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邵式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邵式平

來自搜狗網的圖片

中文名字:

邵式平(1900.1.27-1965.3.24),江西弋陽縣邵家坂人[1],邵式平是我黨我軍早期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著名的農民運動領袖[2]

邵式平是弋橫暴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3],是閩浙贛蘇區和紅十軍的創建者與領導者之一[1],也是閩贛蘇區的創建人和主要領導人之一。

快速導航:關係表

中文名 :邵式平

國籍 :中國

出生日期:1900年1月27日

出生地:江西

身份 :革命家

民族 :漢族

逝世日期:1965年3月24日

目錄

1簡介

2廬山情懷

3生平

1簡介

邵式平(1900年1月27日-1965年3月24日)字守壹,又名三崽。人稱「邵閻王」或「邵大哥」。

江西弋陽縣邵家坂人,是我黨我軍早期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著名的農民運動領袖。是弋橫暴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是閩浙贛蘇區和紅十軍的創建

者與領導者之一,也是閩贛蘇區的創建人和主要領導人之一。

1931年11月和1934年6月兩次當選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人民政府執行委員和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 (中央定語)

2廬山情懷

「上有朱毛好主張,下有方邵打豺狼。第一英雄方志敏,第二將軍邵式平。兩條半槍鬧革命[3],打倒土豪為人民。」這是贛東北的一首革命民諺《打倒

土豪為人民》,其中表達了江西人民對方志敏、邵式平的敬仰之情。

大革命時期,邵式平與方志敏是贛東北和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創建人,中國工農紅軍第10軍的主要領導人。1928年1月,方志敏、邵式平等領導弋(陽)

橫(峰)農民武裝起義,給國民黨反動派以沉重打擊。

大革命失敗後,邵式平率部參加長征,勝利到達陝北。  建國後,儒帥邵式平首任江西省省長,文韜武略,才華橫溢,講話出口成章,結合實際,機智而風趣。他作報告一向不要秘書寫講稿,卻談論條理清晰,辭采動人,深入淺出,令人折服。

建國初期,邵省長在工作繁忙中曾多次到廬山,在廬山留下了許多傳奇足跡。

(一)  1949年5月28日,廬山剛解放10天,邵式平及隨行人員在途經九江赴南昌上任途中,專程到廬山視察解放經過的情況。召見進駐廬山的解放軍團長馬啟春、政治處主任張鍾以及部分營連長,稱讚接管廬山的解放軍官兵嚴守紀律,一再強調要保護好景區的文化古蹟,保護好重點別墅房號,保護好廬山人民和外國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他還重點視察了「美廬」官邸,仔細檢查了蔣介石,宋美齡曾經的起居、辦公處所,及侍從室遺留的各種文印、書刊等。並向警衛「美廬」的解放軍官兵慰問,要求他們再接再厲,加強「美廬」前後的崗哨,嚴禁任何無關人員靠近「美廬」別墅。次日,邵式平離開了廬山,赴省上任。

1953年「八·一」建軍節,新建的廬山登山公路(今山北登山公路),經過8個月艱苦施工,這一天勝利通車了,並在九江市東門口的九江專署大禮堂舉行隆重的廬山登山公路通車典禮,邵式平蒞會並作報告。到會的幹部、職工及參加築路的工人、工程技術人員達數千人,盛況空前。邵式平在通車典禮大會上,盛讚數千名築路大軍不怕酷暑嚴寒,戰勝高峰懸崖,僅花8個月時間,提前修成廬山歷史上第一條登山公路——廬山登山公路。邵式平並建議有關方面注意搜集修路工程中,從築路工人裡面湧現出的許多生動的民歌、民謠,用以鼓舞廣大群眾日益高漲的建設熱情。邵式平登台作報告時,手中一直拿着「發言稿」,還不時瞧瞧,全場鴉雀無聲,數千到會者都用心聽着,他形象的比喻,生動的語言,一字都不肯放過;他洪亮的話語,不時淹沒在熱烈的掌聲中。會後,有人竟發現邵式平的那份「講稿」原來是一張空白稿紙。人們問他:「邵省長,你怎麼用張空白稿紙啊?」他笑着答:「不用稿紙,人家說我不嚴肅,信口開河。」

