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郚山鎮隸屬山東省安丘市,位置在安丘市西南部,位於濰坊市、臨沂市、安丘市、臨朐縣沂水縣交界處,東和輝渠、柘山鎮接壤,南與沂水縣圈裡鄉為鄰,西與臨朐縣沂山毗連,北與大盛鎮為鄰。鎮人民政府距安丘市區45千米。行政區域總面積113.96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郚山鎮戶籍人口為36627人。

民國三年(1914年),改稱安丘縣第五區。1958年,店子、南逯2鄉合併成立郚山公社。2000年6月,部山鄉、南逯鄉合併組成郚山鎮。截至2020年6月,郚山鎮轄54個行政村。

2011年,郚山鎮人均財政收入243元。財政總收入925萬元。2019年,郚山鎮有工業企業56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0個。[1]

目錄

轄區環境

山清水秀。境內多群山,地勢南高北低,東、西、南三面環山,為泰沂山系向東余脈,以鎮駐地為中心向南和西南方向依山勢構成五條山峪,酷似一隻巨人的手掌。西南部的太平山海拔523米,是安丘市最高峰,與山東省第二高峰沂山東西相望,山頂地勢平坦,一望無際,為安丘、沂水、臨朐三縣分界處。東南部五龍山陡峭險峻,奇峰異石,蒼松翠柏,植被茂密,2000年開始開發五龍山公園,2004年建成省級森林公園,2010年被批准為國家2A級景區,是濰坊市29個旅遊一卡通景區之一。東部大安山巍峨雄壯,氣勢宏偉,主峰海拔467米,頂部地勢平坦,四周林木茂盛,山體呈南北走向,向北綿延10公里就是原郚城縣故城,郚山西漢時歸郚城縣所轄,屬郚城縣山區,大安山古稱大郚山,郚山由此得名。墨溪河、鯉龍河、金龍河三條河流向北注入汶水。 歷史沿革 文化淵源流長。境內齊長城西起太平山,沿青石胡同東到五龍山,全長15公里,依山脊陡崖據險而建,用雷石夯土砌成,蜿蜒曲折,蔚為壯觀,齊長城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修建,西起黃河,東入黃海,比秦長城早400多年,是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南逯大汶口文化遺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賈孟出土的西周晚期銅鼎、銅鬲被鑑定為省二級重點文物。

1958年成立郚山公社,1984年改設郚山鄉、南逯鄉。1997年,郚山鄉面積65平方千米,人口2.3萬,轄墨黑、小窪、卜家莊、河西、小郚山、范家溝、李家莊、南官莊、辛家崖頭、陳家溝、李家莊、楊家溝、郭家河、金堆莊、崖窪、松林、店子、劉家蒯溝、石河、賈孟、西官莊、亭子、杜家蒯溝、有子溝、孫家溝、大埠溝、徐家溝、杏山溝、教子峪、南旺、雲家莊子、雙張家莊子、黃皿旺、石山子、郝家旺、牟家溝、雙埠、辛家莊、馬家旺39個行政村;南逯鄉面積65平方千米,人口1.9萬,轄泥溝、小營、張家溝、黃崖頭、房家莊、梁家莊、北張莊子、冷家山、逍遙、南逯、馬郎溝、張家南莊、張家北莊、後疃、李家集子、楊家莊、杜家莊、大陡山、劉家峪、簸箕掌、大泉子、魯家哨、安山子、曹家峪、西廟、於家溝、喬家宅子、閉門山、賀家溝29個行政村。2000年,撤銷郚山鄉、南逯鄉,合併設立郚山鎮,鎮政府駐原郚山鄉政府駐地。[2]

經濟狀況

產值

2006年,全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2.8億元,比上年增長26%,地方財政收入161萬元,工業實現銷售收入8.6億元,利稅8035萬元,分別增長41%和26%。第三產業增加值達483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918元。2006年被評為山東省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鎮、濰坊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平安濰坊建設模範鎮。

工業

工業經濟勢力雄厚。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大力實施"工業立鎮、工業強鎮"戰略,不斷創新招商方式,優化投資環境,工業經濟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投資5億元的太平山風力場,年發電1.3億度,每年可為國家節約標準煤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萬噸,"三免三減半"稅收優惠政策結束後,每年可實現稅收1800萬元。山東金鴻集團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該企業新開發的高性能碳化硅系列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產品遠銷歐盟、東南亞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制定的碳化硅生產標準被頒布為國家標準,投資3.8億元的年產2000噸反應燒結碳化硅結構陶瓷項目投產達效後,年可實現銷售收入8億元,利稅2億元。引進了總投資2億元的山東沃華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達產後年產加工農產品2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6億元,必將進一步拉長全鎮的農業產業鏈條。

堅持工業立鎮不動搖,舉全鎮之力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工業發展勢頭迅猛。青島大有玩具公司總投資5000萬元,集玩具生產、服裝、刺繡、印染於一體,年可出口創匯3000萬美元,實現利稅1600萬元,用工2000人;山東金鴻集團生產的碳化硅、硅碳棒已替代進口,實現了批量出口,起草制定了碳化硅特種製品國家行業標準。目前,全鎮引進項目24個,引進資金1億元,形成了機械製造、玩具生產、木材石料加工、農副產品加工等四大主導產業。

