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邱冠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邱冠周
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 1949年2月2日
廣東大埔
國籍 中國
職業 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知名作品 《顆粒間相互作用與細粒浮選》,《冷固結球團直接還原》

邱冠周,1949年2月2日出生,漢族,廣東大埔人,工學博士,礦物工程學家[1]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2]。中南大學黨委常委,中南大學副校長[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體學術帶頭人和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規劃發展項目(973項目)生物冶金項目首席科學家。

1978年,邱冠周畢業於廣東工業大學,獲工學學士;1978年到1987年就讀於中南工業大學獲碩士、博士學位;1988年,邱冠周晉升為教授 ;1987年到1992年期間任中南大學副系主任、系主任;1992年起任中南工業大學副校長、中南大學副校長;201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邱冠周長期致力於中國低品位、複雜難處理金屬礦產資源加工利用研究,在低品位硫化礦的生物冶金方面做出突出貢獻。

人物簡歷

1949年2月2日,邱冠周出生,籍貫廣東大埔。

1968年至1970年,邱冠周在廣東大埔銀江中學任教師。

1970年至1972年,邱冠周在廣東大寶山銅冶煉廠工作。

1972年至1976年,邱冠周在廣東礦冶學院(廣東工業大學前身)礦物工程系礦物加工專業學習。

1976年至1978年,邱冠周在廣東大寶山礦任技術員、車間主任、廠長。

1978年至1981年,邱冠周中南礦冶學院礦物工程系碩士研究生畢業。

1981年至1992年,邱冠周在中南工業大學礦物工程系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1981年至1987年,中南工業大學礦物工程系博士研究生畢業。

1987年,邱冠周任中南大學系副主任;1987年晉升為副教授;1988年晉升為教授;1990年至1992年任中南大學系主任。

1992年,邱冠周任中南工業大學副校長。

1993年,邱冠周被評定為博士研究生導師。

2000年,邱冠周任中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2011年,邱冠周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邱冠周長期致力於中國低品位、複雜難處理金屬礦產資源加工利用研究,在細粒及硫化礦物浮選分離和鐵礦直接還原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特別是在低品位硫化礦的生物冶金方面做出突出貢獻。

邱冠周長期從事複雜細粒礦物分選理論及新工藝、無機非金屬礦物資源的深加工、礦物資源的生物提取、浸礦微生物選育與遺傳工程、浸礦分子生物學原理、極端環境工業微生物、廢水的生物處理的開發與研究工作。為解決中國礦產資源的高效、無污染、短流程加工利用的技術問題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創新成果,科研成果已廣泛應用於我國有色、黑色、非金屬礦物加工領域。

邱冠周先後主持承擔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項目、國家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國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等科技攻關重點項目30餘項;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42項。

邱冠周對複雜硫化礦電位調控浮選的系統研究,使硫化礦浮選由pH值、藥劑的二維控制發展為pH值--藥劑--電位三維控制技術,使我國1/3的鉛鋅礦每年增收1.264億元,鑑定為國際領先水平;針對我國鐵礦資源特點,開發出"鐵精礦冷固結球團煤基直接還原新工藝",屬國內外首創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評為98年度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已投資1.5億元建廠試生產;針對我國微細礦物資源特點,提出了"顆粒間相互作用與細粒浮選"的學術觀點,得到國際選礦學術委員會主席Forsberg院士撰文評述,並用於微細粒浮選,取得顯著經濟效益,針對低品位銅礦石特點,培育出五種浸礦工程菌,並轉讓一種獲純利1千萬元,完成大寶山礦生物堆浸工業試驗,列為國家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示範工程,研究成果評為2003年度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

論文著作

邱冠周
邱冠周院士

出版專著5部,其中2部獲中國圖書獎,國外出版英文學術專著1部;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97篇,論文被SCI 引用732次,單篇論文最高被引32次,單部著作最高被引用138次。

主要論文

1.分子篩的研究現狀與發展前景[J].礦產綜合利用,1996,(5)

2.硫化鈉誘導浮選的應用研究[J].中國礦業,1996,5(3)

3.面向21世紀的礦物加工[J].科學中國人,1997,(5)

4.鈦鐵礦富集方法評述[J].礦產綜合利用,1998,(5)

5.浸礦細菌的育種及工業應用[J].國外金屬礦選礦,1998,35(6)

6.萃取有機相對浸礦細菌的影響[J].中南工業大學學報,2001,32(3)

7.從礦物直接提取技術的工業化看資源材料一體化的發展前景[J].中國工程科學,2003,5(4)

