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郟縣文廟博物館

郟縣文廟博物館位於平頂山市郟縣老城區南大街中段東側,2004年正式開館,坐北面南,占地面積5萬餘平方米。郟縣文廟始創於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元年(公元954年),北宋末年毀於戰火。金·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孔姓族人在縣令郭忠恕的支持下重建官方文廟。

目錄

整體布局

整體布局由中、東、西三路建築組成。中路依次建有化龍坊、賢關門、聖域門、泮池、欞星門[1]、戟門、大成殿、明倫堂、尊經閣和假山花園及後大門;東路南北依次有節孝總坊、節孝祠、崇聖祠和古代儒家署;西路有忠義祠、土地祠等;東南有文奎樓院一處,內有照壁、文奎樓和角門等古建築。現存建築22棟71間,是社會公眾祭拜我國春秋時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專祀廟宇。

主體建築大成殿,殿面闊五間、進三間,歇山式琉璃瓦[2]頂建築,檐下置斗栱;額枋、斗栱均有雕刻;前檐四根檐柱,通體透雕盤龍,柱頭雕虎首,柱礎六面浮雕。大成殿可謂「無木不雕」。其木雕和彩繪是極為罕見的藝術精品,具有濃郁的中原地區特徵。

文奎樓

又名奎星樓,八卦閣、文昌閣。位於大成殿的東西隅。始建於明神宗六年(1579年),清乾隆24年重修。樓為八角形,建在紅石砌成的方形平台上。樓身直接建在基石之上,分上下兩層,為重檐八角攢尖式屋頂,十六個翼角微翹,並掛有玲鐸。檐下施單昂五踩斗拱,結構嚴謹複雜。樓頂以綠、灰瓦覆蓋,八條琉璃脊末端龍首由八條鐵鏈牽至樓頂,樓剎上四枚鎏金寶瓶疊置。樓內設置梯子,沿梯可至上層,檐下為八根紅石柱撐起樓檐。頂部梁檁縱橫交錯,額枋上有透雕。壁上有五個圓窗,樓門朝南,為離門。內壁嵌有碑石四塊,保存完好。這是一座紅石碧瓦的八卦閣樓,它獨具一格的建築造型和巧奪天工的建造技藝為研究古代建築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2002以來,國家着名古建築專家羅哲文、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鄭孝燮、國家文物局原局長呂濟民、河南省文物局原局長楊煥成等領導、專家多次考察郟縣文廟,對其建築風格、藝術價值、保存完整度給予高度評價。

郟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郟縣文廟博物館建設,郟縣文廟保護性開發建設已被列為郟縣百城提質十大建設工程之一。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被授予「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稱號。

視頻

郟縣文廟博物館 相關視頻

郟縣文廟免費名勝古蹟景區,感受孔子儒家思想的智慧
郟縣文廟,魁星樓,用無人機航拍,欣賞高空俯瞰不一樣的美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