(二)  1956年夏天,邵式平一行到九江視察。九江地委負責同志知道邵省長的書法過人,想起「九江報」的報頭幾個字需要重寫,於是他們就邵省長在九江視察的機會,請他為「九江報」題寫報頭。邵式平將字寫好後,大家看了又看,說太好、太好。一致稱讚邵省長寫的好字,猶如他的人品一樣,剛健端莊,風格獨特。第二天九江報社用紅字印上報頭,讀者都說邵省長的題字給九江報增添了光輝的色彩。不久,「九江報」報名改為「九江日報」,報頭字又請邵式平親手題寫。斯人已逝,風範長存,邵式平留下的題字給人以回味,啟迪。

這年夏天,江西行政學院教學人員在廬山牯嶺河南路租了一幢房子,集體備課。一天上午,接到通知:邵省長要會見這些教學人員。大家聽後興高采烈,整理衣冠,披着驕陽,很快來到邵省長下榻的牯嶺休養所。一進會客室,剛坐下,邵省長笑容可掬地從裡屋走出來。邵式平身材魁偉,步履穩健,穿一套黑呢制服,給人以莊重慈祥、和藹可親的印象。他叫秘書拿一小盒糖果分給大家吃,並一一握手,仔細詢問姓名及工作情況。他一面問,一面笑着說:「我這個院長(當時他兼任江西行政學院院長)還不認識我們的教員,哈哈!」並且要大家在「留言簿」上簽名留念。  然後,邵式平坐在中間的沙發上,與大家親切交談起來,鼓勵大家要博覽群書,認真看書學習,要做馬列主義的「秀才」,要求深入實際,教學要做到實事求是。他特別囑咐大家要熱愛本職工作,他說:「哪個部門,哪個單位,都有光明的前途,行行出『狀元』嘛。」邵省長說到這裡,做了一個手勢,用寓意深刻的比喻,指着窗外雲霧繚繞迤邐的廬山牯嶺,出口成章,風趣地題詩一首,說:「廬山十八面,面面都有寶;一面沒有寶,還有靈芝草。"  說完,邵式平帶頭捧腹哈哈大笑起來,全場哄然,一派和諧歡樂的氣氛。

(三)  1962年9月的一天,邵式平到星子視察工作,順便遊覽廬山南麓的名勝秀峰。這天上午,邵式平和夫人胡德蘭(當時任省計委主任)在中共九江地委書記、專員朱冰,和星子縣委書記劉儉、縣長胡生寅等人的陪同下,來到了漱玉亭參觀。朱冰指着黃岩,向邵式平介紹了《望廬山瀑布》詩中的瀑布,並朗誦了李白的「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句。

朱冰在50年代初當過星子縣長,是知識分子出身,常借景抒情,吟詠幾首詩歌。

邵式平欣賞了龍潭景色和四周的摩崖後,在漱玉亭內石凳上坐下休息。坐下不久,他指着問身邊的工作人員漱玉亭左邊山石上有哪些古人的題刻,又問:「那是『且』什麼?」工作人員回答說:「是『且聽』二字。」「呵,原來是『且聽』。」邵式平凝思了三四分鐘,興致來了,橫溢的詩興湧上心頭,隨手從口袋裡掏出一個筆記本,一支鋼筆,寫下了一首五言詩:「身坐漱玉亭,面對雙劍峰。欲識此間趣,且聽龍潭中。」寫好後,交朱冰、劉儉、胡生寅等同志看,要大家評一下,看哪一句還有不如意的地方。他又解釋「龍潭中」者,為奔流不息之水也。邵式平的這首詩,一氣呵成,以龍潭流水為喻,寫出了無產階級革命家「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及永遠向前的思想和情懷。  當下大家都要邵式平用墨筆寫下來,給星子留個紀念。邵式平謙虛地不肯答應,縣長胡生寅再三請求。胡德蘭同志(她是星子蛟塘人)也笑着幫腔說:「省長到了縣裡,就應該尊重縣太爺的意見!」邵式平才笑着答應:「好好,寫。」縣委黨校負責人立刻拿來了紙筆,邵式平便撣紙揮毫,把上面那首詩抄了下來。當時只有八裁紙那麼大,後來放大了刻在石頭上,便是如今豎立在秀峰龍潭畔漱玉亭的那著名詩碑。廣大遊客參觀後,無不稱讚當年邵省長寫的詩文和書法具有獨特的魅力。

