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郎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郎溪縣中國綠茶之鄉,隸屬於安徽省宣城市,古稱建平,建縣於北宋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地處安徽省東南邊陲,長江三角洲西緣,皖、蘇、浙三省交界處,素有"三省通衢"之稱,區位優越。鄰近蘇州、無錫、常州、南京、合肥、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郎溪轄7個鎮、2個鄉,2011年總人口34.2萬人,面積1104.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 43826.29公頃。

郎溪縣有石佛山龍鬚湖、高井廟森林公園等旅遊景點。氣候溫和,土壤肥沃,物產富足,素有"魚米之鄉"、"天然植物園"之美譽,是安徽省糧油、蠶繭的重要產區、國家商品糧基地縣和中國民營經濟最佳投資縣。郎溪境內有八萬多畝茶園,是中國最大的綠茶生產基地,全國平均每10斤茶葉就有1斤產自於郎溪,1996年,郎溪縣被國家農業部授予"中國綠茶之鄉"和"全國茶樹作物無公害用藥示範基地縣"。[1]

簡介

郎溪縣,中國綠茶之鄉,隸屬於安徽省宣城市,古稱建平,建縣於北宋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地處安徽省東南邊陲,長江三角洲西緣,皖、蘇、浙三省交界處,素有「三省通衢」之稱,區位優越。鄰近蘇州、無錫、常州、南京、合肥、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

郎溪轄7個鎮、2個鄉,2011年總人口34.2萬人,面積1104.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 43826.29公頃。

郎溪縣有石佛山、龍鬚湖、高井廟森林公園等旅遊景點。氣候溫和,土壤肥沃,物產富足,素有「魚米之鄉」、「天然植物園」之美譽,是安徽省糧油、蠶繭的重要產區、國家商品糧基地縣和中國民營經濟最佳投資縣。

郎溪境內有八萬多畝茶園,是中國最大的綠茶生產基地,全國平均每10斤茶葉就有1斤產自於郎溪,1996年,郎溪縣被國家農業部授予「中國綠茶之鄉」和「全國茶樹作物無公害用藥示範基地縣」。[2]

地理位置

郎溪,基礎設施完善。交通十分便捷,318國道、214省道、宣杭鐵路穿境而過。縣城距南京祿口機場80公里。長三角多座大城市環繞周圍,西有合肥、蕪湖,北有南京、常州,東有上海、無錫、蘇州,南有杭州,所處位置到達各城市均相當便捷,數字程控電話實現村村通,無線通信實現全覆蓋,直撥國內外。金融、保險機構完善。建有110千伏變電所2座、35千伏變電所8座和大型自來水廠1座及中型水廠數座,縣城和集鎮用電、用水供應充足。

基本簡介

自然資源

郎溪,風光秀麗,景色秀美,丘陵此起彼伏,河湖星羅棋布,青山綠水交相輝映,石佛山、龍鬚湖、高井廟森林公園等旅遊景點異彩紛呈,歷史文化底蘊豐厚。

郎溪,氣候溫和,土壤肥沃,物產富足,素有"魚米之鄉"、"天然植物園"之美譽,是安徽省糧油、蠶繭的重要產區、國家商品糧基地縣。境內8萬畝茶園連綿起伏,堆綠疊翠,30餘種國家、部級名茶馨香四溢,被農業部授予"中國綠茶之鄉"和"全國茶樹作物無公害用藥示範基地縣"。

