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遇蛇記(葉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遇蛇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遇蛇記》中國當代作家葉沉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遇蛇記

我對蛇的心態有點兒和大名鼎鼎的葉公相似,但顯然又好他一些。葉公見到真龍便落荒而逃,而我遇到蛇後是絕不會跑路的,除了些許害怕,更多的則是激動和興奮,甚而至於頗有一些想要親近的感覺——這念頭着實連我自己都嚇了一跳,當然,我是斷斷不會輕易上前冒犯它們的。

細究之下,這種複雜心態的形成應該是和自小以來幾次遇到蛇的經歷有關。

第一次見到蛇並留下初步印象的,大約是在四五歲時。那個年月生活困難,時任公社豫劇團業務團長兼首席教師的父親便派人將我接了去,隨着他在劇團生活,也算是為守在家裡的母親減輕一些負擔。

那天沒有演出任務,一向特別寵我的幾個小叔小姑們便照例帶我出去遊玩,不覺來到了公社林場外的河邊。其時,正值暮春時節,輕風拂面,四野遼闊,岸柳吐綠,水聲泠泠,清澈的小河裡游魚、青蛙、蝌蚪等隨處可見。一位向來貪玩的小叔拿着一根竹杆兒,走走停停,不時用竹竿在水草里撥來搗去。忽然他動作慢了下來,神情極是專注,小心翼翼地將竹竿探進水草深處,然後猛地向身後甩去,一條黑亮的小蛇蜷曲着飛出水面,「啪」地落在河灘上。小叔用竹竿靈活地撥弄幾下,那小蛇便乖乖地爬伏到竹竿上不敢大動了。

看到小蛇如此可愛,我歡叫着飛奔過去,伸手便要抓來玩。小叔連忙攔住我說,小心它鑽進你的肚子裡,快把嘴巴捂上——我嚇得趕緊用兩隻手捂住嘴巴。他又說,不行不行,還有眼睛,還有耳朵,還有……

我頓時慌了神,兩隻手顧此失彼、捂之不及,便「哇」地大哭起來。一位小姑連忙把我摟在懷裡,邊哄我邊沖小叔笑着啐罵。我這才明白小叔是在惡作劇,但自此心裡便留下陰影,對蛇產生了一絲潛在的懼意。

其實,我們那一帶的蛇如花股蛇、青水漂、菜花蛇等,大都性情溫和且無毒,主要以老鼠、蛙類、雀卵等為食,通常不會主動攻擊人的。後來的日子裡,我和夥伴們經常在田間地頭、河溝樹林等處遇到蛇,有時竟也會捉住撥弄一番,然後任其遁去。倘或有人想要加害它們,比如用小鏟子對它們「斬首」或「斷尾」,我一般都會出手阻攔。

印象最深的一次遇蛇經歷,至今想起來還心有餘悸,然而也頗有幾分奇幻的色彩。

七歲那年的夏天,正是農曆六七月間。那時鄉下還沒有電,尚不知電扇和空調為何物,酷暑難當之際,一般人家晚上大都在屋裡席地而眠,藉助地底透出的涼氣清爽身心。我們家自然也不例外,而且我家的老屋是太爺爺一輩蓋下的,磚包土牆,半草半瓦的屋頂,頗有一些年頭了,睡在地面上極是陰涼。

那晚,勞累了一天的家人們早早便熄燈睡下了。彼時,屋外月色如水,蟲聲唧唧,屋裡則一團漆黑,父親鼾聲如雷。半夢半醒之間,我只覺肚子上一道冰涼緩緩划過,便下意識地伸手摸去,一下攥住一條翻滾蠕動的棍子一樣的東西——蛇!我瞬間驚醒,卻既不敢動身又不敢喊叫,腦子裡一片空白和麻木。那條蛇掙扎着纏繞在我的手臂上,我則本能地死死抓緊手中的部分,心裡默念着「天快亮吧,天快亮吧」——不知何時又沉沉睡了過去······

