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鄭文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鄭文康
圖片來自名人簡歷網

鄭文康(1413—1465)明代官員。字時乂,號介庵,南直隸蘇州府崑山(今屬江蘇)人 。生於明成祖永樂十一年,卒憲宗成化元年,年五十三歲。長身偉干,制行峻潔,正統三年(1438)舉人,十三年(1448)進士,授官觀政大理寺,尚未滿月即乞歸養親,未抵家而父亡,四年後母又病卒。遂不復仕進。

基本信息

本 名:鄭文康

字:時乂

號:介庵

所處時代:明代

民族族群:漢人

出生地:南直隸蘇州府崑山(今屬江蘇)

出生日期:1413年

逝世日期:1465年

主要作品:《平橋稿》《介庵雜編》《平橋漫錄》

人物簡介

生於明成祖永樂十一年,卒憲宗成化元年,年五十三歲。正統三年(1438)舉人,十三年(1448)進士,授官觀政大理寺,尚未滿月即乞歸養親,未抵家而父亡,四年後母又病卒。遂不復仕進。文康居家枕籍經史,操頃刻千言,稿成,輒為人持去。築書院於家廟旁,開門授徒講學。

著述和評價

著有《平橋稿》《介庵雜編》《平橋漫錄》等。他在攻研儒學的同時,又繼承世傳女科醫術,品劑草木,藥香常達戶外。每年經其診治而愈者不可勝數。五百名賢祠中也鐫刻他的畫像,贊曰:「談忠論孝,菲史枕經。平橋遺集,浚發性靈。」

詩作

前元時崑山王君祐有玉立亭會稽楊廉夫嘗飲其

王立長身舊主君,百年遺事至今聞。

宗孫賓客還如舊,只欠楊君小朵雲。

前元時崑山王君祐有玉立亭會稽楊廉夫嘗飲其

亭中曾寫鐵仙詩,人去亭荒碧草滋。

千尺危峰今尚在,重來磨洗認當時。

題倪公禮隱居

家近閶門市,清風一草廬。

窗明人問卜,山晚仆收書。

客笑鳩巢拙,妻憐蟻瓮虛。

城南炎熱地,不識近何如。

與諸公酌酒

燕趙多豪傑,悲歌不暇裁。

素知黃祖性,敢恃禰衡才。

酒盡月將落,燭殘風又來。

下階成獨步,惆悵一興哀。

寄海上韓杲

行盡清溪到水涯,好山環繞故人家。

寥寥一犬柴門外,只隔橋東幾樹花。

林東齋居

泉流一曲繞柴門,屋後園田有路分。

莊在輞川成故事,客歸盤谷見遺文。

借書夜讀三更火,聽鳥春眠半榻雲。

堪笑幾人雙健足,每於城市報新聞。[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