主要特產有歷史名茶"瑞草魁"、'百杯香芽""古南豐"黃酒、金絲蜜棗、姚村悶醬、雁鵝、銀魚、青蝦、蟹、鱉等。

主要礦產有螢石、黃砂、石灰石、花崗岩、高嶺土、葉臘石等,螢石儲量200萬噸,居華東之冠。

行政區劃

郎溪縣轄7個鎮、2個鄉:建平鎮梅渚鎮濤城鎮十字鎮畢橋鎮新發鎮飛鯉鎮、凌笪鄉、姚村鄉。縣政府駐建平鎮。

2000年,郎溪縣轄8個鎮、9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16592人,其中: 建平鎮 42282、 定埠鎮13537、 梅渚鎮 15862 、濤城鎮 32471 、十字鎮 33003 、新發鎮 12849 、東夏鎮 15721 、南豐鎮 22018、 畢橋鎮 17107 、崗南鄉 10618 、凌笪鄉 16794 、水鳴鄉 8489 、姚村鄉 18178 、飛鯉鄉 18004、 幸福鄉 15794 、鍾橋鄉 15338 、城南鄉 8527。現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2004年底,郎溪縣轄8個鎮、4個鄉:建平鎮、十字鎮、新發鎮、濤城鎮、南豐鎮、梅渚鎮、東夏鎮、畢橋鎮、凌笪鄉、飛里鄉、姚村鄉、幸福鄉。

2011年底,郎溪縣轄7個鎮、2個鄉。[3]

歷史沿革

建平縣(古郎溪)境圖 明嘉靖十年1531

北宋端拱元年(988)置建平縣。1914年因與熱河省建平縣(今屬遼寧省朝陽市)同名,取縣境主要河流名改為郎溪縣。據《桐川志》:"建平縣前有郎溪,以居民郎姓得名。其地為郎埠鎮。""郎埠",又作"郎步"。

(北宋)端拱元年(988年),分廣德縣西北地區置建平縣(治郎步鎮,今郎溪縣城關鎮),屬江南東路(治蒺州,今南京市)廣德軍。從此,建平縣(今郎溪縣)從廣德縣分出。至道三年(998年),廣德軍改屬江南路(仍治蒺州,今南京市,仁宗時,蒺州升為江寧府)。天禧二年(1018年),廣德軍復屬江南東路(仍治江寧府,今南京市)。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建平縣(仍治郎步鎮)屬江南東路(治江寧帥府,今南京市),廣德軍(仍治廣德,今桃州鎮)。三年,廣德軍改屬江南東路建康府(均治今南京市)。四年,廣德軍屬江南路建康帥府(仍治今南京市)。紹興初(約1131年後),廣德軍屬江南東路(仍治建康府)。

〔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建平縣(仍治郎步鎮)屬江淮等處行省(治揚州,後升為路,今揚州市)廣德軍(仍治廣德,今桃州鎮)。十四年,升廣德軍為廣德路(仍治廣德)。二十一年閏五月,江淮行省遷治杭州路(今杭州市)。二十四年,復遷揚州路。二十六年,徙治杭州路。二十八年,改稱江浙行省(仍治杭州路,今杭州市),建平縣屬江浙行省廣德路,直屬江南諸道行御史台(治建康路,今南京市)。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紅巾軍徐壽輝李二,羅四部占據,此後為群雄所據。十五年六月,為朱元璋部控制。次年六月,改廣德路為廣興府(治廣陽縣,今桃州鎮),屬朱部江南行省(治應天府,今南京市)。

〔明朝〕吳二年(1368年)正月改元洪武,建平縣(仍治郎步鎮)屬明江南行省(仍治應天府,今南京市)廣興府(仍治廣陽,今廣德縣桃州鎮)。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廣興府直隸中書省。四年九月,廣興府改為直隸廣德州(治廣德,今桃州鎮)。十三年正月直隸廣德州直隸六部。永樂元年(1403年),直隸廣德州直隸南京,後稱南直隸(治今南京市)。

〔南明〕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明亡,為福王朱由崧控制下的南直隸所屬。五月,廣德縣屬朱由崧建南明弘光政權控制下南直隸直隸廣德州。

