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遙遠的朋友(馬金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遙遠的朋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遙遠的朋友》中國當代作家馬金同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遙遠的朋友

於店是北方的一個小村莊,這裡是我夢的起點,卻不是終點。於店,我的外婆住在這裡,我的母親於青在我一歲時,便第一次帶着我回到外婆家,待了一個月,便離開了。可能連我自己也不會想到,兩年後我會再一次回到於店,並遇到影響我半生的玩伴——於歡。

我的父親劉鋒是一位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在媒人介紹的情況下,才得以相識我母親。那時,我的母親還不像現在臉上布滿皺紋。她當時極具魅力,吸引着許多長相出挑的男人。後來,在媒人的撮合下和父親的殷勤追求下,她收斂了自己的魅力,嫁為人婦。一年半後,我劉芷默便呱呱落地,或許也正是因為我的出現,使得家庭的開銷進一步加大。後來,在我三歲時,我已經會跑了,我的父親劉鋒賣掉他父母留下的宅子,便外出打工,賺取我將來的財產,他一年難得回來一次。至於我的母親,她帶着我回到了她的娘家——於店。

三歲的我,在外婆家生活得很好,我的童年向來如此,無憂無慮。這裡有一望無際的平原,有肥沃的土地,也有蜿蜒的河流,頑皮的孩子奔跑在麥地里,在河流里與魚蝦嬉戲。我和母親,外婆,一家三口,在於店度過了外婆最美好的時光。平日裡母親會利用家裡的縫紉機,幫村裡的人縫補衣服,賺取手工費。在初夏時,小麥豐收時,母親會拿起鐮刀幫村民收小麥,儘管最後不一定會有酬勞,但是主人家一定會送上一些麥子,並且也會款待這些辛苦的幫工。母親在一個夏天就會收到滿滿一缸的小麥,這足以保證我們生活的溫飽,不會餓肚子。

外婆的土地被她租給其他人種了,因為她年齡大了,也種不了地了,如果閒置的話,那地里就會長出堪比人高的雜草,但是外婆留下了一片不大的菜地,那裡種着許多時令蔬菜,辣椒,捲心菜,芹菜。院裡的空地上被母親用籬笆和牆給圍住了,母親抓了五隻雞,把平日裡的菜葉和葉上的蟲餵給它們。它們也還算爭氣。在我六歲那年,準備去上學時,它們竟開始下出雞蛋了。

我六歲時,母親把我送到了於店的學校,也就是在那時我認識了於歡,他是在眾多于姓孩子中,和我玩的最好的。其他的孩子不是比我大,就是比我小,只有他和我相差無幾。我們不在一個班,因為他比我聰明,他在另一間教室。於店的學校只有五間屋子,卻只有三間教室,一間是廁所,還有一間是老師的辦公室。這裡的老師和學生並沒有因為我是外姓人而孤立我,老師對我很照顧,在一些學習上不懂的問題,他會多說幾遍,這也促進了我的離開。

於歡在放假的時候,總是喊我出去玩,我們會在春天時放風箏,那時我還沒有一隻屬於自己的風箏,但是我仍然樂在其中,我開心他們的一視同仁,但也怨恨自己多年以後卻忘記了他們的名字,而記憶中只想起於歡這一個夥伴。夏天的炎熱,讓我懶得出去,幸好外婆門前有高聳入雲的大樹,它庇蔭着一代又一代的夏天,如今又要承受我的炎熱。似乎是夏天越熱,樹林中的蟬鳴就越喧鬧,清晨和傍晚最涼爽時,於歡都會拉着我到樹林裡找蟬蛻。那時我是第一次知道,它竟是一味中藥。於是在天氣涼爽時,我便到樹林裡尋找蟬蛻,拿去賣錢。有時也會抓幾隻沒有蛻殼的蟬,把它們放在油鍋里炒成一盤菜,這個方法是於歡告訴我的,他說他每年都吃這個,很好吃的。

