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通江縣文峰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通江縣文峰鄉,地名,在中國較常見,有:1、四川省通江縣文峰鄉;2、江西省尋烏縣文峰鄉;3、湖北省竹山縣文峰鄉;4、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文峰鄉;5、河南省舞陽縣文峰鄉。[1]

2020年5月2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決定撤銷文峰鄉。

中文名: 文峰鄉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

電話區號: 0827

面 積: 39.93平方千米

人口數量: 7600人(2017)

車牌代碼: 川Y

概況

文峰鄉位於四川省通江縣城南部,為通平兩縣交界處。鄉政府設於復興場,距縣城62公里,居北緯31o°42′,東經107°21′。東約12公里同平昌縣筆山鎮相鄰,南約13公里與平昌縣邱家接壤,西約4公里、北約3公里與鐵佛鎮瀕臨。西北隔米家河與鐵佛鎮相望。舊名復興場,清代即有市場,取廢而復興之義命名。1951年置復興鄉,1981年更名文峰。全鄉幅員面積為39.93平方千米,平均海拔800米;共轄8個村、49個農業合作社,29名村委幹部,其中村支部書記、村主任兩職一肩挑1人,29人均兼職社長;總人口7600人(2017);林地11310畝,草地12945畝,荒地8115畝,水域1140畝,沙灘 157.5畝;耕地11252畝,人均1.01畝,其中田7152畝,土4158畝,坡度25度以上的土627畝;有效灌溉面積8536畝,占耕面積的75.9%。政府所在地街道 3 條,常住人口 3300 人。年平均氣溫 17.2 ℃ , 降水量 880.7 毫米 ,無霜期 280 天左右。

基礎設施建設

(1)、水。文峰自古以來是全縣最缺水的地區之一,「十午九旱」是該鄉缺水情況的真實寫照。近年來,該鄉抓住第一、第三期人飲解困項目實施的機遇,採取因地制宜,窖引結合的方式解決人畜飲水困難,並於2002年投資40餘萬元啟動文峰集鎮自來水廠建設和供水管網建設, 一舉解決了集鎮缺水問題。

(2)、電。全鄉於2000一一2003年先後完成了高低壓線路改造,完成了40個台區改造,新增1個台區,農村電價執行0.508元/千瓦。

(3)、路。文峰已形成以201省道為軸線,以文鐵(文峰一一鐵佛)、文筆(文峰一一平昌縣筆山鎮)公路為骨架,以村組公路為支撐的公路網絡,全鄉鄉村公路總里程達250公里。

(4)、集鎮。文峰集鎮以復興村為中心,是政府機關及鄉直單位所在地,集鎮內已完成街道硬化、下水道工程和自來水廠建設工程,集鎮可容納5000人以上。

(5)、文峰鄉場鎮面積0.3平方公里,有信用社、食品站、學校、供銷社、醫院、計劃生育辦、獸防站、糧站等單位。街道全長1400米、寬8米,皆用碎石鋪成。街道已建好三個垃圾池。全鄉共有小型水庫3座,山坪塘67口,微水池23口,人工井1256處,基本滿足了人們日常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鄉內交通方便,北經茶園、金山兩村至片區中心鎮——鐵佛,全長19公里,其中6公里已建成柏油路,13公里是四級標美泥碎路,南經羅亭村至曲濱鄉4公里、東經營盤和東山坪兩村至平昌縣筆山鎮12公里、經營盤和土門至平昌千秋2公里、土門至筆山鎮12公里均系四級泥碎路,鄉內社社通公路,履蓋農戶率達91% ,鄉內有農巴車2輛(文峰到通江),農村客運麵包車數輛(文峰到鐵佛)。農網改造率100% ,有線電視入戶率87%。