〔清朝〕清平江南,建平縣仍屬南直隸直隸廣德州。順治二年閏六月乙巳(1645年8月19日)建平縣(仍治郎步鎮)屬江南省(治江寧,今南京市)直隸廣德州(仍治今桃州鎮)。十八年,直隸廣德州改屬江南省左布政使(駐江寧,今南京市)。康熙六年七月甲寅(1667年8月3日),直隸廣德州改屬安徽省(治安慶府,今安慶市)。九年四月丁亥(1670年5月19日)直隸廣德州改屬安徽省徽寧道(治歙縣,今徽城鎮)。二十一年十月乙亥(1682年10月31日),直隸廣德州直屬江安十府儲糧道(專業道,治歙縣)。雍正十一年十二月癸亥(1734年1月20日),改屬安徽寧池太廣道(治安慶府,今安慶市)。十二年十月庚戌(1734年11月3日),遷道治於蕪胡(今蕪湖市)。咸豐四年(1854年),皖南地區改屬浙江巡撫代管,仍舊制。五年十月十三日,直隸廣德州改屬徽寧池太廣道(改治宣城,今宣州區)。十年再遷道治於祁門縣(今祁山鎮)。同治三年(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皖南地區復屬安徽省徽寧池太廣道。四年六月甲午(1865年7月23日),道治遷治蕪湖(今蕪湖市)。光緒三十四年五月甲午(1908年6月8日),直隸廣德州改屬安徽省皖南道(治蕪湖)。清代,江南,安徽省先後屬兩江總督(常駐江寧,初名江南江西河南總督,江南江西總督,江南總督。康熙二十一年,改名兩江總督,後期還兼南洋通商大臣)。

〔太平天國〕咸豐六年六月乙丑(1856年7月5日),太平軍第一次攻打縣城起至六月辛卯至壬辰(7月7日至8日),六月戊戌至己亥(7月14日至15日)三次攻建平縣城。十年三月二十一日至閏三月丙申(1860年4月11日至4月22日)初占縣城。四月壬申(5月2日),再次占領縣城。至同治二年十月己卯(1863年11月16日)失落。在太平軍占領建平期間,建建平縣,屬安徽省(治安慶郡,今安慶市)廣德州(治今桃州鎮),並於十年四月初八日(1860年5月28日)在此召開重要軍事會議--建平會議。

〔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民國元年(1912年)1月,廢道;4月,廢州,建平縣(仍治郎步鎮)直屬安徽省。3年3月,改建平縣為郎溪縣(仍治今城關鎮)。6月2日,郎溪縣屬安徽省蕪湖道(駐蕪湖,今蕪湖市 )

〔中華民國 南京政府〕16年(1927年)3月3日,國民革命軍北伐軍光復郎溪。7月15日"寧漢合流"後郎溪縣(仍駐今城關鎮)屬南京國民政府安徽省。次年8月,正式廢道,直屬安徽省。2年4月2日,郎溪縣屬安徽省第九區。27年3月22日,郎溪縣(縣府先後移駐烏家埂姚村,李家村,張家弄,井崗頭,姚村,廣德縣蘇村鄉海溝沖,寧國縣港口,直至34年12月7日始回縣城)再陷於日軍。(附日偽設置)民國26年2月5日,日軍侵占郎溪。33年5月1日,成立汪偽"郎溪縣政府",屬汪偽"安徽省"(駐蚌埠,今為市)"第七專區"(駐郎溪)。〔中國共產黨建政 抗日戰爭後期與解放初〕民國33年1月1日,在廣德縣山北區新村成立廣德郎溪兩縣抗日民主政府(先後駐廣德縣泉口,徐東村,長樂王山崗,畢橋等地),34年奉命北撤。民國38年4月24日郎溪縣解放。5月中旬,成立郎溪縣人民政府(駐今城關鎮)。5月8日,屬皖南人民行政公署。13日,屬宣城專區。5月底重組郎溪縣人民政府(駐縣城吉原鎮)。8月6日,郎溪縣屬皖南人民行政公署宣城專區。在郎溪縣未解放前的解放戰爭初期,該縣最早的民主政府成立於36年3月,先後駐石鼓,姚村一帶,屬1947年2月成立的中共蘇浙皖邊區工委。37年7月,中共蘇浙皖邊區工委撤銷宣寧,廣南2個縣建制,將廣南縣一區劃郎溪,二、三、四區與宣寧縣合併成立廣寧孝縣。年底,郎溪,廣寧孝2個縣建制同時撤銷。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0月1日建國,郎溪縣仍屬皖南人民行政公署宣城專區。1952年3月28日,郎溪縣改屬蕪湖專區。1955年12月28日,成立郎溪縣人民委員會。1959年3月22日,撤銷廣德,郎溪縣,並組建郎廣縣(仍駐桃州鎮),屬安徽省蕪湖專區。1961年12月15日,撤銷郎廣縣,恢復郎溪縣,仍屬安徽省蕪湖專區。1968年8月14日,郎溪縣革命委員會成立。1981年12月12日,郎溪縣革命委員會改稱郎溪縣人民政府。