夏天過得很快,但是它餘溫卻消逝的很慢,樹林裡的蟬鳴漸漸的寂靜,外婆門前的大樹也擋不住炎熱。往往這種燥熱,在一場大雨過後,就會漸漸平息。我十歲那年的秋天,菊花盛開的燦爛,母親第一次帶我去外公墓前去祭拜,她拿出準備好的水果,沒有糕點,然後像告慰般說:「爸,我們來看你了,你在那邊要好好的,保佑我媽還有小默,至於我,等你有時間再說吧!」原來人即使死了,也還是要被託付許多事情。

以往拜祭外公日子,她是獨自一人去的,只留下我和外婆聊天,那時外婆會問我:「小默,你想不想你爸爸?」我會回答外婆:「想」。外婆會在無聊時,說一些我素未蒙面的外公的事情。她說:「當年我真是瞎了眼看上了她,就那麼被他給騙走了。」我想深究這句話的原因,外婆卻不願開口,後來我裝着膽子去問母親,她告訴我:「你外婆遇見你外公時,其實什麼家務都不會,儘管現在也是什麼都不會,但是你外婆長得漂亮,你外公被她的美貌吸引住了。於是後來這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你外公做的。」我還想繼續問:「為什麼外婆會說瞎了眼看上外公?」母親回答我說:「其他人家娶媳婦做家務,你外婆卻是享福,其他人看見你外婆什麼都不做,就誇她好福氣。時間久了,她也感覺那誇讚似乎有些心虛,於是她就只動嘴,整天說你外公怎麼不留下事情給自己,自己真是瞎了眼才會看上你。你外公也不爭辯,不爭辯的結果就是引起更大謾罵。」

冬天,冷得侵入脾骨,也讓我難以忘記,十二歲那年,我第一次看到母親來接我放學,也是最後一次。儘管學校離家並不遠,可我依舊渴望被接送。那時我全然被母親的突然到來的喜悅衝上頭了,也忘記了冬天的寒冷,但我不知道否極泰來。母親一臉嚴肅地說道:「小默,你外婆走了。」那時我已經不小了,我當然知道這是什麼意思?但我仍舊抱有一絲希望地說:「外婆走了,去哪裡了,難道到村子外去轉轉嗎?那可不行,那麼冷的天,她年紀那麼大,可不能在外面呆太久。」我放開母親的手便飛快跑去,全然不顧滿是積雪的路面,迎面吹來一陣風,我摔倒了,然後爬了起來,繼續跑,又摔倒了,依舊是爬起來繼續跑,我早已記不清跌倒多少次?只知道我的臉上淌滿了眼淚。那一天我看到過許多人,我從未見過的表舅,以及我的父親。

我的童年是在於店度過的,直到我十三歲時,被父親帶到他工作的地方上初中,母親也隨我一起離開。在當時,我一直認為於店還有我留戀的小夥伴,可如今看來,在外婆離開的那一天之後,我也許就該離開於店,因為那裡我唯一的親人也不在了,她是我與於店的羈絆。我在父親工作的地方,上完了初中和高中,也讀完了大學。後來,二十一歲的我也離開了父親工作的地方,去了更遙遠的方向,尋找我的工作。

在我離開之前,我隨父母來到於店外婆的住處,這裡沒有太大的變化,和八年前我們離開時一樣,只是外婆門前的大樹被砍到了,只留下躺在地上身上畫滿時間年輪樹樁。母親把外婆的舊居收拾了一番,我們便在此住下了。因為父親在我三歲時賣掉他的祖宅,使得我們無家可回,本來母親作為嫁出去的女兒,不該回來的。可她仍然選擇回來了,這是需要很大的勇氣。

我回到於店,見到的第一個人就是於歡的母親趙嬸,起初她忘記了我,只是問我:「看你那麼面生,你是誰家孩子?」後來我告訴她:「我的母親是於青,我是她的兒子,我小的時候還在這裡念過書呢!」可她依舊沒有記起我,我也不再說什麼。後來,是與我母親同族的一位長輩,大概是看我眼熟,記起我來了。於是對趙嬸說:「弟妹,你不記他了嗎?她是我二嬸的外孫,我二嬸門前還有一棵大樹呢?只不過三年前給砍掉了。」趙嬸聽後拍了拍腦袋說:「哦,是你呀!你是小默吧!我記得當初你母親回到這裡時,我對她開過玩笑。後來這件事被你外婆知道了,她當着許多人的面,把我罵了一頓。那個老太太可真是眼裡容不得半點沙子。」我只能訕訕地笑着,然後她又說道:「小默,你是上學回來了?好多年不見了,你都長成大小伙子了,有時間到家裡坐坐,於歡也在家,你以前就數你和他玩得好。」我只能敷衍地回答道:「好的趙嬸,有時間,我一定去。」

