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通海豆末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通海豆末糖雲南通海歷史悠久的傳統產品,以「香、甜、酥、脆,入口無渣。」著稱,選用優質黃豆作為主要原料,另加白糖、飴糖等精工製成。層薄如紙,色白如乳,食用起來,甜而不膩,松酥、香脆 ,十分爽口。通海縣名特產品,當數豆末糖[1]



歷史文化

豆末糖相傳為蒙古鐵騎所創。驍勇彪悍的蒙古鐵騎在長期征戰、遠程奔襲中,不能攜帶更多的食物,只好將青稞大豆搗成面與潮濕的紅糖放在乾糧袋內。顛簸中,炒麵將紅糖一層一層裹起來形成塊狀,此為豆末糖之雛形也。公元1252年,元世祖忽必烈率部南征,屯兵曲陀關統轄南疆,此糖遂流入通海,製作工藝由當代名師代代相傳改進提高。蒙古族大軍入雲南後,他們同樣喜歡用它作零食。在他們的駐地,這一做法簡單的零食,逐漸為其他民族所效法,大家也樂意用它作為上山下海勞作完後充飢的乾糧。就這樣,在輾轉相傳中,人們不斷加工改進,終於成了一種美食,被人們冠以「豆末糖」之名。清中期,豆末糖製作業(原河西縣九龍鎮)批量生產,一時聞名遐邇。時至今日,已逾七百五十餘載,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現在,豆末糖已經由家庭作坊手工生產發展成為糕點廠機械生產。並且走向省內外,走出國門,遠銷到東南亞各國[2]


做法

原料:水20-23kg、飴糖4.5-6kg、黃豆粉75-100kg、花生粉20-30kg、芝麻粉10-20kg、麥芽糖35-50kg、植物油0.3-0.5kg、雙歧因子0.2-0.8kg、木糖醇2.5-4kg。
用雲南特有的大豆,經過精心挑選、焙烤、粉碎,配以當地生產的飴糖和其他物料,經高溫熬製、糖膏與豆末多次摺疊、精心製作而成,在雲南已有數百年生產歷史。產品豆香濃郁、酥鬆可口,口感比酥糖還酥,在國內獨樹一幟。該產品特點:酥層越多,產品就越酥。當地傳統的生產方法,糖的酥層可達到18層,產品酥層少,產品就難酥鬆,口感就不佳[3]


視頻

詩意的美食: 不止好吃還神奇的豆末糖, 怎樣包上30層糖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