人口民族

人口

2000年,郎溪縣轄8個鎮、9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16592人,其中: 建平鎮 42282、定埠鎮13537、 梅渚鎮 15862 、濤城鎮 32471 、十字鎮 33003 、新發鎮 12849 、東夏鎮 15721 、南豐鎮 22018、 畢橋鎮 17107 、崗南鄉 10618 、凌笪鄉 16794 、水鳴鄉 8489 、姚村鄉 18178 、飛鯉鄉 18004、 幸福鄉 15794 、鍾橋鄉 15338 、城南鄉 8527。2008年,全縣總人口33.39萬人。

2011年,郎溪縣總人口34.2萬人。2012年末,郎溪縣總人口344198人。

民族

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經濟狀況

綜合

初步核算,2010年郎溪縣生產總值(GDP)575428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6.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2951萬元,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336728萬元,增長23.7%;第三產業增加值135749萬元,增長9.1%。三次產業比為17.9:58.5:23.6。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GDP為16943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6.04%。

農業

據統計,2010年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7.2億元,同比增長12.3%。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0.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4.7%。在中央各項惠農政策繼續推動下,全縣農業生產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63531公頃,其中糧食種植面積50213公頃,增長0.4%;油料種植面積7633公頃,棉花種植面積850公頃,蔬菜種植面積3575公頃。全年糧食總產量28.76萬噸,再創歷史新高,比上年增長0.7%。全縣森林面積28125公頃,當年造林面積661公頃;森林覆蓋率23%。全年肉類總產量11633噸,增長0.4%。水產品產量21990噸,增長7.2 %。

工業和建築業

全縣15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年累計完成總產值196.1億元,實現銷售產值192.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3.16%和63.56%。規上工業增加值46.9億元,同比增長34.6%;其中輕工業增加值增長58.2%;重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4.4%。 從行業來看,全縣28個行業大類中有17個行業工業總產值超億元,共完成產值191.7億元,占全縣工業的97.8%,增長62.8%;其中產值超百億的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產值達103.9億元,增長42.5%;超十億的行業有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塑料製品業兩個,產值達22億,增長101.8%。

2010年全社會建築業實現增加值4.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7.5%。全縣5家建築業資質內企業擁有從業人員5179人,完成建安產值71090萬元,比上年增長47.8%。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32.2萬平方米,房屋建築竣工面積48.2萬平方米,實現利潤632萬元。

固定資產投資

2010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4億元,增長38.4%;其中工業性投資54.4億元,同比增長33.5%。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91億元,增長41.4%;農村固定資產投資2.98億元,下降15.7%。分三次產業看,一產投資3.96億元,二產68.9億元,三產21.1億元。三次產業結構調整,三次產業比由上年的4.7:74.1:21.2調整為4.2:73.3:22.5, 工業投資占57.9%。工業投資比重提高為我縣工業提供了發展後勁。

財政和金融業

2010年財政一般預算收入80021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3.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1771萬元,增長63.8%。在全部財政收入中,增值稅增長34.4%、營業稅增長96.6%、企業所得稅增長102.9%。財政收入占GDP比重為13.9%,比上年提高2.8個百分點。

全年財政支出105469萬元,增長28.3%;其中教育支出增長35.6%;醫療衛生支出增長27.8%,城市社區事務支出增長116.1%;科學技術支出增長91.6%;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增長47.9%。全年33項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共投入資金2.2億元,惠及全縣30多萬城鄉居民。