農業

大力調整農業結構,全鎮大棚西瓜面積達到了3萬多畝,中華壽桃、日川百鳳林果面積達到了1萬多畝,花生面積1萬多畝,畜牧業產值超過了億元。西瓜、大蔥為綠色無公害產業,直接進入北京、上海等大中型超市;水晶梨、秋姬李子口感好、質量高,暢銷國內十幾個省。目前全鎮已形成了"平原瓜菜、丘陵林果,全鎮抓養殖"的農業結構新格局。

城鎮建設

小城鎮建設獨具特色。始終堅持"規劃、建設、管理"並舉,不斷加大基礎投入,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全面提升小城鎮的檔次和品位。聘請山東省城鎮建設築規劃設計院,完成了新一輪郚山鎮總體規劃的修編;先後投資8000多萬元,柏油硬化了長10華里、寬30米的金鴻大道,新修了金龍河大橋和鯉龍河大橋,新建一座蓄水量達140萬立方的五龍湖;開發沿街商居樓10萬平方米,家樂園商業街、錦繡園商業街、墨黑社區商業街已達到一定規模;建設了休閒、娛樂、健身於一體、開放式的五龍湖公園、錦繡園以及攬月廣場;打造了一個兩河一湖、兩區一帶、獨具山城特色、環境優美的新郚山鎮區,扮靚了安丘西大門。

生態郚山彰顯魅力。全鎮人民堅持春季、雨季、秋冬季一年四季植樹不斷,不斷加快荒山綠化步伐,加快了生態郚山建設。太平山萬畝林場2011年通過了濰坊市編辦、濰坊市林業局驗收,總面積2.1萬畝,全鎮林地面積達到7.8萬多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7.2%,形成了"荒山綠化林場化、道路綠化林網化、河流綠化林帶化"、"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綠化新格局。奇峰峻秀的五龍山、歷史悠久的古齊長城、天然氧吧太平山林場、現代文明的風力發電、風光旖旎的五龍湖、獨具山城特色的小城鎮、時尚質樸的家樂園休閒購物街,成為郚山的新"名片",促進了全鎮旅遊服務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聘請省城鎮規劃建築設計院完成了新一輪城鎮總體規劃,投資2000多萬元,新建了30米寬的金鴻大道和30米寬的金龍河大橋,開發建設了占土50畝的錦鄉園和金龍河公園,柏油硬化了4公里的五龍湖環湖路,安裝了200多盞路燈,在鎮區規劃建設了高檔商居樓200間,今年新增"村村通道路"17個村25公里,新增"村村通"自來水37個村,受益人口2萬多人,綠化五龍湖荒山2000多畝,建成五龍湖中心公園,一個布局合理、功能齊全、設施配套的生態工貿型小城鎮在安丘西部山區崛起。[3]

旅遊資源

郚山鎮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森林公園1處:分別是太平山齊長城遺址,五龍山森林公園。

地質公園1處:五龍山森林公園。

郚山鎮現有:

具備瀏覽價值的果園5處:魯家哨大桃、雙張蘋果、南官莊山楂、冷家山核桃園、山東合力生態產業園。

具備瀏覽價值的林場9處:太平山林場、五龍山林場、五龍湖林場、廟子山林場、大安山林場、徐家溝林場、東安山林場、大車山林場、磨山林場。

具備瀏覽休閒價值的山地6處:五龍山、大安山、大車山、太平山、石虎山、磨山。

具備瀏覽休閒價值的湖泊6處:五龍湖、杜家莊水庫、雲家莊子水庫、冷家山水庫、崖窪水庫、徐家溝水庫。

具備瀏覽休閒價值的洞穴2處:五龍山狼洞、五龍山桃花洞。

古遺址6處:齊長城遺址3處、泥溝村百年銀杏樹、賈孟古槐、石山子古松。

革命遺址5處:太平山太平寨遺址、山東省立第八聯合中學遺址、臥虎山抗日戰爭遺址、金堆莊抗戰碑、清末圍子遺址。

獨特的民間藝術3項:泥溝村鐵花工藝、石河村粉皮工藝、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

郚山鎮現有農家樂7處:幸福酒樓、國慶大酒店、魚羊鮮、全羊館、全雞店、野味餐館、五龍山風景區。

郚山鎮現有民間節慶2個:社區文化節、花生節。

廟會1個:五龍山廟會。

展示民間民俗、生產、生活的場地與活動2個:攬月廣場、五龍山廟會。

郚山鎮現有投資1000萬以上的旅遊項目10個:太平山風電場、五龍山國家森林公園、五龍湖公園、山東合力生態產業園、五龍湖蓄牧人才培訓中心、鯉龍河綜合治理項目、苗木繁育研發中心項目、杜家莊子水庫、冷家山水庫、崖窪水庫風景區等旅遊服務項目。[4]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