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遺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遺案[ yí àn ]指遺留下來尚未了結的案件。[1]

[]

杜預 《序》「舊史遺文,略不盡舉」 唐 孔穎達 疏:「舊史已沒,策書遺留,故曰遺文。」《西遊記》第三十回:「我父王不是馬掙力戰的江山,他本是祖宗遺留的社稷。」 駱賓基生與死》:「突然他發現身邊汽車輪所遺留的軌跡,他迅速地爬起來。」

杜預(222年-285年),字元凱,京兆郡杜陵縣(今陝西西安)人,魏晉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明朝之前唯一一個同時進入文廟和武廟之人。曹魏散騎常侍杜恕之子。太康五年(285年)逝世,終年六十三歲,追贈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諡號為成。

初為尚書郎。泰始中,守河南尹,轉秦州刺史,再拜度支尚書。在任七年,損益萬機,朝野稱美,號「杜武庫」。咸寧四年(278年),拜鎮南大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次年,與王濬等連表請求攻吳。旋即分路進兵,他率一軍南進。六年,取江陵,王濬從武昌順流直趨建業,孫皓降。後以滅吳功,封當陽縣侯。平吳還鎮,曾修西漢召信臣所築之水利工程,引滍、淯諸水灌田萬餘頃,號為「杜父」。又開楊口(今湖北潛江北漢水南岸),起夏水達巴陵(今湖南嶽陽)千餘里,以通漕運。

著有《春秋左氏經傳集解》、《春秋釋例》、《盟會圖》、《春秋長曆》、《女記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