2010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47.89億元,比年初增加13.5億元, 同比增長39.3%。其中,企業存款9.9億元,增長123%;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8.92億元,增長34.5%。年末全縣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24.8億元,增長46.5%;比年初增加78707萬元。其中,短期貸款13.67億元,增長20.3%;中長期貸款10.13億元,增長220.8%。在中長期貸款中,個人中長期消費貸款增長118.5%。

貿易、外經和旅遊

2010年全縣累計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4.7億元,增長18.96%。按銷售地區看,城鎮零售額88635萬元,農村零售額58968萬元,分別增長19.7%、18.7%。從消費形態看,批發零售貿易零售額11.9億元,增長17.7%;餐飲收入27524萬元,增長24%;住宿收入638萬元,增長76.4%,呈現出批發零售業量大勢穩、住宿餐飲業快速發展的格局。新增"萬村千鄉"農家店30個。銷售家電和汽車摩托車等"下鄉"產品2億元,財政補貼2485萬元。全年累計實現進出口總額7501萬美元,增長26%。其中,出口6152萬美元,增長12.3%;進口1349萬美元,增長184%。利用外資保持增長: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471.5萬美元,增長28.3%。

2010年入境旅遊人數1225人次,比上年增長20%;國內遊客53.84萬人次,增長23%。旅遊總收入2.21億元,增長24.3%。其中旅遊外匯收入40.72萬美元,增長20%;國內旅遊收入2.1億元,增長25.8%。全縣有星級賓館一家; AAA級旅遊景點一個。全縣共有4家旅行社。

歷史名人

張輝,湖北省黃梅戲劇院院長,國家一級演員。張輝出生於安徽省郎溪縣的一個梨園世家,從小熱愛戲曲藝術。1975年考取了安徽省藝術學校黃梅戲表演專業,主攻黃梅戲小生行當。1980年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後,分配到安徽省黃梅戲劇團工作。曾在黃梅戲電影《孟姜女》中飾演男主角范杞良;黃梅戲電影《血淚恩仇錄》中飾演男主角施子章;黃梅戲電影《龍女》中飾演文哥;黃梅戲音樂電視連續劇《春》、《秋》中飾演高覺民;6集黃梅戲電視連續劇《貂蟬》中擔綱男主角呂布;5集黃梅戲電視連續劇《賒官》中擔綱男主角李可休;4集黃梅戲電視連續劇《青樓記》中擔綱主角梁宗景;4集黃梅戲電視連續劇《這家沒有男人》中飾演鍾星。為了發展湖北的黃梅戲,張輝來到了湖北,得到了著名導演余笑予等藝術家的關愛和培養。在藝術上完成了由單純摹仿到主動塑造,由特徵演員向性格演員的過渡。

夏雨初(1903-1930) ,安徽郎溪人。1918年考入蕪湖萃文書院。在"五四"運 動中, 成為郎溪學運的中堅。1923年,入北京中國大學,在校期間加入中國共社會主義青年團。19 25年暑假返鄉,發動皖南山區聲援"五卅"的運動。1926年轉為中共黨員。1927年3月,北 伐軍第二軍進攻南京途經廣德時,他積極配合北伐軍行動,創立了國共合作的國民黨左派縣 黨部,並積極領導農民運動,組織農民協會,建立了一支500多人的農民自衛軍。1928年去 上海,後任上海市滬西區負責人,領導和組織了日資內外棉紗廠工人同盟大罷工。1930年7 月15日,任南京市行動委員會委員,參與組織南京暴動。7月29日被捕,不久遭敵人殺害。