特色資源

(1)、山場資源。文峰鄉現有山場面積21.l萬畝。可開發山場面積18萬畝。主要分布在中溝、長坪、輕土坪、太河、迎東等村。

(2)、水面資源。主要是霍河水庫水面、堵河河面、境內山塘、水庫水面,總面積達5000畝,分布在輕土坪、中溝、滾子嶺、東欽、塘灣、付家坪。

(3)、礦產資源。境內有石煤、石灰石、硫磺、綠松石、鈮稀土等礦產。石煤分布在付家坪、迎東等村。綠松石分布在皇城、中溝等地。石灰石、硫磺分布塘灣、迎東等村。鈮稀土分布在輕土坪村。

(4)、水能資源。境內有化峪河、霍河、新河三條主要河流,三條河流由東向西匯入堵河,河流水量充沛,流經深山峽谷,水能蘊藏量大,較為突出的霍河, 已被列入堵河梯級開發範圍之列

鄉鎮建設

文峰鄉本着「方便群眾,利於生產,服務經濟」的指導思想,把公路建設當作一項民心工程長抓不懈。同時,創新思維,積極探索鄉村公路建設新路子,保證了文峰鄉境內的公路建的成、管的好、用的廣。

未雨綢繆先規劃。為了防止公路無序建設和浪費資金,文峰鄉黨委、政府未雨綢繆,搶先一步對全鄉道路建設進行了科學規劃。規劃時,重點考慮了全鄉的經濟格局、人口分布和地形特點等因素。在此基礎上,經過實地考察,多次研究,最終確定了建成轄區北部兩縱三橫、南部兩橫一縱的鄉級主幹道格局的規劃。同時,積極對村村通道路進行進一步修補,確保村級輔道與主幹道相為呼應。

千方百計搞建設。藍圖繪就以後,文峰鄉黨委、政府就狠抓落實,想方設法要把道路修起來。一是向上爭取項目,加大跑部進廳力度,協調各種關係積極申報公路建設項目。在申請公路建設項目過程中,鄉黨委、政府充分發揚了持續不斷、長期作戰的精神。如正在修建的郭(墳)烏(烏金陳)路建設項目就是歷屆黨委政府經過數年不懈努力才最終申報成功的。該路段全長6.1公里,投資200多萬,建成後將徹底解決沿線10個行政村近萬名群眾出行難的問題,為發展農村經濟和生產注入活力。二是廣泛發動本鄉外出創業成功人士捐資修路。近年來,在鄉黨委、政府的精心組織和引導下,本鄉「有財之士」已累計捐贈錢物100餘萬,幫助建設和修補道路15公里,完善了村級公路體系。

建章立制重養護。如何跳出「今年修,明年壞」、「頭年建,二年修、三年走着晃悠悠」的怪局,鄉黨委、政府積極思考,敢於探索,決心在公路上養護上做文章。一是建立公路養護站。結合縣裡的相關精神,抽調精兵強將充實到養護站,對全鄉公路進行不間斷的巡邏,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用小修小補保證道路完好暢通。二是按照誰受益誰養護的原則,按照一定的標準把道路分包給沿線的村,由村里負責本村路段的養護。文峰鄉31個行政村已經配齊了31個公路管護員,配備率達100%。三是加大對廣大群眾進行公路養護方面的知識宣傳,讓群眾知道道路來之不易,進而自覺地養護道路。

文峰鄉已建立了覆蓋、輻射全鄉的鄉村公路網絡,切實改善了文峰鄉鄉村公路交通環境,為今後鄉村客貨流通和公路等級的進一步提高奠定了良好基礎。進一步調動了廣大人民群眾參與農村公路建設的積極性,營造了全鄉幹部關心支持、廣大群眾投工投勞、鄉村組群眾協調配合大幹鄉村公路的良好氛圍。切實煅練了文峰鄉的交通建設、管護隊伍,提高了交通建設施工管理和質量監督水平,在鄉村公路建設實踐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也為文峰鄉基礎設施的改善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必將對文峰鄉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黨建工作

鄉黨委積極創建「五好」黨委和「五好」黨支部,認真開展幹部作風教育整頓,切實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基層組織建設,加強了黨的向心力、凝聚力、戰鬥力, 2004 年 3 月被縣委評為「五好鄉鎮黨委」。

視頻

通江縣文峰鄉金山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