3生平

邵家世代務農,父親邵茂奎生有五兒一女。邵式平排行老三,自幼聰慧。十歲,父親去世。

十六歲,在至親的幫助下,於1916年在弋陽縣立高等小學讀書,與方志敏同窗三載,結為摯友【「二十年兄弟情、戰友情(1916—1935),三十年思念之情(1935—1965)」。「方邵」之情,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話】。他們發起成立了[弋陽九區青年社],立志[剷除人間不平,和惡勢力斗]。他們敢於破除迷信,邀請愛國老師演講,組織學生查禁日貨,由一個普通青年成長為一個愛國主義者。兩人的名字同時傳遍全城。

一九一九年七月,邵式平考入南昌一中。在五四運動的影響下,他積極投入革命洪流,追求真理和光明。

一九二0年夏,邵式平與方志敏等一起加入了袁玉冰、黃道等在南昌倡導、組織的[鄱陽湖社](後改名為江西改造社)。他們出版了《新江西》季刊,提出了使[黑暗的舊江西]變成一個[光明的新江西]的戰鬥口號,認真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

一九二三年秋,邵式平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師範大學史地系。在李大釗、趙世炎、瞿秋白等革命先驅的影響下,邵式平以[革命救國]的思想取代了[讀書救國]的願望,開始踏上了革命的征途。

一九二四年初,邵式平被接收為改組後的國民黨黨員,任命為北京七區北師大國民黨區分部書記,還當選為北師大學生會主任,從事學生運動。

五卅運動時,邵式平建立了北師大[滬案雪恥會],當選為學生軍總指揮,組織了規模空前的示威遊行,聲討帝國主義在上海的血腥屠殺。

五卅運動後,邵式平又勇敢地參加了黨和李大釗親自領導的關稅自主運動。經北師大黨支部書記黃道和陳毅的介紹,邵式平於一九二五年十一月被批准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十二月轉為共產黨員。後任北師大史地系黨支部書記,還當選為北京學聯總務長。此後,邵式平在黨的領導下,在北京參加了一系列的革命鬥爭活動。

三一八慘案後,北京一片白色恐怖,黨、團組織活動轉入地下,邵式平遭到段祺瑞北洋政府通緝,被黨組織以[北京滬案後援會湘、鄂、贛特派員]的公開身份,派回江西搞革命活動,組織農民運動的開展。任江西省農民協會幹事、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幹事、中國國民黨江西黨部執行監察常委兼秘書長。

1926年在弋陽、橫峰地區領導農民運動,建立農民協會和農民自衛軍。

1927年春任中共浮梁縣委書記兼中共景德鎮市委書記,還曾任過中共江西省委特派員。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潛回到家鄉弋陽,在山區組織農民開展游擊活動。同年11月任中共橫峯縣委書記。

1927年12月與方志敏、黃道等領導弋(陽)、橫(峰)農民武裝起義,建立工農革命武裝,實行土地革命,開展游擊戰爭,創建贛東北革命根據地。與贛南的井岡山遙相呼應,當時人稱江西「南有朱毛,北有方邵」或「上有朱毛,下有方邵」。同年6月統一指揮弋、橫兩縣農軍一舉擊潰弋橫靖衛團,取得金雞山等戰鬥的勝利,鞏固擴大了以磨盤山為中心的游擊區和革命武裝。