裴士戎:郎溪縣飛鯉鄉裴村人。1960年從師山東省著名畫家黑白龍。1973年恢復國畫學習。1979年,調廣西柳州市籌備柳州畫院,從事專業創作,1983年,作品《待博圖》入選中國出國藝術品展覽,《紅葉白鳩》入選日本展。1984年作品《鸕鶿》為日本岐阜市博物館收藏。1986年作品《魚樂圖》在日本東京展出,入選中國現代畫家作品集.1988年10月在日本東京舉辦畫展。作品《群鳥》在徐州參加第三屆全國花鳥畫展,為李可染藝術陳列館收藏、入集。1989年作品《荷塘》在貴州參加第四屆全國花鳥畫展,入集。1990年作品五幅在上海《書與畫》雜誌發表。作品《湖天一色》在武漢參加第五屆全國花鳥畫展,入集。1993年,作品參加英國劍橋市畫展,獲市長獎。1994-1995年,作品參加日本《朝日新聞》畫展獲獎。

旅遊景點

高井廟森林公園--坐落在風景秀麗的"中國綠茶之鄉"--郎溪縣城東南方,距縣城10公里,面積近2萬畝,周圍與南豐、十字及國營十字鋪茶場為鄰,此地因有一古井和古廟而得名。古井水質清冽,水位高,天旱不退,為當地一大奇觀;古廟三間,建於康熙年間,1972年拆除,現存遺址。景區內樹高林密,遮天蔽日,千姿百態,裊娜婆娑。林場最高處有一重陽木,高16.5米,胸徑0.85米,冠幅22米,形如巨大蘑菇,晴朗天氣,十餘里外可見,實屬珍稀樹木。林場桐子山春夏季節,更有"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美妙意境。境內樹木品種多樣、環境優美,為白鷺、揚子鱷等珍稀野生動物繁衍生息提供了理想場所。高井廟森林公園不僅發揮着公園生態公益林的效能,也是人們節假日休閒、旅遊、娛樂的天然理想場所。

石佛山----天子湖風景區:該區位於郎溪縣城以南35公里處,屬黃山余脈。這裡山勢峻峭、竹木蔥茂,是以石佛山和天子湖為中心,以宗教文化、湖光山色為特色的風景名勝區。"一佛撐雲石抱寺,兩湖襟月水環山"。"天子湖"、"紅旗湖"相映成趣,兩萬畝湖面半島眾多,水鳥成群。湖畔的天子包、天子門、古棧道、狀元凹、曬經台、鬼門關、螃蟹嶺等各有典故。這裡怪石嶙峋,千姿百態,構成奇、險、怪、趣的奇觀。著名的有:撐雲石、和尚石、風動石、蟾鳴石、蟠桃石、金龜石、臥牛石、照壁石、試劍石等,特別是"風動石",此石重達三十餘噸,堪稱"天下一絕",絕在乍推即動,再推不移,為遊人嘆為觀止。區內慧明禪寺在皖東南知名度很高,地藏殿、盤龍寺、大悲樓、祖師殿等寺廟氣勢恢宏,素有"小九華"之稱。

龍鬚湖風景區龍鬚湖風景區:龍鬚湖風景區位於郎溪縣城關東北部5公里,距南京市、溧陽市天目湖景區僅1小時路程。龍鬚湖水庫豐水期水面面積可達266.8萬平方米,水庫總庫容325萬立方米,是一座具防洪、供水、灌溉、養殖、旅遊等綜合效益於一體的中型水庫。龍鬚湖風景區是以龍鬚湖水庫為中心、四周丘嶺環繞的景區。遠看景區,煙波浩淼的龍鬚湖猶如一塊翡翠鑲嵌在蜿蜓起伏的峻岭之中。近看景區,湖邊亭台樓閣讓人感受分外愜意,特別是湖水蕩漾的浪花、湖面吹起的清風,更使人有超凡脫俗之感。湖中心600平方米飛來島如一葉漂浮湖面小舟。該區1998年被省政府定為省級名勝風景區。 南漪湖福壽島風景區南漪湖福壽島風景區:郎溪素有"三省通衢"之稱,交通十分便捷。318國道、214省道穿境而過,可以方便、快速地連接南京、蘇州、無錫、常州、杭州和滬寧高速公路,宣杭鐵路途經縣境,縣城距南京祿口機場僅80公里。風景區以湖面和湖積平原為主,以及少量的崗地,風景區平均高度在6.5--20米之間,其中水面在6.5米左右。南漪湖節制閘建成後,水位穩定在8.5米,陸地基本上在15--20米之間,最高不超過30米,處在全縣最低區域。風景區的氣候屬於北熱帶季風溫濕氣候區,全年氣候溫和,季風顯著,四季分明,雨熱同季,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較長。全年平均氣溫為15.9℃,7月平均溫度為28.5℃,2月平均溫度為2.9℃,極端最高溫度為40℃,極端最低溫度為-16℃,年平均降水量為1200毫米。常年最多的風向為東南風,其次為東北風,相對濕度為76%--82%。南漪湖當水位在8.5米時,蓄水量為3.5億立方米,是縣境內沿湖地區引灌的重要水源。流入風景區內有郎川河和飛鯉河,縣內盪南湖的水也注入南漪湖,都屬水陽江水系,最後流入長江。地下水埋深1--3米,普遍具有承壓性,富水程度比較好,單孔出水量在10--30噸/小時,是縣境內地下水比較豐富的地帶。

