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鄒平水杏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鄒平水杏,果實多近圓形,果皮呈黃色,具紫紅色暈。鄒平縣有分布。水杏不宜多食,多食易流鼻血。

目錄

簡介

中文名:鄒平水杏

門:被子植物門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科:薔薇科

界:植物界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薔薇目

屬:杏屬

基本內容

鄒平水杏栽培歷史可追溯到隋唐年代,唐段成式《酉陽雜俎》中記曰:「濟南郡之東南有分流山,山上多杏,大如梨,色黃如橘,土人謂之漢帝杏,亦曰金杏。」鄒平水杏歷來以高產、質優、營養價值高,深受國內外客商歡迎,清雍正年間曾被列為貢品。1987年在山東省水杏鑒評會上,鄒平水杏被評為早熟優質水杏第一名,列《山東林果志》水杏之首。

1988年獲全國林果名優特新產品博覽會金獎,1998年在國際風箏博覽會上被指定為「藍天杯」專用果品,同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為山東唯一參展樹種,2007年被山東省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山東省農業廳、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及山東省林業局聯合授予「山東省名牌農(林、水)產品」稱號。2002年6月被山東省無公害農產品認定委員會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

鄒平水杏暢銷東北、華北、華東等地,行銷港、澳、台及東南亞市場。鄒平水杏種植面積達12000餘畝,以賀家、姜洞、郎君等地出產的品質最佳,年產量可達30000—40000噸。鄒平水杏品質優良,該杏平均單果重80-100克,最大單果重可達200克,果皮桔紅,果肉金黃,色澤艷麗,風味獨特,品質極佳,被譽為「杏中珍品」。鄒平水杏富含糖、蛋白質及多種維生素,食之清心可口,助消化,具有明顯的潤肺平喘,補脾益胃,健身防癌之功效。鮮杏既可生食,也可製成杏脯杏干杏汁、水杏罐頭等。

形態特徵

果實性狀:平均單果重56克,大者74克。果實近圓形,頂端圓,微凹;縫合線淺,兩半部對稱;梗窪狹、中深。果皮黃色,陽面具紫紅色暈,薄,不易剝離。果肉橘黃色,汁液較多,肉質細軟,纖維少,含可溶性固形物10%~13%,總糖8.0%,可滴定酸0.9%,味甜微酸,香氣濃,品質上。離核,苦仁。原產地6月上中旬成熟。不耐貯藏。除鮮食外,還可加工杏脯、杏醬等。

生長環境

適應性較強,更適宜土層深厚的溫暖山坡地栽培。

分布範圍

地方品種,產於鄒平縣南部山區。

栽培技術

樹勢強健,樹姿較開張,呈自然圓頭形。萌芽力高,成枝力中等,冠內枝條較多,層性較明顯。以短果枝結果為主,花期稍晚,自花不實,成年樹雌蕊退化花率46%以上。栽後3~4年見果,較豐產。[1]

參考文獻

  1. 鄒平水杏知網百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