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遣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遣懷》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作品。這是詩人感慨人生、自傷懷才不遇之作。前兩句再現詩人蹉跎時日、沉迷聲色的生活狀況;後兩句抒發感慨,表現悔悟、自責以及欲將振作之意。全詩表面上是抒寫自己對往昔揚州幕僚生活的追憶與感慨,實際上發泄自己對現實的滿腹牢騷,對自己處境的不滿。此詩流傳很廣,在後世尤其得到文人的激賞。


作品原文編輯 版本一 遣懷⑴ 落魄江南載酒行⑵,楚腰腸斷掌中輕⑶。 十年一覺揚州夢⑷,贏得青樓薄倖名⑸。 [1] 版本二 遣懷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2] 注釋譯文編輯 詞句注釋 ⑴遣懷:排遣情懷。猶遣興。 ⑵落魄:困頓失意、放浪不羈的樣子。作者早年在洪州、宣州、揚州等地做幕僚,一直不甚得意,故云「落魄」。一作「落托」。江南:一作「江湖」。載酒行:裝運着酒漫遊。意謂沉浸在酒宴之中。 ⑶「楚腰」句:意思是說揚州歌女體態苗條。楚腰:指美人的細腰。史載楚靈王喜歡細腰,宮中女子就束腰,忍飢以求腰細,「楚腰」就成了細腰的代稱。《韓非子·二柄》:「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漢書·馬廖傳》:「吳王好劍客,百勝多瘡瘢,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掌中輕:據說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身體輕盈,能在掌上翩翩起舞。這是一種誇張的形容。《飛燕外傳》:「趙飛燕體輕,能為掌上舞。」腸斷:形容極度悲痛。一作「纖細」。 ⑷揚州夢:作者曾隨牛僧孺出鎮揚州,嘗出入倡樓,後分務洛陽,追思感舊,謂繁華如夢,故云。 ⑸贏:一作「占」。青樓:唐以前的青樓指青漆塗飾的豪華精緻的樓房,這裡指歌館妓院。南朝梁劉邈《萬山見採桑人》詩:「倡妾不勝愁,結束下青樓。薄倖:相當於說薄情。 [2] [3] [4] 白話譯文 困頓江湖飲酒作樂放縱而行,攬着美人細腰醉看歌舞輕盈。 揚州十年好像做了一個大夢,只落得青樓薄情負心的聲名。 [2] 創作背景編輯 此詩當作於杜牧在黃州刺史任上,為追憶十年前的揚州歲月而作。杜牧於文宗大和七年至九年(833-835年)在淮南節度使牛僧孺幕府任推官,轉掌書記,居揚州。當時他三十一、二歲,頗好宴遊。他在揚州期間,與青樓女子多有來往,詩酒風流,放浪形骸。故日後追憶,乃有如夢如幻、一事無成之嘆。 作品鑑賞編輯 整體賞析 這是詩人感慨人生、自傷懷才不遇之作,並非如某些文學史所論遊戲人生,輕佻頹廢,庸俗放蕩之什。 黃東雷書法《遣懷》 黃東雷書法《遣懷》 詩的前兩句是昔日揚州生活的回憶:潦倒江湖,以酒為伴;秦樓楚館,美女嬌娃,過着放浪形骸的浪漫生活。「楚腰纖細掌中輕」,運用了「楚靈王好細腰」與「趙飛燕掌上舞」兩個典故。」從字面看,這兩個典故,都是誇讚揚州妓女之美,但「落魄」兩字透露出,詩人很不滿於自己沉淪下僚、寄人籬下的境遇,因而他對昔日放蕩生涯的追憶,並沒有一種愜意的感覺。 「十年一覺揚州夢」,這是發自詩人內心的慨嘆,好像很突兀,實則和上面二句詩意是連貫的。「十年」和「一覺」在一句中相對,有「很久」與「極快」的鮮明對比感,愈加顯示出詩人感慨情緒之深。而這感慨又完全歸結在「揚州夢」的「夢」字上:往日的放浪形骸,沉湎酒色;表面上的繁華熱鬧,骨子裡的煩悶抑鬱,是痛苦的回憶,又有醒悟後的感傷。這就是詩人所「遣」之「懷」。忽忽十年過去,那揚州往事不過是一場大夢而已。「贏得青樓薄倖名」——最後竟連自己曾經迷戀的青樓也責怪自己薄情負心。「贏得」二字,調侃之中含有辛酸、自嘲和悔恨的感情。這是進一步對「揚州夢」的否定,可是寫得卻是那樣貌似輕鬆而又詼諧,實際上詩人的精神是很抑鬱的。十年,在人的一生中不能算短暫,而詩人卻覺得自己卻一事無成,絲毫沒有留下什麼。這是帶着苦痛吐露出來的詩句,有一種意在言外的情緒。 前人論絕句嘗謂:「多以第三句為主,而第四句發之」(胡震亨《唐音癸簽》),杜牧這首絕句,可謂深得其中奧妙。這首七絕用追憶的方法入手,前兩句敘事,後兩句抒情。三、四兩句固然是「遣懷」的本意,但首句「落魄江湖載酒行」卻是所遣之懷的原因。前人評論此詩完全着眼於作者「繁華夢醒,懺悔艷游」,是不全面的。詩人的「揚州夢」生活,是與他政治上不得志有關。因此這首詩除懺悔之意外,大有前塵恍惚如夢,不堪回首之意。 [5-6]

