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逃離(唐仿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逃離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逃離》中國當代作家唐仿萍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逃離

新風尚包裝廠的筆試現場:靜靜的考場鴉雀無聲,所有考生都低着頭,認真答題。三位面色冷峻的監考官在考場來回巡查,這三位監考官中有一位女士、一位沒帶眼鏡的男士和一位帶眼鏡的男士。

萬靜正在專心答題,突然,他發現那位戴眼鏡的監考官在她右側的一位考生面前停頓了下來,許久都未走開,萬靜不禁有些好奇的把頭輕輕向右移,哇,她驚奇地發現那位戴眼鏡的監考官正在給那位女孩子指點着什麼,轟的一下子,萬靜的腦袋炸開了鍋……

此時,一陣微風拂面而來,萬靜一下子看到了它的顏色,那是一股濃黑,愈來愈烈,鋪天蓋地而來,以排山倒海之勢而來,勢如破竹,銳不可擋。萬靜不由得深深的打了個寒顫,在這盛夏的里。

當天夜晚,萬靜失眠了。她的腦海中一幕一幕的回放着考場的鏡頭,而且,她越是想忘記,卻事與願違的湧現出越來越清晰的畫面,這一切,簡直令她頭痛欲裂。她迷失了。

那麼,是大膽的說出真相,還是裝作沒看見,萬靜陷入了極度的痛苦掙扎。幾番思索之後,萬靜選擇了前者。

萬靜禁不住熱血沸騰的將此事講了出來。

讓她始料未及的是,在新風尚包裝廠的面試現場,十多位面試主考官就此事對她發起了異常猛烈的進攻。

首先發言的是該廠的總師馬總,他拍案而起,嚴厲批評萬靜說招聘考試有人作弊一事,他說,這場考試是公平、公正、公開的,從招聘廣告開始,到報名、筆試環節,每一個過程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大家都有目共睹的。可是你,卻張口閉口說筆試現場有人作弊,簡直是豈有此理。

一陣風吹來,將辦公室的百葉窗打得啪啪作響。辦公室一下子陷入了短暫的停頓。可幾秒鐘之後,萬靜還沒回過神來,馬總就指着萬靜,厲聲說,你說我們作弊,那麼我告訴你,現在,你就把他給我找出來。我可以明明白白的告訴你,我們單位所有中層以上幹部都在,並且,我還可以告訴你,這其中,就有那天的全部的監考者,你給我指出來,他是誰?

萬靜從未見過如此慘烈的提問,她有些忐忑的環顧了一下所有的考官,自然,所有的人都對她怒目相視,讓萬靜腿有些發軟,可萬靜還是不顧一切的仔細的找了兩遍,然而,卻還是沒有發現那天在場監考的那位戴眼鏡的男考官。

於是,萬靜搖搖頭。

誰料,這時候,該廠的黨委書記冬書記馬上像一顆衝天炮一樣站了起來,厲聲責問她,既然沒有人作弊,那她為何要亂說,用意何在,居心何在。

這時的萬靜很快陷入了一種兵臨城下的恐慌,此時,她想到了刑場上的江姐。於是,她抬手攏了一攏耳邊的短髮,整理好思路,侃侃而談。

於是,萬靜在眾目睽睽中發出了這樣的聲音: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我以一名共產黨員的名義發誓,我所說的句句是實。於是,她當着新風尚包裝廠所有中層以上幹部的面,將那天看到的事實又陳述了一遍,並且,她說,如有半句假話,她寧願接受最嚴厲的懲罰。

也許是萬靜的這番話深深的震動了大家,剛才發問的兩位漸漸的進入了平靜,會議室靜極了。太安靜了,出奇的靜。此時的萬靜,她甚至能聽到自己激動有力的心跳。

還是設計部的張主任打破了沉默。他問萬靜,你怎麼想起要來我們廠的呢?

看來,真正意義上的面試開始了,準備充分的萬靜遊刃有餘的回答了所有的面試考官的問題

最後,會議室響起了熱烈而持久的掌聲。

這意味着什麼,難道是面試通過了,可……

萬靜有些迷茫。

也許是從小酷愛包裝的萬靜的作品獲得了眾多考官的青睞,也許是萬靜對包裝的詮釋征服了眾多考官的心,也許是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原因,萬靜終於如願跨入了新風尚包裝廠,她成為了該廠設計部一名設計員。 設計部的張主任是一位可親可敬的老者,他曾有許多作品在國內包裝界獲獎,在產品包裝設計界頗有名氣,他看了萬靜的應聘作品以後對萬靜寄予厚望,而萬靜也因此而激發了無比的熱情,開始投入到自己衷心熱愛的包裝設計工作中。功夫不負有心人,萬靜的設計作品在一片讚譽聲中粉墨登場。

一天,張主任鄭重其事的告訴萬靜,我準備把你培養成為我廠的首席設計師。面對張主任的鼓勵,萬靜有些欣喜若狂,更加努力的投入到工作中。

萬靜的作品頻頻亮相,萬靜是多麼的幸福啊,萬靜也因此而有些洋洋得意了。她有時會在電梯裡哼唱兩句,有時會在走廊上高歌一曲,有時會在接電話時發出稍大些的說話聲音。

而此時,還是張主任又把萬靜叫到了辦公室里,他給予了萬靜非常嚴厲的批評,並送了她四個字:韜光養晦。萬靜重重的點了點頭。在張主任的教育下,萬靜還真是進步很快,取得了不少知名包裝界前輩的認可。此時的萬靜有如坐春風感覺