一覺醒來,天色已經大亮,睜眼看去,手裡空空如也。回想夜裡發生的事情,似夢非夢,亦真亦幻,實在恍惚得很,便講給父親母親聽。父親抓起我的右手放在太陽光下讓我伸開:幾粒細小的鱗片閃着彩光,一股腥氣直衝鼻孔······

據老輩人講,家蛇是鎮宅之神,象徵着吉祥平安,當然是不會咬自家人的。因為未被所噬,我又平添了幾分對蛇的好感和親近。饒是如此,母親還是嚇得不輕,趕忙買來香燭紙錢等,跪在堂屋裡很是禱告一番。

大約一個月後的一天中午,全家人正在屋裡吃飯,突然「啪」的一聲,從房樑上掉下一條花股大蛇來,足有三尺多長,姐姐嚇得尖叫一聲跑了出去。父親則不顧母親的阻攔,拿起鐵杴三五下把蛇鏟為幾段,然後扔到村外的水塘里去了。說來也怪,不久,母親便生了一場大病,在床上躺了足足十多天才逐漸痊癒。現在想來,這許是膽小的母親自己把自己嚇出病來也未可知。

神蛇顯靈之說固不足為信,但自古以來蛇在國人心目中的存在感之強卻是不可否認的,幾乎影響着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文學藝術。 無論是《山海經》、《搜神記》還是《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亦或是西方的神話經典,其中關於蛇的故事和傳說不勝枚舉,給人以無限的遐想,關於蛇的詞彙成語等也比比皆是。「美女蛇」便是一個與「狐狸精」相比不遑多讓的的著名形象,雖然這兩個詞都深為家庭主婦們所咬牙切齒,但在心懷覬覦的男人們心裡則恐怕是另外一種感受了。許仙固然逃不脫白素貞的套路,白孝文也沒能過得了田小娥這一關,至於眾多凡夫俗子,我實在不知道會有多少人在邂逅蛇妖姐姐、狐仙妹妹時,抵抗力自願降為零,「縱被無情害,不回頭」。

如此看來,「美女蛇」一詞與其說是對「魔女」們的詛咒,倒不如說是對蛇類的褒獎與抬愛了,靈蛇有知,想必也會「與有榮焉」吧。

最近的一次遇到蛇已是在焦作市上中學的時候了。那年國慶節和幾個同學一塊兒去遠郊山里遊玩,其間,發現一處雜草叢生的廢棄院落,我獨自信步走入,看到正屋外牆有石階可通向屋頂,便打算拾級而上。抬頭間,猛然看見一條青灰色的大蛇正橫臥在中間的石階上,覺察到有人迫近,它瞬間將頭高高昂起,這樣相對僵持着,誰也沒有退讓的意思。那時我已經看過戲曲電影《白蛇傳》,李炳淑近乎完美的女神形象正深入我心,而且當時也正對《聊齋志異》讀得入迷,於是對眼前的大青蛇便產生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來。然而奇蹟終未出現,在相持了約一分鐘後,大蛇從容不迫地順着階隙慢慢隱去,留下自失的我呆立良久,才怏怏而歸。

及至立業成家,居住在鋼筋混凝土澆築而成的城市裡,與蛇不期而遇的機緣便徹底失去,它們似乎真的也都羽化成仙一樣隱遁無蹤了······

今年春上到南方造訪,被友人拉着去了當地一家頗負盛名的酒樓。友人點了一道叫做「三蛇羹」的特色菜,端上桌時,鮮香撲鼻,色味俱佳。一試之下,果然胃口大開。停箸舉杯之際,忽然想起「心如蛇蠍」這個形容極惡之人的成語來,環顧諸君淋漓酣暢、大快朵頤的樣子,不覺啞然失笑。聯想到現實生活之中,有時人性之兇險殘酷,又何止百倍於蛇蠍。倘若靈蛇有知,是否會大鳴不平,繼而也創造出一個「心如人獸」的成語來呢?

呵呵,着實挺諷刺的。 [1]

作者簡介

翟明輝(葉沉),中原布衣,蓬門子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