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道長(張興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道長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道長》中國當代作家張興海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道長

這個人,我開始稱他為道人,繼而呼之為道士,後來又尊之為道長。雖然他已經聲名顯赫,譽滿天下,我依然順口順心地稱他為道長。

回想起來,最早見他,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其時我在陝西省周至縣廣播站當記者,去縣政協召開的會議採訪,想不到遇見一位打扮奇特的「異人」:玄青色布袍,白色長筒雲襪,腳蹬青布十方鞋,頭戴扁平混元帽,黑楂楂絡腮鬍須包裹着清癯臉膛,一直抬頭挺胸正襟危坐,顯出七分莊重三分謙和的神情。他是個道人,一般是在文藝作品中出現,在鄉間小道也能偶爾見到,可是誰能在縣城的會議上見過,而且還坐在主席台上?像我一樣,不少人饒有興致地望着他,私下交頭接耳議論紛紛。有人說這個人身上堆滿了傳奇故事:文化革命中用神奇的掩埋法保護了道觀珍貴文物;會使槍弄棒,精通武當功夫,飛檐走壁刀槍難入;諳熟八卦,能掐會算,誰家丟了牛走失了孩子就找他求助。關於他的出家,人們說得更玄:原籍甘肅天水,7歲入私塾讀書,19歲到隴縣龍門洞道觀遊覽,看見一條通身金黃的巨龍從洞口飛出,似在向他召喚,便毅然滅了塵世俗念,皈依道門;幾年後來樓觀台道院掛單,見老子祠飛檐下掛着「其猶龍乎」匾額,心思大動,又在這兒參道拜師。此人精通陰陽,頗有神通,今後可能要「飛龍在天」哩!

出於好奇,加上奉命要寫政協委員風采,我很快就去秦嶺北麓的樓觀台,採訪擔任道觀監院(俗稱道長)的任法融先生。時逢五月初夏,秦嶺北坡疊峰聳翠,處處綠樹籠罩,嵐煙裊裊。樓觀台得天獨厚,山麓有意向平原伸出這麼外凸的一個土丘,顯眼地矗立成幾百米高的圓柱體,顯然是一個天然瞭望台。以森森古橡樹為植被的這座高台,正是2600年前周大夫尹喜結草為樓觀星望氣的地方,樓觀因此而得名。正是他在函谷關遇見偉大思想家老子,把他帶到這裡,請他在台上說經布道,整理聖哲寶典《道德經》,這兒便留下了說經台遺蹟。自此,樓觀成為中國道林張本之地。唐朝初年,唐高祖李淵尊老子為先祖,在此大興土木,修築規模恢弘的宗聖宮,樓觀台遂成為全國很有名望的道教宮觀。關於這些,我雖然早有耳聞,卻一直未曾實地遊覽。正午的驕陽將光輝撒播在高崗周圍古老橡樹的枝葉上,盤旋扶搖的一層層磚石台階也撒滿樹葉間的點點銀光。我拾階而上,在台頂的老子祠見到了任法融先生。他正帶領幾個青年道人修補牆壁。經過文革浩劫,道觀變得千瘡百孔,道人們四散逃命,有的被迫還俗,古建築慘遭破壞,不少房舍場院耕田林地被一些企事業單位占據。不難想象,作為新上任的道長,他的工作多麼忙碌。他還是我前幾天見到的那身打扮,還是那種七分莊重三分謙和的神色,看過我的介紹信後,用濃重的甘肅口音吟詩一般地說:「興波瀾兮海泱泱,張風帆以遠航!張興海君的前程無量喲!」一個風趣的玩笑,一下子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

我在道觀住了下來,才知道道人平日生活的大致情形。像古代雅士一樣,他們把吃飯叫用膳,伙房叫膳房,牆壁地面非常潔淨,糧食蔬菜都是自己出產的。他們的作息極有規律,誦經,譙事,練功,耕作,就寢,按照天干時辰有序進行;拜師,雲遊,交友,著述,羽化,有一套嚴密制度。他們平素生活極其簡樸,一日三餐全是素食,主張節儉,不能有絲毫浪費。和我同桌吃飯的道人,將桌面上拋撒的饃渣菜葉都要撿起來再吃,甚至掉到地上的食物也要撿起來吃了。我問身邊的道人何必這麼吝嗇?他說出家人講究的是自己受苦受難,忍恥含垢﹐苦己利人﹐戒殺戒色﹐以柔弱謙下為表﹐以清靜虛無為內﹐這樣才能修煉自身,感化世人,拯救苦難民眾。仔細想來,他們以如此嚴苛的自律,養成高格極品,所謂道骨仙風,與所在的深山野林相融相諧,自身在高山林海白雲風鶴中陶冶修行,深山野林也蒙上一層神話般的色彩,宗教的意旨情懷就這樣淨化世人的靈魂,也保護了一方一處的山林。

中國道教時而被朝廷看重影響着政治思潮,時而被朝廷拋棄被迫流落民間,不論在朝在野,久而久之,對中國思想文化發展產生了重大作用,因而魯迅先生說:「中國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

這是一個撥亂反正百廢俱興的年月,農村的分地承包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態勢。西安市文聯專業作家賈平凹與和谷來周至採風,對我說樓觀台道觀有位厲害的道人,對老子思想很有研究,想去見識見識。於是,我就帶他們去了。

[1]

作者簡介

張興海,副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西安市群眾文藝創作中心藝術指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