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天長地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天長地久
出自老子的《道德經》中一段原文,全文如下: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中文名 道德經·天長地久出 自道德經 作者 李耳 作者 朝代西周。
作者
李耳(約前580年—前500年之後)(誕辰:西周末年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時),字伯陽,又稱老聃,後人稱其為「老子」。漢族,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今河南鹿邑縣人)。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原文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譯文
天地是長久存在的。天地所以能夠長久存在,是因為它們的運行、存在不是為了自己,所以能夠長久。因此聖人把自己擺在後面,結果自己反而會占先;(危險時)把自己置之度外,結果反而能保全自己。不正因為他不自私嗎?所以反倒成就了他自己的目的。
解析
自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天開始,我們就看到天高懸在我們的頭頂,他雖然高高在上,但他並不自高自大;雖然有時候也會發怒,會在我們的頭頂上電閃雷鳴,但他多數的時候還是晴空萬里、溫文寬厚。他像極了我們的慈父。地則相反,她甘願位居人下,胸懷包容萬物,她默默地承受着眾人的踐踏甚至粗暴,她從不輕易顯示自己的威力,她堅韌、勇敢、無畏,就像我們的母親,一直默默無聞地奉獻着自己的愛,從不奢求回報。他們是那麼地高深莫測,是那麼地深奧玄秘,仿佛離我們很遠卻又離我們很近,我們無法真正地理解他們,但又無時無刻不生活在他們的身體內,無時無刻不在受他們的影響和制約,但這種影響和制約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上一章我們提過,天地不仁,天地對我們是沒有仁愛和恩惠的,所以對我們也就沒有約束。 在我們所能觀察和理解的範圍內,唯有天地是長生不老的,他們無所謂年輕和年老,他們是永恆的,因而人們常常用「天長地久」來表達自己美好的祝願。 為什麼萬物都有消亡的那一天而獨天地壽命悠遠長久呢?老子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即「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久]」。如何理解呢?天地之所以能長生不老,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他們沒有意識、沒有思想,不知道自己在生,沒有生的概念也就無所謂死了。正因為天地沒有意識,壓根就不知道自己正處於生存的狀態,當然也就不會有死亡的到來,所以長生不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天地是按照大道的規律運行的,他們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存在的。 然而,我們人類根據自己的主觀臆斷來理解宇宙萬物,並試圖用自己的智慧改變大道的自然形態,也就是說人類想要成為宇宙萬物的主宰,支配宇宙萬物。我們給宇宙萬物命了名,所以宇宙萬物無不打上了我們人類的主觀印記。老子在第一章中就點明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們自私地將宇宙萬物強加入自己的主觀判斷和命名,就難免會走入理解的誤區,使宇宙萬物失去原本的真意。 聖人知道什麼該為什麼不必為,他們能摒棄人性的弱點——自私,做到謙虛退讓,與世無爭,反而能在眾人中表現出尊貴,而居於人先。他們遵循大道的發展規律,將宇宙萬物的發展變化看成自然而然的,不對萬物強加自己的意志,所以就能與大道共生共存。 我們說天像父,地如母,天地生養了我們,他們還會保佑和懲罰我們。為什麼這樣說呢?當我們違背自然規律的時候,天地會毫不留情地懲罰我們人類的無知,因為天地是嚴格遵循自然規律的,儘管他們遵循自然是無意識的行為,但正是因為遵循了自然的發展規律,所以他們才得以長生不老,這是天道。推而言之,我們人類要想與世長存,就必須遵循天道的根本,心存無私,要經常想着別人,而不唯獨考慮自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擁有自己,才能得到他人的敬重。自私自利雖然能得到一時之小利,但會失去許多成就大事的機會,因而是得不償失的愚蠢行為。 天地之所以長生不死,是因為天地無意識,沒有「生」和「死」的分別概念;聖人的心中沒有「自私」的概念,所以他才能得到真正意義上的「自私」,成就了自己的利益。
出處
《天長地久》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七章。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道德經》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為道教經典,所以有學者認為《道德經》被分為八十一章有明顯的道教的九九歸一的思想,在內容的分割上未免牽強。但道德經前三十七章講道,後四十四章言德,簡單說來,道是體,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慣例而分《道德經》為六十八章,相對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視頻
categorg:+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