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那株盛開在嚴冬的馬蹄蓮(秦道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那株盛開在嚴冬的馬蹄蓮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那株盛開在嚴冬的馬蹄蓮》中國當代作家秦道廉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那株盛開在嚴冬的馬蹄蓮

窗台上的那盆馬蹄蓮,自庚子年春天創紀錄的開出十六朵花之後就一直窩在花盆裡修生養息,直到秋天到來時它似乎才緩過神來,從那倒伏的枯葉叢里慢慢伸出了一片片翠綠的嫩芽。

這盆馬蹄蓮我養了它近十年,知道這植物喜濕,所以每天都忘不了給它澆上一盅淘米水。它也討人喜愛,天一到就不聲不響從簇擁的葉片裡伸出一枝枝雪白的、氣質典雅的形若馬蹄狀的花朵。每當看見它那亭亭玉立的優雅模樣,我腦子裡就不由得浮現出一個大大的「美」字!我喜愛馬蹄蓮,喜愛它的樸實、沉穩,更喜愛它優雅氣質里透出的那種聖潔。馬蹄蓮的花語就有博愛、聖潔、永恆、氣質高雅、春風得意;而白色馬蹄蓮的花語其內容更為直白,它表示着純潔幸福,以及至死不渝、忠貞不二的愛情。我一直也認為,大自然中唯有白色的花朵能盡顯出一種莊重、高雅,也最能顯現馬蹄蓮的優雅與靈氣。就這樣,每年冬天一來我就盼着春天,盼着二、三月窗台上的那盆馬蹄蓮迎來它的春暖花開。

可事情有時候就這麼神奇,就在我期盼着凜冽冬日儘快過去的日子,有一天我推開窗戶給馬蹄蓮澆水,卻發現一支淡綠色的細莖冷不丁從馬蹄蓮葉片中探出頭來。我心想,難道這會是馬蹄蓮的花蕊嗎?可時下是庚子年的冬月十四,也就是公曆的2020年的十一月啊!根據以往經驗,馬蹄蓮開花一般都要等到春季里的三月,最快也要在二月末的日子。若要它在冬日裡開花,除非是在暖房裡培植出的植物,而非是這種裸露在風雨中的五樓窗台。當時我也沒多想,依然按時給它澆水而已。殊不知這支淡綠色的細莖卻在呼呼的北風中一天天變粗,顏色也從最初的淡綠變成淺綠、繼而又慢慢變白。難道這枝馬蹄蓮真要在北風呼嘯的冬日裡開花不成?倘這一切成為現實,那真有些不可思議啊!心是這樣想,可一雙眼睛忍不住又時常向窗外張望,想看看那花蕾是否有新的樣子?遇上太陽天,還忙着轉動花盆讓花蕾緊跟着陽光的方向。天氣着實太冷了,這意外竄出來的馬蹄蓮花蕾要想突破「三九」嚴寒的桎梏與威力,看來近乎是一種不小的奢望。它也只好裹緊自己那白色的花葉,用沉默抵禦着嚴寒的肅殺,等待着自己花蕾綻放的那天。

創造驚喜永遠是任何生命的一種嚮往!可要知道,這種有悖常規、特立獨行的行為方式總要承擔風險;因為命運中的各種不測永遠等候在你生命的前方。可尊可敬的馬蹄蓮喲,你是在用自己柔弱、單薄的軀體抗衡大自然法則,把創造驚喜的夢寄托在不可知的遠方!向死而生儘管是所有生命的一種宿命,但活着就當珍視生命、熱愛生命;否則你又何必來到這個世界承受這命運的煩擾。

詩人雪萊曾說過:假如冬天已經來臨,春天還會很遠嗎?也許這枝孤獨的馬蹄蓮是深諳這自然的輪迴之理;要不然它不會這麼勇敢、這麼堅強。它深深的懂得,既然選擇了前行之路,生命就得忍受這俗世的孤寂與蒼涼!只要一顆心嚮往着遠方,生命就能夠無畏、勇敢的前往!

就在這枝白色馬蹄蓮的花莖在與嚴寒的抗爭中,我也盡其所能去幫助它、成就它。除了給它定時澆水,還不時旋轉花盆讓它去追逐冬日的太陽,以期能獲得足夠多的熱量。其實,這花朵與人一樣,要迎接生命中的一次奇特綻放,不但要有堅強的信念與勇氣,還必須傾盡身體中的所有能量。馬蹄蓮啊!既然你已經選擇了這樣的征途,就昂起自己的頭顱吧,相信這世間的美麗和奇蹟一定會出現在你生命的前方!

時間在期盼中一天天過去,也許是因了新年之後連續幾天陽光溫暖的照耀,在1月22日這天當我推開窗戶又準備給馬蹄蓮澆水,卻發現馬蹄蓮那裹挾着的花葉已全部張開,那近似瑞雪樣潔白的花朵中伸出一條黃澄澄的花蕊。湊近花朵,一股淡淡的清香直撲鼻孔,讓人感到有種說不出的清爽。看着它在數九寒天裡傲岸挺立的這幅模樣,對它堅韌、頑強的氣質,我內心裡滋生出由衷的讚美!向下一看,小區里大多的植物都還在寒冬里蟄伏着,可惟有它面對着灰暗的天空讓美麗盡情地展現,高挺的身姿在凜冽的寒風中綻放。這樣的場景略顯得孤況,但這種孤況卻是一種獨特個性的張揚;此時此刻還有什麼比這更顯重要?細細一想,其實它和我們人生完全一樣,任流年滄桑,只要能真正的做一個自己,誰又在乎歲月的短長?在乎的,當是自己的生命能否在流連的歲月里迸發出人性的光芒。當每一個活着的生命都明白了這個道理,人生自會贏得一種燦爛與輝煌!

春天到了,窗台上的那盆馬蹄蓮終於迎來了它完全的綻放,一口氣從翠綠色的葉片叢中串出四朵花蕊,沒幾天就變成了一枝枝雪白的花朵,漂亮極了!屬於它的日子當然它得盡情地釋放,以免錯過了這樣的日子又會變成一種漫長的期待、苦苦的守望。

凝視着這盆充滿活力的馬蹄蓮,它用滿腔的熱情去追求生命表達的一種極致之時,卻為我人生的行旅留下了無盡的遐想![1]

作者簡介

秦道廉,曾經的老三屆知青,四川綿陽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