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鄭貴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他特別好學,工具箱裡除了工具,還藏了半箱書。」

  「他技術可牛了,一般人搞不定的零件,他能搞定。」

  「他點子多,我們遇到難題了,都喜歡找他幫忙。」

  ……

  工友們口中的「他」,就是內蒙古北重集團的車工鄭貴有(見上圖,資料照片)。47歲的鄭貴有各種「光環」加身: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技術能手、中國兵器首席技師;工作26年,解決130餘項軍民品加工技術難題。

  從普通工人到首席技師,工友們問他訣竅。「其實就是一個字『干』。」鄭貴有說,「我進廠第一天就給自己立下規矩,無論大活小活都要搶着干,而且要想盡辦法干到最好。」

  別人不願意乾的活,他干;別人不敢幹的活,他也干

  1992年,鄭貴有從技工學校畢業,進入內蒙古北方重工業集團,成為一名普通的車工。

  車間裡流傳一句話:「鉗工怕打眼兒,車工怕車杆兒。」細長杆由於剛性差,在車床加工的過程中容易發生彎曲變形,稍不留神,產品就會報廢。工人們每次接到細長杆的加工單,往往推三阻四,費時費力的活沒人願意干。

  每當這個時候,鄭貴有就站了出來。他耐着性子,嚴格按照工藝流程操作,邊干邊思考。調整裝夾力度、採用反向走刀……鄭貴有通過一個個創新的點子,啃下了細長杆這塊「硬骨頭」。2014年,鄭貴有的「細長杆零件在普通車床上的加工方法」獲國家發明專利。

  「他干起活來就像『拚命三郎』,別人不願意乾的活,他干;別人不敢幹的活,他也干。」北重集團工會副主席李琦說。

  2012年底,集團要維修一個高3.4米、重23噸的油缸,按照慣例,可以委託給專業廠家進行維修,但至少要花費50萬元。鄭貴有想,如果留在廠里修,這筆錢不就省了?

  然而,沒有維修經驗又拿不到外廠的工藝流程,誰來修?怎麼修?一時間,廠里的老師傅們都打了退堂鼓。

  鄭貴有一咬牙答應了。經過兩個多月的奮戰,鄭貴有和他的工友們終於把油缸雕琢成圖紙上的形狀。「攻克技術難題需要工友們團結合作,更需要有人敢站出來,帶領大家一起干。」 鄭貴有說。

  「無論時代如何發展,生產技術如何革新,作為產業工人,肯干、實幹永遠是排在第一位的。」鄭貴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