風景區的土壤為水稻土和黃棕壤,水稻土的養分含量高。南漪湖的東岸地區是郎溪縣主要的產糧區,該風景區的植被多樣,除了農作物,還有人工植被,主要分布在崗地,以松、杉、竹等為主,植被覆蓋率高,植物品種多。

南漪湖水產豐富,魚類品種繁多,是全縣主要的水產品養殖基地。主要的魚類有鯽魚、鯉魚、鯿魚、鰱魚、鱅魚、草魚、青魚、銀魚、團頭魴、鱖魚、大閘蟹、青蝦、河蚌、淡水蜆等,其中鱖魚供應過北京人民大會堂,蜆子是遠銷日本的緊俏產品。觀察到的鳥類以野雞(雉)和鷺鳥為多。

風景區旅遊資源較為豐富,基本上包括了國家分類中的六大類,有16個基本類型,其中屬於自然旅遊資源的有7類,屬於人文旅遊資源的有9類,自然旅遊資源的分布面較大,所占風景區的面積也很大,景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有着較好的開發條件。

地方特產

古南豐黃酒:郎溪縣古南豐黃酒廠生產的系列黃酒,以糯米、香米、黑糯米為原料,用傳統工藝精心釀製而成。酒味醇和,鮮甜爽口。有陳年花雕、加飯酒、保健黃酒等系列。加飯酒又有元紅、加飯、善釀、香雪等品種;保健黃酒有迎賓陳釀、烏米貢酒、參芪大補酒、男兒壯等。迎賓陳釀在全國黃酒質量檢評中獲"優質產品"大獎。

佛山酥:姚村石佛山慧明禪寺老僧創製。既不同於一般酥糖,又不同於花生酥。系以熟花生仁碾碎成粉,加上芝麻粉、糯米粉和白糖、飴糖等製成,是方丈佳節待客之上品。形似酥糖,又不是酥糖。香甜鬆軟,酥不沾牙,甜不膩口,在糕點中可謂是上乘之品。

悶醬:產於姚村姚家塔,是新開發的品種。其製法是以新鮮黃豆為原料,用山泉水浸泡,蒸熟後霉籠發酵,待霉變成熟,形成"金底銀面",經兩次曝曬,加上當地產的紅辣椒、生薑、大蒜和鹽放進缸中,密封放置半月,不用日光曝曬,即可成醬,故稱"悶醬"。這樣製作的醬'既清潔衛生,又保證了質量。開缸時醬香濃郁,風味獨特,勝於曬醬。

