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鄭念 | |
---|---|
出生 | 1915年1月28日 |
逝世 | 2009年11月2日 | (94歲)
國籍 | 中國 |
母校 | 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
職業 | 作家 |
信仰 | 基督教 |
鄭念 [1]
- 鄭念,原名姚念媛,1915年出生在北京。她出生名門,先後就讀於天津南開中學和北平燕京大學。因為氣質優雅和長相出眾,還在天津讀書時,她就曾四次登上《北洋畫報》封面,成為遠近聞名的「風雲人物」。
人物經歷
- 鄭念(1915年1月28日-2009年11月2日),原名姚念媛,出生於中國北京。 先後就讀於天津南開中學,北平燕京大學。1930年代留學英國於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獲碩士學位。
- 鄭念,父親是日本留學生,湖北省人,曾任北洋政府高官。因嫁給同在英國留學的中國學生鄭康琪,故隨夫姓易名為鄭念。
- 鄭念夫婦完成學業歸國時,抗日戰爭已經爆發,夫婦兩人投奔重慶,鄭康琪加入了外交部,駐澳長達7年。
- 1949年之後,兩人沒有入台,而是留在上海。
- 1957年,鄭念在丈夫去世之後繼其夫在上海任職殼牌石油公司,擔任英國總經理的助理,直到「文革」爆發。「文革」期間,由於鄭念是英國留學生,長期供職外商公司,被控為英國的間諜,被關在監獄6年半。
- 1966年,中國發動「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同年8月,在紅衛兵抄了鄭念的家並沒收其財產後,她被當作英國間諜軟禁在家中, 9月被關進上海第一看守所。在6年半的監禁中,鄭念受到審訊、拷打和單獨監禁,但她拒絕承認那些被指控的罪行。
- 1973年,她從監獄中釋放,被告知女兒鄭梅萍——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已在1967年自殺(她後來發現是被紅衛兵殺害的)。
- 1978年10月,政府官員就鄭念被錯誤逮捕和監禁表示道歉。1980年,她離開中國去加拿大,然後定居在美國。她的回憶錄《上海生死劫》(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於1987年出版,並成為暢銷書。
- 1957年到1966年在英國殼牌石油公司任職。
- 1966年到1973年被關押在上海看守所。
- 1973年出獄後她得知自己的獨生女兒鄭梅萍早已在自己入獄後不久受迫害而死,繼而努力查找女兒死因的過程。
- 1980年9月27日取道香港後至加拿大,定居美國。鄭念出國以後寫下了英文自傳性作品「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上海生死劫》,該書被譯為多種文字在各國出版。在書中鄭念記述了從文化大革命開始到八十年代初出國這段時間的個人經歷。從1966年上海紅衛兵以革命的名義對她進行抄家和逮捕,她在看守所單人牢房長達六年半的拘禁過程和她由於始終不承認各種指控,堅持自己無罪,而受到的監獄當局的種種迫害和她對此進行的抗爭直到出獄。
- 1987年,《上海生與死》在英美出版後立即引起轟動,小說以鄭念個人經歷創作。
- 2009年7月鄭念在家中洗澡不慎被熱水燙傷住院,最後導致細菌感染,終致不治於11月2日在美國華盛頓去世,享年94歲。
個人情況
- 在倫敦讀書的時候,鄭念認識了後來的丈夫——正攻讀博士學位的鄭康祺。兩位才華橫溢的青年彼此欣賞,互相喜歡,許下承諾,結下百年之好。
- 完成學業後,鄭康祺加入了外交部,被派遣到澳大利亞,而鄭念也隨着丈夫一起,一直漂泊在外,在這一過程中,兩人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鄭梅萍。
- 1949年,夫妻二人毅然決定回國,為新中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鄭康祺曾擔任市長陳毅的外交顧問,後又出任英國殼牌石油公司上海分公司總經理,而鄭念也憑藉自己的才識在事業上幫助丈夫良多,生活平靜而充實。
- 戰亂平息,新中國成立,自己在上海有了一個安定的家,有獨立的事業,有深愛的丈夫,有可愛的女兒,不必再去漂泊,一切都似乎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 豈料命運的玩笑才剛剛開始。
- 1957年,鄭康祺因病去世,承受喪夫之痛的鄭念不得不擔起一個家庭的責任,還要處理丈夫留下的工作。
個人著作
- 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其著作譯為《上海生死劫》程乃珊、潘佐君譯,浙江文藝出版社,1988年9月;
- 《上海生死劫》(上下冊)蘇帆譯,中國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10月;又譯《上海灘的沉浮》,春風文藝出版社,《上海生與死》,《生與死在上海》)
鄭念語錄
- 1、革命是搞破壞的人幹的,建設國家是搞建設的人幹的。打江山的人往往不能很好的建設國家。
- 2、1997年,江,朱政府是自北洋軍閥以來中國最好的政府。
- 3、分析一件事情的背後推動者,要看誰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