8.影響納米CeO2沉澱法合成的工藝因素研究[J].中國稀土學報,2005,23(3)

9.ZnO摻雜納米CeO2的共沸蒸餾法合成[J].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06,35(A02)

10.新型浮選劑的合成及對硫化銅礦的應用研究[J].中國礦山工程,2006,35(2)

11.生物因素對次生硫化銅礦堆浸過程動力學的影響[J].中國有色金屬學報,2007,17(2)

12.兩株不同鐵氧化細菌合成的沉澱差異性分析[J].中國有色金屬學報,2007,17(3)

13.高純納米氧化鉭的製備[J].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07,36(2)

14.新型浮選劑JT-235與異戊基黃藥混合聯用試驗研究[J].礦業研究與開發,2007,27(2)

主要專著

《顆粒間相互作用與細粒浮選》中南工業大學出版社

《冷固結球團直接還原》中南大學出版社

承擔課題

1.微生物冶金基礎研究,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課題

2.微生物冶金過程強化的基礎研究,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課題

3.低品位銅礦生物浸出-萃取-電積提銅工藝,發改委(發改高技[2004]1160)

4.硫化礦生物提取的基礎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

5.生物冶金高等學校創新引智基地, 外專局、教育部111計劃(B07043)

科研獲獎

1.《鐵精礦冷固結球團煤基直接還原新工藝》獲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1998)

2.《細粒選擇性絮凝-分散與浮選控制的界面力理論》獲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999)

3.《德興低品位硫化銅礦細菌浸出提銅工業化實驗研究》獲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科技進步二等獎(1999)

4.《硫化礦電位調控理論與實踐》

5.《低品位銅礦和鋅礦複合催化劑及改良菌種生物浸出新技術》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6.《硫化礦浸出專屬菌種的篩選和遺傳改良技術》獲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科技進步二等獎(2002)[4]

7.《我國銅礦生物提取專屬菌種選育及提銅產業化應用》獲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2002)

8.《銅鉛鋅錫礦細粒浮選新技術-粗粒的載體-中介-助凝作用》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04)

9.《鐵精礦複合粘結劑球團直接還原法》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05)[5]

10. 《基於微生物基因功能與群落結構分析的硫化礦生物浸出法》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08)

邱冠周
邱冠周低品位高品質

相關報道

敲開 「 綠色冶金 」 的大門 —— 記國家技術發明 二等獎獲得者邱冠周

2006年05月02日01:56 工人日報天訊在線

在礦物加工專業領域磨礪36個春秋,邱冠周做出巨大的貢獻。他的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發明專利6項,這些為解決我國礦產資源的高效、無污染、短流程加工利用的高技術問題取得的重大創新成果,被廣泛應用於有色、黑色、非金屬礦物加工領域。

「微生物冶金的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有利於解決我國特有的低品位複雜礦產資源加工難題,擴大我國可開發利用的礦產資源量,對礦產資源做到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具有重要意義。」——邱冠周

「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20年前,恩格斯的這段名言印在校園的語錄牌上,更深深烙在攻讀博士學位的邱冠周心頭。

當年,邱冠周作為我國自行培養的第一位礦物加工博士備受學界關注。如今,他已經擔任母校中南大學的副校長,是該校的博士生導師,還是中國有色金屬礦冶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

多年以來,他恪守科學家的責任和良知,以勇銳的創新精神,敲開了「綠色冶金」的大門。與礦冶結下不解之緣

今年57歲的邱冠周是廣東大埔人,他曾教過中學,後來進入礦山,乾的就是冶煉工作。1972年,邱冠周在廣東礦冶學院礦物工程系礦物加工專業學習,學的還是冶煉。

這短短几年的人生經歷,使邱冠周與礦冶結下不解之緣。

大學畢業後的3年裡,他憑着肯動腦、能動手實現了「一年一個台階」,在廣東大寶山礦從技術員干到車間主任、又由車間主任干到廠長。

邱冠周在工作中體會到,要把選礦、煉礦這項事業做好,需要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識和方法。

1978年9月,邱冠周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南礦冶學院(現為中南大學)礦物工程系攻讀碩士學位,從此再也沒有離開這所學校。

在礦物加工專業領域磨礪36個春秋,邱冠周做出巨大的貢獻。他的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發明專利6項,這些為解決我國礦產資源的高效、無污染、短流程加工利用等高技術問題取得的重大創新成果,被廣泛應用於有色、黑色、非金屬礦物加工領域。「綠色冶金」技術的使命

