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東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丘東平(1910年5月16日-1941年7月28日 ),現代作家,原名丘譚月,號席珍,廣東海豐人。他的作品具有七月派作家的現實主義風格,充滿對生活的苦難和人的心靈的直視力量。[1]
丘東平,1910年生於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梅隴馬福蘭村農商之家,其少年時代是在大革命的風潮激盪中度過的,求學期間即熱衷於社會活動,曾參加由彭湃領導的海陸豐農民起義,起義失敗後亡命香港、九龍一帶,做過漁販、水手以及當地天主教會報紙的校對,並開始向當地報刊投稿。
1924年考進海豐縣立陸安師範,翌年入干訓班學習,結業後參加農運和青年團工作,主編出版團的刊物《海豐青年》。1926年任今汕尾市海豐縣農民自衛軍大隊秘書,1927年參加武裝起義並加入共產黨,建立蘇維埃政權後任東江特委書記彭湃的秘書。
根據海陸豐農民革命的鬥爭生活,丘東平寫了第一篇作品《通訊員》,在1932年10月《文學月刊》發表,引起文壇注意,周揚在編輯後記中肯定該文是篇很動人的故事。 1934年魯迅和茅盾應美國友人伊羅生所託,在選編中國作家短篇小說集《草鞋腳》一書時收入《通訊員》,對東平及其創作給予了很高評價 [2]。
--終生成就-- 1941年春,在江蘇鹽城成立魯迅藝術學院華東分院,劉少奇兼任院長,丘東平為教導主任。同年成立蘇北文藝界協會,丘東平任理事。教務之暇,努力創作,寫完《茅山下》前五章,先出單行本。是年夏,日軍瘋狂掃蕩熬埠區,軍部決定疏散,魯藝分院化整為零,師生派往地方政權和武裝隊伍參加戰鬥。7月23日傍晚,丘東平等3位領導率師生200餘人,從鹽城東北向西南一帶移動,翌晨在北秦莊遭日軍襲擊,丘東平在掩護教師和學員衝出火力網時,以身殉國。年31歲。
目錄
參考資料
- ↑ 王 鵬. 戰地作家丘東平:生命短暫 文學長存. www.chinawriter.com.cn. 2012-12-07 [2019-04-19].
- ↑ 桂林文化城大全: 文學卷. 小說分卷.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