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道河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道河鄉隸屬於湖南省常德市澧縣,地處澧縣最南端,因道水從腹地穿過而得名。全鄉境內山丘平湖地形俱全,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人口15767人。[1]

中文名:道河鄉

行政區類別:鄉

所屬地區:湖南省澧縣

人口數量:15767(2000年)

車牌代碼:湘J

耕地面積:2500畝

概況

澧縣轄鄉。位於縣境南部,道水兩岸。面積68平方千米,人口1.48萬人(2007年?)。轄1個居委會、13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大岩場,距縣城10千米。景點有胡家場新石器時代遺址,烏鴉山戰國楚古墓群,青山始建於唐代的欽山寺

沿革

1956年建道河鄉,1961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面積67.6平方千米,人口1.8萬人,鄉政府駐大岩廠(打岩廠),轄大岩、廖坪、虎山、張家灘、金鴨、仙公、毛坪、白馬、英溪、長木、青山、松林、分水、新建、高堰15個行政村。

2004年,轄天子山居委會和青山、新橋、長木、分水、新建、高堰、大岩、英溪、白馬、毛坪、廖坪、仙公、金鴨、虎山14個行政村。

2005年,1、撤銷原天子山居委會、大岩村,合併組建天子山居委會;2、保留虎山、金鴨、仙公、毛坪、白馬、廖坪、英溪、青山、長木、松林、分水、新建、高堰等13個行政村的行政區劃不變。調整後,道河鄉轄1個社區和13個行政村。

鄉鎮簡介

鄉黨委一班人,克服困難,使全鄉面貌得到了較大的改觀。農村經濟迅速發展,特色經濟正在興起。全鄉有訂單農業7000畝,發展了優質水果、茶樹、花卉、葡萄等特色農業;養殖業收達到1963萬元,占農業收的61%。工業發展迅速,來勢較好。今年全鄉工業招商引資480萬元,新上工業項目1個,其中引資280萬元新上澧縣絲列來絲娟製品有限公司,引資100多萬元擴建佳和服裝廠

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全鄉硬化村級公路35公里,爭取各級政府投資760多萬元,完成磨子坪等4000畝土地復墾工程,籌資10萬元解決山區部分群眾的飲水安全問題。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教育位於全縣前列,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網絡工作體系,全鄉社會安定、大局穩定,人民群眾安居樂業;計劃生育工作連續四年被評為市里人口與計劃生育模範鄉鎮;全鄉廣播電視覆蓋率達100%,無線、有線電話已覆蓋每一個角落。

道河鄉轄:天子山居委會;青山、新橋、長木、分水、新建、高堰、大岩、英溪、白馬、毛坪、廖坪、仙公、金鴨、虎山14個村委會。

2015年,澧南鎮、道河鄉成建制合併設立澧南鎮。

傳統產業

歷史攸久的道河千張道河千張以匹薄味美價廉而揚名省內外,深受廣大食客的喜愛。道河鄉現有傳統手工作坊近20家,機械大作坊3家,其產品遠銷全省各地,每年春節前夕,道河千張產業更是成了搶手貨,生產作坊更是日日夜夜趕製產品,如果不提前預約,是不可能購到真正的道河千張的。由於機械作業遠沒有手工製作精細,傳統手工製作的產品更是供不應求,因而道河千張便成了道河鄉傳統土特產品,市場前景非常可觀。

鄉鎮動態

全力促進農業保險 傾心保護農民利益

農業保險費補貼政策是國家新出台的又一項重要惠農政策,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甚至比種糧補貼給群眾帶來的實惠更多,如果說國家實施種糧補貼政策是為農民利益「錦上添花」的話,那麼可以說,農業保險費補貼政策的實施就是為農民「雪中送炭」。對於這一點,作為去年水災重災區的一名行政負責人,我有深刻的體會。去年7月下旬,由於澧水、道水上游暴雨連綿,道水受澧水拱托和上游水流不暢的影響,出現了44米的高水位,該鄉所轄的毛坪垸不幸漫潰,垸區及鄉境內道水兩岸敞口垸農田遭受滅頂之災,全鄉受災面積5900多畝,其中絕收2560多畝,受災群眾生產生活出現重大問題。由於去年我省救災政策向郴州、永州等水災重點區傾斜,民政救災資金對該鄉受災人口是「杯水車薪」。正當鄉黨委政府為此焦慮萬分之時,在縣政府的大力推動下,中華聯合財產保險公司澧縣支公司及時向我該鄉受災群眾伸出了援助之手,解決農業保險賠保款40多萬元,穩定了災區的民心,確保了該鄉的安定團結和大局穩定。

視頻

最美七道河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