儘管我國礦產資源種類齊全,分布廣闊,但由於品位不高且成分複雜、加工難度大,現有的常規化學選冶方法生產成本高,浪費大,資源利用率不到30%,同時對環境造成十分嚴重的污染。

對礦山開採和冶煉過程非常熟悉的邱冠周深知,如果礦物加工不探索新的工藝和辦法,不僅會使國家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蒙受極大損失,還將導致人類的生活環境遭受摧殘,中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也會付出巨大的代價。

邱冠周的「低品位銅礦生物銅高技術」、「銅鉛鋅錫礦細粒浮選新技術」等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意味着冶金技術的「綠色革命」已呈破題之勢。

2004年,他的一項被學界稱為「綠色冶金」技術的「微生物冶金的基礎研究」項目進入了人們視野,並列入當年獲得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即「973」計劃)資助的31個項目之中,他也被任命為該項目的首席科學家。

「微生物冶金」,即利用微生物將礦石中的有價元素選擇性浸出,直接高效製取高純度金屬。以銅礦為例,由於銅礦裡面含有大量的鐵和硫,用一種專門以鐵和硫為營養物的微生物放入其中,它吸收了鐵和硫以後,剩下的就是高純度的銅,綜合利用率可達到100%。

邱冠周的這一新技術在雲南等地的應用實踐證明,不僅礦物加工污染少,而且每噸電銅的生產成本由常規選冶的1.4萬元/噸,降至0.6萬元/噸。

邱冠周說,「微生物冶金的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有利於解決我國特有的低品位複雜礦產資源加工難題,擴大我國可開發利用的礦產資源量,對礦產資源做到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據介紹,該項目涵蓋6個子項目,涉及生物、冶金、礦業工程、化學工程等多門學科,其中的微生物基因組學研究建立在中南大學與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強強聯合的基礎之上,從而使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與世界最前沿技術同步。為特種鋼冶煉鋪路

今年初,邱冠周主持開發的「鐵精礦冷固結球團煤基直接還原新工藝」榮獲了2005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這一在國內外首創、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同樣耗盡了他的心血。這項名稱念起來頗為拗口的新工藝,其目的其實非常簡單,就是為國內生產特種鋼鋪路。

中國鋼鐵工業的產能儘管很大,但優質鋼、特種鋼的數量不足、品種不齊、質量不高,需從國外大量進口。直接還原鐵純度高、質量穩定,是電爐冶煉特種鋼不可缺少的理想爐料。

邱冠周說:「優質鐵礦資源和直接還原鐵嚴重短缺,導致相當多的電爐鋼仍以普通鐵水為爐料,產能和質量都成問題,且帶來嚴重環境污染,成為制約我國鋼工業結構優化的瓶頸。」

經過多年艱苦努力,核心技術之一的「複合粘結劑」終於研製成功,為實現一步高溫生產直接還原鐵奠定了基礎。隨後,他又根據窯內料層、氣相等特性,建立了熱球入窯、優化風煤比、提高窯內壓力等全窯高溫、快速還原的熱工體系,大幅降低了還原粉化率,有效解決了迴轉窯容易結圈的難題。

邱冠周
新晉院士「慢生活」

為促進這項技術發明儘快用於「實戰」,1992年,邱冠周在原冶金部西昌410廠進行工業試驗獲得成功。1998年初,山東魯中冶金礦山公司投資1億多元,新建一條全新的生產線,率先用「鐵精礦複合粘合劑球團直接還法」生產還原鐵。

如今,新工藝生產線運轉順利,與傳統工藝相比,該生產線投資減少30%、產量提高60%、節煤30%、節電約20%、降低成本21%、廢氣排放減少40%,設計能力為年產6.2萬噸的迴轉窯實際年產量已達9萬噸以上。

榮譽表彰

被聘為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

評選為國家有突出貢獻博士;

評選為教育部跨世紀人才首批專家;

評選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評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技術突出貢獻獎;

獲寶鋼優秀教師獎;

獲湖南省"光召"科技獎。

學術任職

《Frontiers in Bioleaching》雜誌 主編

第19屆國際生物冶金大會 主席

國際生物濕法冶金學術委員會 委員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 學術帶頭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第十二屆評審組專家

湖南省顆粒學會 理事長

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 材料學部副主任

生物冶金領域國家973計劃項目 首席科學家

中國大洋協會 常務理事

中國顆粒協會 常務理事

中國礦業學會 常務理事

中國有色金屬協會 常務理事、理事

視頻

我與共和國同齡-邱冠周

邱冠周院士就大埔人在廣州2015年會講話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