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通州橋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通州橋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通洲橋位於梅江鎮塔山腳村,橫跨梅溪,為古時金衙通往嚴州的咽喉。原為木橋,建於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嘉慶五年毀於洪水,光緒十二年(1886年)易木為石。六墩五孔,圓弧形石拱廊橋,橋身全長84.8米,橋面寬4米,拱券矢高8米,淨跨9米,橋墩用條石砌出分水金剛雁翅牆,拱券為縱聯砌置結構。橋面用條石鋪凳,兩側設條石護攔,橋上建廊屋二十一間,兩端為重檐歇山式門樓,中懸通州橋匾,橋中部設重檐歇山頂神龕。通州橋造型敦厚堅實,橋屋飛檐翼角,雕樑畫棟,疊落有致,如長虹臥波,是省內古橋樑中的一種類型,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

目錄

基本內容

通州橋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通州橋橫跨梅溪,是古代金華.義烏必經要道。據蘭溪縣誌記載:康熙年間是一座木橋,乾隆二十三 通州橋圖冊(9張) 年改為石橋,嘉慶五年被洪水衝垮暫布木橋,道光三年重築水榭二十一間,橋長八十公尺,寬四公尺,六垛五洞,青石橋面,石欄高一公尺,風雨堪遮,下臨百尺之長波,淺深無慮。解放後,黨和人民政府曾兩次撥款修葺,本地民眾積極募款資助。一九八二年八月二十九日蘭溪縣人民政府將「通州橋」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九九七年八月二十九日被浙江省公布為省文物保護單位。

通洲橋堍有200餘年古樟數棵,遊人走上廊橋憑欄遠眺,在欣賞周邊原生態的田園風光時,也似乎走進了一個歷史名人的長廊,這裡深厚的人文積綻孕育出一代又一代的才俊:宋代戶部尚書梅執禮、工部尚書錢遹、元代文學家柳貫、明代「開國文臣之首」宋濂、清代旅日高僧東皋心越禪師,近代作家曹聚仁和當代畫家方增先等,都是從廊橋上走向世界的。[1]

參考文獻

  1. 家鄉的通州橋豆丁網,201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