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郝慰民
原圖鏈接[來自網絡圖片]
國籍 中國
母校 輔仁大學
職業 大氣化學家

郝慰民 ‎[1]

  • 郝慰民,台灣籍旅美華裔科學家,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IPCC)成員。其父為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郝履成。郝慰民1972年畢業於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麻省理工學院碩士,哈佛大學大氣化學博士,曾在萊茵河畔美因茲城的德國國家科學院服務,在那段時期首度投入當時還很新的火災化學領域。1991年進入美國農業部林務局,被派到密蘇拉(Missoula)實驗室工作。

目錄

人物簡介

  • 郝慰民就是一位專門研究溫室效應的科學家。他來自中國台灣,是IPCC(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在1994年發表的首份地球暖化報告的主要撰稿人。這份報告使他和他所在的團隊在2007年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 科學家這個群體因為其神秘的光環,容易給人冷漠的、偏執的甚至不近人情的印象。很難想象,當獲獎通知到達郝慰民的電子信箱中時,他正在幫太太洗碗。而他說,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並沒有隨着獲獎而產生太大的改變。閒暇時做家務和清理庭院成了他整理思緒的另一種方式。
  • 郝慰民1953年出生於台灣的一個書香門第。他的父親就是一名化學家。從小的耳濡目染使得他很自然的就接了父親的班。他1976年從台灣輔仁大學化學系畢業後就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海洋化學專業碩士,並得到兩個碩士學位。因為對某些化學藥品過敏,郝慰民最終選擇了不需要頻繁接觸藥品的環境化學領域。如今他已經在環境化學的領域已經默默鑽研了20多年了,成果斐然的背後是長時間與寂寞的對峙。郝慰民是早期參與IPCC的隸屬美國農業部的三位獲獎研究人員之一。在這份報告中,他負責洛磯山氣候變遷的監測任務,是科學界最早發表的溫室效應報告之一。郝慰民花了一年的時間收集數據,又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完成了這篇長達八頁的報告。
  • 當前郝慰民的工作是研究如何利用衛星資料來探測林火分布,以此來幫助將森林大火所產生的溫室氣體量化。他在1994年研究發表的如何預測並定量有害氣體的方法至今仍在沿用。因為中國和美國的維度接近,所以郝慰民和中國林業科學院也有合作。用他的話說就是「互相切磋」,因為中國在林火的控制方面做得一直很好。

主要成就

  • 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

參考資料

  1. [1]郝慰民簡介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