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那個夏天那個秋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下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關於本書,畢飛宇說:「我寫這本書的時候腦子裡有一幅頑固的畫面,那就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中國城市。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個學聲樂的大學生,而他的母親則是一個返城的知青。當我回憶起他們的時候,我意外地發現,《青衣》和《玉米》的源頭就在這本書里,安安靜靜的,一點蠢蠢欲動的意思都沒有。這是一種多麼美妙,多麼值得期待的期待。」

作者簡介

畢飛宇,男,1964年1月生,江蘇興化人。1987年畢業於揚州師範學院(現揚州大學)中文系,著名作家、南京大學教授、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第九屆全委會委員。 獲文學學士學位,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小說創作,作品曾被譯成多國文字在國外出版。 2017年8月21日 ,榮獲法蘭西文學藝術騎士勳章,總領事阿克塞爾科瑞歐為畢飛宇授勳。 2005年是畢飛宇原創長篇小說的豐收年。在一眾一線作家各自推出長篇新作之後,以中短篇小說知名的畢飛宇在時隔8年之後,推出了自己的首部長篇《平原》。這本小說自然也被看成畢飛宇的轉型之作,《平原》在畢飛宇的創作中表現出來的延續性要大於標誌性。 2017年6月25日,畢飛宇研究中心在揚州大學正式揭牌。 1、《哺乳期的女人》 2、馮牧文學獎(獎勵作家) 3、三屆小說月報獎(《哺乳期的女人》《青衣》《玉米》 4、兩屆小說選刊獎(《青衣》《玉米》) 5、首屆中國小說學會獎(獎勵作家《青衣》《玉米》) 6、兩屆魯迅文學獎(《哺乳期的女人》《玉米》) 7、2004年,畢飛宇首次參加巴黎書展,並獲評最受法國讀者歡迎的中國作家 8、2009年,畢飛宇自願放棄華語文學傳媒大獎的小說家獎;

內容預覽

這本書是我的長篇處女作,動筆於一九九六年,初版於一九九八年。動筆的時候我還沒有使用電腦,就在中國礦業大學的教工宿舍裡頭,我每天趴在一張淡黃色的桌面上,用那支透明的塑料管圓珠筆開始了這本書的寫作。我記得我寫完這本書的時候正是中午,我望着我的圓珠筆,它已經面目全非,渾身纏滿了膠帶,很髒,像我遠征的兄弟。我似乎動了感情,因為我已經決定買電腦了。我把我的圓珠筆放進了抽屜,再也沒有摸過它。 我寫這本書的時候腦子裡有一幅頑固的畫面,那就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中國城市。這個畫面當然是不存在的。我好像站在一座橋上,我的面前是開闊的城市縱深,它是冬天的景象,浩浩蕩蕩的屋頂上灑滿了陽光。這是一個夢幻式的「大全景」。糟糕的是,我對「大全景」從來都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