我回到於店很久,一直沒有去找於歡,卻是於歡先找到了我。那一天,我躺在那張吱吱作響的床上,我一晚上都不敢翻身戰戰兢兢,害怕一覺醒來這張床就散架。我正遨遊在夢的世界,在享受滿身輕飄飄的快感。隨後便被一聲喊叫給拉了回來,我用力睜開惺忪的眼睛。我終於看到了來人是於歡。他看到睡眼朦矓的我,感到有些不好意思。我有些慌張,因為我對他沒有什麼印象。他也許是看出我的疑惑,於是說道:「我是於歡,小時候我們一起上學,放風箏。後來你外婆去世後,我們就沒再見了,因為你離開了。」我和他相視一笑,感覺如坐針氈,急忙回答道:「哦,我前幾天遇到過趙嬸,她說讓我去找你聊聊天。這不,我一直都沒有時間,忙着打掃我外婆的房子。」他搶過話說道:「所以,我聽我媽說你回來了,就猜到你一定是忙得脫不開身,於是我就來找你了。」他坐在我的對面,似乎很急切地向我發問:「你離開於店後,過得怎麼樣?」我告訴他:「我離開於店後,我在我父親工作的地方上了初中和高中。如今我也該去找工作了,在處理完這裡的事之後,就會踏上屬於我的路。」我並沒有告訴他大學的事情,為了償還童年時他和他們沒有孤立我的恩情。他在聽完我的話後,我分明能看到他原本喜悅的神情瞬間黯淡了下來。我不知道自己說錯了什麼?

他站了起來,隨後又坐了下來說:「其實,我很羨慕你,羨慕你能夠離開這裡,在我沒有聽到你說的那些話之前。可當你說完後,我剩下的只有嫉妒。我以為我們是朋友,後來發現,我似乎做不了你的朋友。在聽到你的到來時,我很開心,以為你我是一樣的人。後來才發覺是我自以為是。」我極力想挽留這份友誼,說道:「我們難道不是朋友嗎?」他說了一句話,我至今印象深刻,也正是那句話讓我們再也成為不了朋友。他說:「當你我在同一起跑線時,我們是朋友甚至是兄弟。可如今我們之間的差距相隔甚遠,而你我便註定是敵人,因為我見不得你過得比我好。當初上小學時,你甚至比不上我,如今我卻無法和你比較。」我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他,但是更多的卻是氣憤,氣憤他見不得我過得好。

他繼續說着:「可能是因為我們生命中遇到的人不同,我的父母祖輩世代守着這裡,他們不習慣外面的世界,根本不會帶着我去認識外面的世界。而你不同,你有你父親的幫助,能夠有機會去看一看外面。果然沒有人脈,沒有背景,不遇貴人,即使你窮極一生,也很難踏出這裡半步」。我似乎有些插不上話,看着他嘆了一口氣又接着說:「如果我不曾知道外面世界繁華,不曾見過從外面世界回來的人,也許就不會怨天尤人。」就這樣,我一直聽着他滿腔憤慨,最後等到他說累了,便獨自離開了。我望着他離開的背影,就知道我們以後也許再見面了,而他也會忘記了那個小時候一起在麥地里看夜晚星星的劉芷默。那時的黑夜黑得深邃,天空藍得清澈。不像現在黑夜沒有星星,天空很少看見雲彩。

那天之後,我便沒有再見到於歡,我知道我和他也許一輩子都不會再有交集了,我們再也回不到從前了。或許從我們兩個分道揚鑣的那一天起,就註定我們今後難以再見。趙嬸告訴我說:「於歡他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也不告訴我們去哪裡?真是讓人擔心。」我在於店呆了半個月,便去尋找我的歸宿,這一去便是一輩子。[1]

作者簡介

馬金同,安徽亳州人,筆名,泉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