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那年西藏家訪(李津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那年西藏家訪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那年西藏家訪》中國當代作家李津軍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那年西藏家訪

那是2014年5月底6月初,筆者受學校領導的委派,護送首屆內陸中職西藏班的38名畢業生返回他們的家鄉。我此行的使命有三,將全體學生安全穩妥地送到拉薩並與西藏教育廳的工作人員完成交接是其一;到畢業生家中訪問了解家庭境況和當地的環境是其二;造訪派出生活老師的當地學校建立更加緊密的合作關係是其三。天津電視台都市報道60分的記者王怡、張卓新全程隨行採訪。

5月27日晚,我們在北京西站登上了開往拉薩的列車。一上車,我們的學生就立即接手了所在車廂的服務,他們為旅客打水、清掃環境,收拾棄物,忙得不亦樂乎。因為有了他們,歌聲和笑聲便響徹了整個車廂。聽着他們一首接一首不停的歌唱,我的眼前不時浮現出徐千雅演唱的《坐上火車去拉薩》的畫面:山有多高?水有多長?通往天堂的路太難。終於盼來啊!這條天路,像巨龍飛在高原上。穿過草原,越過山川,載着夢想和吉祥,幸福的歌啊一路地唱,唱到了唐古拉山……

列車過了成都,海拔在逐漸升高,不時有學生過來問我:「老師,您的感覺還好嗎?」我說:「一切都好!」果然過了蘭州,就開始有人出現高原反應啦!再過了格爾木,吸氧的旅客漸漸多了起來……格桑德仁告訴我:「老師,您就注意不要劇烈活動就好,走路慢慢的就行。」漸漸地,我也感到胸悶頭痛在加重,便服下通脈養心丸和正痛片睡下了,慢慢地便緩解下來。原來,此時列車剛剛通過了海拔5072米世界最高的唐古拉站:「巍巍唐古拉高聳入雲天;屹立青藏之間乃天下大阻。此處群山連綿,冰峰並列,積雪沒領空氣稀薄,篷絕草枯,雲冷霜寒,生命禁區,危乎高哉!回首八百里瀚海,上無飛鳥,下無走道,平沙無垠,不見人蹤。天寥地闊,不知歸路。上世紀七十年代,他們金戈鐵馬,鋪鐵路以攀崑崙,架鹽橋以顯國威。」為此,我不由的為當年克服種種艱難險阻修築天路的那些人們從內心由衷的敬佩!

歷時44個小時,5月29日傍晚,我們順利地抵達了拉薩。出得站來,我們受到西藏教育廳工作人員和部分家長的歡迎,接受了充滿祝福的哈達和暖心的紅景天膠囊,我如釋重負,這一晚睡得特別香。

來到拉薩的第一個清晨,起床洗漱時竟然沒有咳嗽一聲!真的很奇怪!二三十年來,每天在衛生間裡的動靜,被夫人戲稱為「老慢支」。只覺得嗓子發乾發癢,忍不住地咳嗽一聲連着一聲,直到刷完牙漱完口咳完痰,才覺得整個氣道稍稍滋潤了一些。

哪知昨天下午6點入住賓館只睡了一宿,今天早晨就不咳嗽了。拉薩,不僅有布達拉宮令我景仰,而且有大昭寺讓我淨心,還有八廓街教我流連忘返,更重要的是她可以清肺。

5月31日,我們要去當雄縣進行第一個家訪。從拉薩驅車4個多小時,我們來到當雄縣烏瑪塘鄉那龍1組尼瑪扎西家。綠草如茵的茫茫大草原上,背靠着山頂終年不化積雪的大山,散落着三五家居民。尼瑪扎西家的住房是政府資助用石材剛剛蓋起來的,裡面通了電,只是自來水還沒通進來,他們日常飲水還要靠雪水或泉水,大小便還要在野外解決。

尼瑪扎西的母親向我們敬獻哈達,拿出家中的酥油茶、酸奶、人參果飯款待大家。家訪中我們得知,為了維持生計,尼瑪扎西在到天津上學之前,就開始打零工。他干過開山劈石的活兒,在青藏鐵路護過路,還干過保安。現如今,在天津市機電工藝學院學成了數控技術和計算機技術,他說:「接下來打算找一份穩定的工作,用自己掙來的錢好好孝敬母親。」

6月1日,我們轉場林芝進行第二個家訪。一早出發上了拉林公路,攀過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6個小時後來到林芝縣的旺傑家。這裡屬於林區,旺傑家的房屋都是用木材建造的,不僅日常生活設施齊備,氣候條件也十分宜人,被稱為西藏的江南。旺傑與父母熱情款待着我們,一個勁兒地讓大家品嘗他家富有西藏特色的美食,諸如糍粑和藏香豬肉等。旺傑的父母對我說:「感謝機電工藝學院的領導和老師對孩子的培養,使旺傑成長的更加有出息了!」

6月2日上午,我們造訪了林芝廣東實驗學校。該校的米瑪參仁、桑吉卓瑪是西藏教育廳派往天津的生活老師,她們陪着西藏班的學生,操心着他們的安危冷暖,卻把自己兩三歲的孩子交給家人,為了事業做出了巨大的犧牲。據校長勞明宇介紹:「我們這所學校是廣東對口援建的,其實我們的老師本來是教小學的,受西藏教育廳委派到天津擔任高中階段的西藏班生活老師,實際上對他們也是很大的挑戰。」「為了帶好西藏班,我們將骨幹教師派出去。米瑪參仁是音樂老師、桑吉卓瑪是英語老師,她們的業務能力都很強。這次到天津市機電工藝學院使她們得到了鍛煉,我們很是感激。」勞校長如是說。

說實在的,此行最最辛苦的還要屬天津電視台的兩位記者。我們的行程排得很緊湊,每天忙忙碌碌一天,我們時常氣喘吁吁,而她倆還要構思策劃主題,組織場景攝錄,撰寫導語和解說詞,每天傍晚還要尋找衛星信號將圖像發回天津,確保不耽誤晚6點半的節目播出。在當雄縣那天,錄製完節目就已經5點半了,可是山溝里沒有信號,我們讓司機趕忙把她倆送到10公里外的縣城,等找到信號發送完節目趕回拉薩的路上,先是張卓新上吐下瀉一通折騰,接着王怡也實在堅持不住掛了!也就是這次西藏行,讓我對記者朋友的業務能力更加欽佩,尤其對她們的意志品質和敬業精神佩服得五體投地。

坐上了火車去拉薩,去看那神奇的布達拉,去看那最美的格桑花呀,盛開在雪山下。坐上了火車去拉薩,跳起那熱烈的雪山朗瑪,喝下那最香濃的青稞酒呀,醉在神話天堂。6月3日上午完成了此次使命後,我們乘坐林芝經成都中轉到天津的飛機「談笑凱歌還」了![1]

作者簡介

李津軍,男,1960年7月生,山東臨邑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