社會

科技

80年代試驗、研製、引進和推廣的科技項目,在應用中成效較為顯著的尚有:大面積推廣配方施肥,改變以往偏施氮肥習慣,增產效果顯著;開展農田雜草調查,基本查清縣內農田雜草種屬、分布情況,為合理使用化學除草劑提供資料;繁殖「徽粳804」水稻良種,滿足大面積栽培需要;研製恢復歷史名茶「瑞草魁」,通過省里專家鑑定,在姚村鄉恢復和發展;1986年春,從南京農科院引進山楂、水蜜桃、巨峰葡萄等果木良種,在十字廣林鋪林場培育、推廣;1986年下半年,十字、水鳴等7個鄉鎮培訓、推廣「活拔鵝鴨絨」技術;1986年,鍾橋鄉黃本鑫小面積池塘人工養蟹試驗成功;1986年冬,大面積(3畝)培育食用菌草菇成功;1986年,建平鄉引進「德日二號」大蘿蔔試種成功,畝產三萬餘斤;1987年2月,參觀、學習和推廣廣州軍區後勤部「肉豬快速育肥」技術;1987年,縣多種經濟站引進無籽西瓜試種。

2011年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制定出台,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和科普示範縣爭創工作紮實推進,國家技術創新工程郎溪縣試點工作啟動實施。

衛生

民國時期,城鄉中醫最盛時不過百人,專業者甚少,多數是藥店坐堂醫生或兼營藥業。郎溪解放時,全縣有各類中醫60餘人,專業醫生20餘人。

建國後,1955年上半年,城關組織起第一個中醫聯合診所。1956年8月,縣醫院開設中醫科。1958年有各類中醫50餘人。1987年底,全縣共有中醫27人,其中副主任中醫師1人,主治中醫師11人,中醫師8人和中醫士7人,有中藥人員8人。另有十幾名傷外科、中草藥人員分布在縣內城鄉。中醫帶徒瀕於中斷。縣內名老中醫有岑泰、查子明、主任醫師胡翹武、副主任醫師劉紹貴。岑泰精通內外科,尤以治濕溫時病見長。胡翹武善治外感疾病與內科雜症。劉紹貴擅治肝膽腎病。其中胡翹武於1981年選調安徽省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其6個子女皆從事中西醫,可謂中醫世家。

西醫在建國前多是私人開辦診所,每個診所1~2人,共有50餘人。另有少數牙醫分布於部分鄉鎮。建國後,1952~1954年,先後分配來6名助產士和1名藥劑士,是郎溪縣建國後最早有正式中專學歷的衛生技術人員。1957年以後,大、中專畢業生逐漸增多。1958年浙江醫學院分來的姚玉麟是衛生系統第一位大學生。1965年底,全縣有280多名醫務人員,其中大、中專畢業生80多人。1987年底,全縣中西醫藥衛生人員共有536人,其中西藥461人,有技術職稱396人,為全縣人口的1.62‰。知名西醫副主任醫師有岑紹鼎、孫開達、唐慕賢等。岑紹鼎專治腫瘤,孫開達善診治內科疾病,唐慕賢主治外科疾患,尤擅手術。

2010年開展「人口計生工作提升年」活動,全面提高村兩委幹部和計生專干待遇保障水平;新改建完成凌笪、東夏、飛里、建平、姚村等5個鄉鎮計生服務所,計生基層基礎工作進一步夯實。

2013年10月,當年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補助資金實際使用327.68萬元,醫院招標目錄內藥品全部集中網上採購,醫院所有藥品(除中藥飲片)實行零差率銷售。城鄉居民健康檔案規範建檔率93.25%;當年預防接種率119.14%;0-6歲兒童保健服務管理覆蓋率99.77%;衛生監督協管9個鄉鎮全覆蓋。

教育

2010年,郎溪縣高考應屆本科總達線631人,總達線率44.03%,居全市第一;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78個加固項目、32個新建項目按期完成;接送學生車輛整治和校園人防技防建設成效顯著。

2012年,普通高考本科達線831人,達線率49%, 4名考生進入全市文理科前十名,均創歷史新高;首次榮獲「全市高中教學質量優秀縣」稱號,郎溪中學被評為全市「2012屆高中教學質量優秀學校」。學生上下學交通安全和預防青少年溺水工作得到國務院督查組和省政府充分肯定。職教中心、實驗學校、特教學校開工建設。縣技工學校獲批掛牌;「三萬工程」有力實施,共培訓、回流、引進各類人員4.9萬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