名家點評

唐末高彥休:牧少雋,性疏野放蕩,雖為檢刻,而不能自禁。會丞相牛僧孺出鎮揚州,辟節度掌書記。牧供職之外,唯以宴遊為事。……又自以年漸遲暮,常追賦《感舊》詩曰:「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唐闕史》)

明代陸時雍:情至,語自耿耿。(《唐詩鏡》)

近代鄒弢:亦風流,亦落拓。後人謂小杜憶妓,多於憶民,大約指此。(《精選評註五朝詩學津梁》)

近代周詠棠:韻事絕調。(《唐賢小三昧集續集》)

近代俞陛云:此詩着眼在「薄倖」二字。以揚邵名都、十年久客,纖腰麗質,所見者多矣.而無一真賞者。不怨青樓之萍絮無情,時反躬自嗟其薄倖,非特懺除綺障,亦待人忠厚之旨。(《詩境淺說續編》)

近代劉永濟:才人不得見重於時之意,發為此詩,讀來但見其傲兀不平之態。世稱杜牧詩情豪邁,又謂其不為齪齪小謹,即此等詩可見其概。(《唐人絕句精華》)

=作者簡介

杜牧(803-853),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太和二年(828年)進士,曾為江西觀察使、宣歙觀察使沈傳師和淮南節度使牛僧孺的幕僚,歷任監察御史,黃州、池州、睦州刺史,後入為司勛員外郎,官終中書舍人。以濟世之才自負。詩文中多指陳時政之作。寫景抒情的小詩,多清麗生動。人謂之小杜,和李商隱合稱「小李杜」,以別於李白與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1]

杜牧的文學創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詩、賦、古文都身趁名家。杜牧主張凡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對作品內容與形式的關係有比較正確的理解。並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長處,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風貌。杜牧的古體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題材廣闊,筆力峭健。杜牧的近體詩則以文詞清麗、情韻跌宕見長。他的古體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題材廣闊,筆力峭健。他的近體詩則以文詞清麗、情韻跌宕見長。七律《早雁》用比興托物的手法,對遭受回紇侵擾而流離失所的北方邊塞人民表示懷念,婉曲而有餘味。《九日齊山登高》卻是以豪放的筆調寫自己曠達的胸懷,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詩歌的總的趨向是藻繪綺密,杜牧受時代風氣影響,也有注重辭采的一面。這種重辭采的共同傾向和他個人"雄姿英發"的特色相結合,風華流美而又神韻疏朗,氣勢豪宕而又精緻婉約。[2]

視頻

xxxxx

參考資料

  1. 杜牧生平介紹 習古堂國學網;
  2. [https://www.360kuai.com/pc/993b925eb25162804?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杜牧20首經典唐詩,意境深邃,千古流傳 ] 網易雲音樂,發布時間;2020-0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