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網絡的圖片

部(拼音:bù),漢語一級通用漢字(常用字)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說文解字》對"部"的解釋為"天水狄部",即天水郡狄部所在地。現代有學者認為"部"本義是某一地域下分出的下級行政單位。後引申為統率,又引申為區分、分開的意思。又用作名詞指類別之義。"部"因此也用為官署,行政機關。"部"還作量詞用,多用來指書籍或影視片,如一部影片、兩部電視片、三部書。也用於指其他事物,如說一部機器、兩部汽車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部

拼音; bù,pǒu

部首; 阝(右)

五筆; UKBH

倉頡; YRNL

鄭碼; SUJY

筆順; 點、橫、點、撇、橫、豎、橫折、橫、橫撇彎鈎、豎

字級; 一級(編號:2044)

平水韻; 上聲七麌(bù)、上聲二十五有(bù、pŏu)

注音字母; ㄅㄨˋ,ㄆㄡˇ

總筆畫數; 2+8

異體字; 郶

統一碼; 基本區 U+90E8

結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筆順編碼; 4143125152

四角號碼; 0762₇

造字法; 形聲字

文字源流

"部"為形聲字。戰國文字字形從邑、咅(pǒu)聲。從邑,指與行政區域而言;咅聲,表示音讀。從篆文(圖2)到楷書皆承戰國文字字形而來。

《說文解字》對"部"的解釋為:天水狄部。即天水郡狄部所在地。但這是否為其本義還值得商榷。徐鍇《說文解字系傳》提到:"部之言簿也,分簿之也"。即認為"部"有分開之義。另有一些對古文的註解中也有類似說法。例如:《荀子·王霸篇》:"如是,則夫名聲之部發於天地之間也。

"唐楊倞注:"部當為剖,謂開發也。"柳建鈺《從"咅"得聲字初探》一文中通過對從"咅"得聲字的分析概括出,從咅聲多訓背、增或開。結合"部"字的形旁和聲旁,可推出其本義為"某一地域下分出的下級行政單位",這一意義本身就包含了"整體與部分"的背景信息,這也為其可引申為"部分、單位、門類、部隊"等意義提供了意義基礎。

部由"行政單位"這個意義又引申為官署之意。中國從隋唐開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這個制度一直沿襲到清代。現代一些國家級的機構,諸如民政部、文化部等,也是這個意義的沿用。"部"在現代漢語中,除保留古代六部的意義以外,還擴大用於某些單位的名稱比如經理部、銷售部、採訪部、流通部,甚至只有一兩個人經營的食雜部。

用於量詞是"部"的一個常見用法。在古代漢語中,"部"作為量詞主要與三類詞語搭配使用:樂隊或樂器類詞語、書籍類詞語、部隊類詞語。《梁書·武帝紀上》:"(永元)三年二月,南康王為相國,以高祖為征東將軍,給鼓吹一部。""鼓吹一部"是古漢語中"部"稱量樂器類詞語最常出現的一個短語。"鼓吹"作為古代的一種樂器合奏,體現了整體與部分的組合關係,這種語義特點與"部"的語義背景信息相吻合,故成為常用搭配。同樣,書籍因其種類或門類的特性、軍隊因其編制的特點,都與"部"的整體與部分的背景意義相吻合,因而可以組合搭配。也就是說,量詞"部"是對由各部分組成一個整體性名詞的範疇化。在現代漢語中,量詞"部"搭配的類別有所改變。主要有書籍類、文藝作品類、機械類。[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