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鄧氏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鄧氏魚
deng shi yu

中文學名:鄧氏魚

門:脊索動物門

綱:盾皮魚綱

目:節甲魚目

科:恐魚科

屬:鄧氏魚屬

鄧氏魚(Dunkleosteus),是一種活於古生代泥盆紀時期(約3.6億至4.3億年前)的大型古生物,身體長約11米,重量可達6噸,咬合力可達5噸,被視為泥盆紀時代最大的(海洋)獵食者,同時也是寒武紀到泥盆紀時期出現過的最大的食肉硬骨魚類,其主要獵物是有硬殼保護的魚類及無脊椎動物,是當時的頂級掠食物動物。[1]

外形特徵

鄧氏魚的外貌,給人以異常兇猛的感覺。強壯的類似於鯊魚的紡錘形的身軀更接近現代魚類的體形。頭部與頸部覆蓋着厚重且堅硬的外骨骼。雖然是肉食性魚類,但無牙,代替牙的是位於吻部的頭甲贅生,如鍘刀一般,非常銳利。能切斷、咬裂、粉碎任何東西。

色素細胞顯示,鄧氏魚背部顏色較深,腹部呈銀色。體長11米左右,體重約6噸。這種魚對它的食物毫不講究,它吃魚、任何海洋生物、鯊魚甚至它的同類。且這看起來是鄧氏魚忍受消化不良的結果:它的化石常和被回吐的、半消化的魚在一起。

鄧氏魚看起來像是凶暴的猛獸:強有力的體格加上包裹着甲板的頭部。這是一種泥盆紀海洋最兇猛的肉食動物,即使在4億年後人們看到它的化石仍然會感到敬畏。它非常大,這意味着它可以一口將小型鯊魚撕成兩半。

生活習性

生物食性

鄧氏魚生活在較淺的海域,擁有異常旺盛的食慾,使它成為當時最強的食肉動物。主要食物為鯊魚、硬骨魚、三葉蟲、菊石、鸚鵡螺盾皮魚等。沒有食物時還會食用自己的同類。

古代鯊魚、頭足類(鸚鵡螺、菊石)、甚至自己的同類,都在它的食譜內。擁有如此旺盛食慾的鄧氏魚,卻一直經受着消化不良的困擾,在發現的化石周圍,經常能發現一些被回吐的、半消化的魚的殘骸。同時,也能發現一些鄧氏魚從胃部反芻出來的不能消化的食物殘渣,比如其他盾皮魚類的頭甲和軟體動物的碳酸鈣質的外殼等。

咬合能力

鄧氏魚,是恐魚科的代表性成員和已知盾皮魚家族中體型最大的成員,是生存於距今約3.6億至4.15億年前泥盆紀的一種擁有着驚人咬合力的巨型食肉厚皮魚,是志留紀和泥盆紀海洋的絕對霸主。鄧氏魚是泥盆紀的最頂級掠食者,遠遠凌駕於其他動物之上。

因為鄧氏魚的主要獵物是當時帶有硬殼保護的頭足類動物(如菊石,鸚鵡螺等)和帶有硬甲保護的盾甲魚,乃至於較小的同類,鄧氏魚必須擁有異常強大的咬合力。

鄧氏魚有着驚人的吸力,位於當時海洋的食物鏈頂端,能一口將鯊魚咬成兩半,可以捕食泥盆紀海洋里的任何一種生物,它很可能是地球上第一個"百獸之王";它的存在比陸上第一隻恐龍的誕生還要早1.75億年。

鄧氏魚缺少真正的牙齒,而以兩長條凹凸不平的刃片代替(如圖中一顆顆"牙齒"實際上是兩片刃片的一部分),可以咬斷和粉碎任何東西。鄧氏魚的口腔機能非常獨特,它依靠四個關節活動時產生的力量進行撕咬。這種獨特的機能不僅可以產生極大的咬合力,還可以使得鄧氏魚以極快的速度來撕碎獵物。

最大的雷爾泰鄧氏魚體重4000千克,長度9米,估測咬力可達5000千克一平方厘米,最大咬力5000千克末端,前端咬力300千克,是泥盆紀咬力最大的硬骨魚。

種群分布

鄧氏魚活於泥盆紀時代(距今約3.6億至4.15億年前),生活在較淺的海域,擁有異常旺盛的食慾,使它成為當時最強的食肉動物。在歐洲、非洲、北美洲的海洋都有發現。

歷史沿革

生活3億多年前的泥盆紀是魚類統治一切的星球,在這個時期最早的鯊魚出現了,但它們的狀況非常令人擔憂,因為在那個時代它們能僥倖保住自己的性命便會感到萬分欣喜。在眾多的水怪中最令人感到恐怖的動物當屬一種外型類似推土機形狀的巨魚即鄧氏魚,它樣子古怪的鄧氏魚頭上有堅硬無比的"盔甲"能頃刻間將獵物粉碎殆盡。

然而,巨大的身軀和體型極大地影響了鄧氏魚的運動速度和靈敏度,這使得它在進化過程中漸漸輸給了小小的鯊魚和其他肉食魚類;再加上泥盆紀末期地球的環境變化,最終使得它離開了生物繁衍進化的舞台 。

與鄧氏魚有血緣關係、最後的其他盾皮魚家族成員也於泥盆紀末全部走向了滅絕,在海洋里科學家已經無法找到任何與其有血緣關係的後代;只有曾經見證了鄧氏魚3億多年前的風采和輝煌的鸚鵡螺、蟑螂、腔棘魚、七鰓鰻等為數不多的活化石生物依然在今天生活着,而鄧氏魚所有發現的骨骼也早已在幾億年前就已成為化石,科學家們無法以從其骨骼里到提取DNA、並以克隆的方式讓這種巨型食肉魚類重現與世。不過,科學家們堅信,隨着人類的不斷努力,科技的持續發展,終有一天,會尋找和收集到更多該物種的化石樣本,陸續提取和收集到完好的DNA,通過克隆的方式將這種已消失了3.6億年的壯觀古生物重新帶回到這個世界。

視頻

海底大獵殺 鄧氏魚和石斑魚的較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