1929年冬任中共信江特委委員、軍委書記、信江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

1930年7月,贛東北紅軍擴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他任政委、政治部主任,與軍長周建屏率部艱苦轉戰,兩度入閩,開展土地革命,使贛東北和閩北聯成一片,形成閩浙贛革命根據地。

1931年11月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贛東北省軍委書記兼紅軍學校第五分校校長、政委(第一所紅軍軍校)。

1932年12月起任閩浙贛省軍委主席、閩浙贛軍區政治部主任。

1933年1月親率紅十軍赴中央根據地參加第四次反「圍剿」,任紅一方面軍五軍團十一軍政治部主任。後調離部隊,組建閩贛蘇區,曾任閩贛省蘇維埃主席、閩贛省委書記、閩贛軍區代政委。其間與肖勁光(後授大將軍銜)因「黎川事件」被王明路線打成所謂「右傾機會主義」、「羅明路線」的領導者和代表者,受到了撤職處理(註:肖勁光受到軍事法庭審判為死刑,開除黨籍,撤去一切職務處理。後遭毛澤東力保,才免去死刑,留黨察看)。

1934年8月奉調中央根據地工作。其曾於1931年、1934年兩度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和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

1934年10月參加長征。初期任中央軍委縱隊(即紅星縱隊)參謀長和政治部主任。遵義會議後再次遭受王明路線領導人的不公正排擠,降任紅五軍團地方工作部部長。紅一和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會師後,隨張國燾、朱德、劉伯承的左路軍行動(紅五、紅九軍團)。

1935年8月在四川阿壩會議和卓木碉高級幹部會議上兩次發言支持張國燾南下路線,走了一段彎路,鑄成終身的遺憾。期間,曾擔任金川省委書記、蘇維埃政府主席、軍區政委,並在四川甘孜創建了中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藏族)蘇維埃人民政府----「甘孜博巴政府」,為中國在少數民族地區建立組織,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1936年10月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後,其進入抗日軍政大學一期(紅軍大學二期)高級班(軍、師級紅軍幹部)學習,後留校任高級班班主任。抗日戰爭時期,擔任陝北公學教育長、抗日軍政大學第二分校副校長。

1939年由聶榮臻元帥親自向中央點將奔赴晉察冀抗日根據地,任邊區政府糧食局局長、晉察冀邊區政府工商局局長、晉察冀邊區政府四分區專員等職。

1942年後調延安中央黨校高級班學習,參加了延安整風運動並出席了黨的「七大」。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後,奉命任華中辦事處主任。

1946年率南下幹部到山西,途中接中央命令,率隊轉赴東北工作。先後任中共遼吉省委副書記兼軍區副政委,中共嫩江省委副書記兼軍區副政委,西滿財經委員會副主任,東北財經委員會、計劃委員會副主任。

1949年6月南下,毛澤東親自點名擔任江西省第一任人民政府主席,1949年9月參加政治協商會議並出席開國大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共中南局委員、中共華東局委員,中共江西省委常委、省委第二書記、省長。

1956年被選為中共第八屆候補中央委員。在任期間,創建了聞名天下的半工半讀的「共產主義勞動大學」(江西農業大學的前身)[4],為中國教育史寫下了光輝的一筆。

1965年3月24日因病在南昌逝世。他把畢生精力貢獻給了偉大的共產主義事業,為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黨和群眾中享有崇高威望。黨內領袖人物皆親昵地稱之「邵大哥」。 被後世譽為「教育省長」、「江西富農」。

參考資料: 1. 邵式平歷史功績簡論——紀念邵式平誕辰120周年

NSTL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引用日期2022-04-09] 2. 邵式平

科技大數據知識發現平台[引用日期2022-04-06] 3. 方志敏:兩條半槍鬧革命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6-11-30] 4. 江西農業大學學校簡介

江西農業大學官網[引用日期2013-06-12] 詞條標籤: 行業人物軍事人物人物

視頻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