委

《Journal of Microscopy》顧問編委

《Electron Mircoscopic Techniques》顧問編委

個人生活

郭可信的父親是一位土木工程師,在1926年去黑龍江修建呼(蘭)海(倫)鐵路。大哥郭可訒是大連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人物評價

郭可信在物理冶金、特別是晶體結構與缺陷及准晶研究等方面取得卓越的成就,於20世紀80年代獨立發現准晶,為中國的科研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浙江大學評)

郭可信在學術上務實求真,不畏權威;既勃勃雄心,又一絲不苟地部署和治學,在晶體學、電子顯微學等領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是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創辦人之一,他為中國電子顯微界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副所長張哲峰評)

後世紀念

郭可信電子顯微學與晶體學暑期學校

2008年,為紀念已故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冶金和晶體學家郭可信,由郭可信先生的學生們及郭可信教育基金會倡導和發起,由國內外電鏡領域的華人學者們共同努力而舉辦了郭可信電子顯微學與晶體學暑期學校 。

郭可信樓

2014年7月15日,「郭可信樓」命名儀式在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生教育大廈舉行。兩院院士、2012年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鄭哲敏和金屬所所長楊銳為「郭可信樓」揭牌。葉恆強院士和郭可信院士的女兒郭樺為「郭可信塑像」揭幕。金屬所副所長張哲峰主持儀式。郭可信院士的親屬、同事、學生和金屬所職工、研究生代表200餘人參加了命名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