她清晰的看到一股柔和溫暖的七色風,正慢慢的向她靠近。

然而有一天,萬靜在樓梯口意外的看到了在新風尚包裝廠的筆試現場為坐在她右側的那位女孩子指點的那位戴眼鏡的監考官,正和學經營的吳波在竊竊私語。萬靜突然記起那位戴眼鏡的監考官是她們在開職工大會時主持大會的廠辦主任,最近還有消息傳出,這位廠辦主任就是黨委冬書記首選的接班人。然而萬靜卻並沒將此事放在心上。

張主任到了退休年齡,學經營的吳波被莫名其妙的提升為設計部主任。辦公室里炸開了鍋,學經營的吳波,他來主管設計部,怎麼能把好作品關呢,要知道,他可是對設計一竅不通呢,更何談管理設計部啊。大家議論紛紛。而萬靜呢,反倒覺得無所謂,每天不都還是周而復始的工作嗎,沒有什麼不同吧。

奇怪的事情卻接二連三的發生了。一個黑色星期五,新上任的設計部主任吳波把萬靜叫到辦公室,告訴她,最近,她的一件包裝設計作品存在很大的問題,說這件作品既沒有思想性,也沒有主題,不知道從這件作品中她究竟想表達什麼含義。萬靜將這件作品的設計理念詳盡的告訴了吳主任,可吳主任卻連連擺手,示意她不要再說了。萬靜大吃一驚的張口結舌,這件作品可是得到張主任首肯的,並有專業從事包裝設計工作多年的一位朋友打電話來說她的那件作品可以去拿獎的。然而,在吳主任嘴裡卻全變了味。同一件作品卻有不同的說法,這究竟是為什麼?而萬靜卻始終不明白。也許,是自己學習不夠吧,萬靜因此開始埋頭學習專業知識,切合實際的開始新的創作

可是,如果要她循規蹈矩的帶着強烈的守舊意識去創作,不加入一點自己的創新意識,一改她的創作初衷,卻是異常艱難。任何一種風格迥異的創作,都需要創新與突破,而不是因循守舊。萬靜痛苦極了。

這時候,萬靜只想着匆忙逃離,抱着一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思想。她開始陷入了彷徨,繼而是大為不解,此時她所想的是她是否到了該掙脫這個包裝的時候呢?可包裝畢竟是她這一生最鍾愛的事業呀!她內心極端的痛苦、矛盾,何去何從,她該如何抉擇,她該如何面對,這一切,在她心裡翻江倒海。

十分熱愛包裝事業的萬靜還是以莫大的勇氣留了下來,可莫明其妙的事情還是頻頻的發生了。有一天,設計部的小張、小鳳和萬靜三人正在聊天,突然冬書記闖了進來,通紅的臉讓人一下子就能覺出他的午餐是用多少酒精包裝起來的,他徑直走到萬靜跟前,對萬靜說,你說我們作弊,到底是誰呢?一邊說,一邊挺着個脖子,通紅的脖子上根根青筋暴露,一雙含血的眼睛盯着她。

萬靜還從來沒有見到過一個喝過如此之多的酒後如此說話的人,小張,小鳳都一臉驚詫的望着她,就好像到今天才認識她。冬書記走後,同事小鳳打趣的說:「瞧,我們的冬書記喝過酒以後可真平易近人哪。」而同事小張則有些嚴肅的告訴她,以後可要當心呀!

而此時的萬靜卻心如刀絞般難受,她是看到了不該看到的一幕,可已是事隔多年,為何還是有人牢牢揪着她不放,明明她看到的是事實呀,其實憑心而論,為了廠里的團結,自從她正式進廠以後,她可是未曾提及過那件事呀!難道非要趕盡殺絕不可嗎?

萬靜很快就排除了這種想法,因為她知道,冬書記是喝多了,自己權當是一切沒有發生過不就行了。

又是一個黑色星期五,萬靜又被吳主任叫到辦公室,吳主任大發雷霆,說她最近的作品屢屢的標新立異,譁眾取寵。然後,吳主任大為光火的扔出一個小火柴盒,告訴萬靜,以後的創作就以這中規中矩的火柴盒為標準,不准再生異端。

萬靜含着眼淚把這個老式的火柴盒拿在手裡,看樣子,這個火柴盒就是吳主任對她的工作要求,他的意思她再也明白不過了,要求她必須沿襲古老的包裝,再也不能獨樹一幟了。

這可真是要了萬靜的命,萬靜一生所想追求的就是一個自我,為了作品飽含自我元素,她可是熬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呀!為了創作與眾不同的作品,她的青春,她的熱血,都奉獻在自己日常的工作中。可吳主任竟然要求她歸於平庸,這可不是她的作風,這時候,萬靜的眼中又浮動着早已退休的張主任那雙充滿了希冀的眼睛,為了自己心愛的包裝設計事業,萬靜決定堅強的走下去。

然而,這說着容易,可是做着卻是那樣的艱難,因為她的慣性思維不允許她這樣做,過去她不是,現在她更不想,她終於還是冥思苦想,設計了一個很有創意的作品。

沒想到,這個作品卻被吳主任打入了十八層地獄。

後來,萬靜將她的這件閒置作品投入另一家包裝設計公司,卻被這家頗有名氣的包裝廠相中並投入了大批量生產。這多少給了萬靜一絲欣慰,萬靜正在為自己的作品得到了承認而略微有些高興之餘,卻萬萬沒有想到,這在她所在的輕與重包裝廠引起了軒然大波,首先是吳主任站了出來,指責她違反了廠里的紀律。然後是冬書記對萬靜的厲聲責備:你是我廠的設計師,怎麼會公然倒戈給別的廠子做起了設計!萬靜有些委屈的想:我可是先把作品交到了廠里,廠里不用,我才把「打入冷宮」的廢品臨時作了一個廢物利用而已。可是這卻嚴厲的打擊了萬靜,萬靜再也沒敢把作品外投了。

萬靜為了自己熱愛的包裝事業,為了張主任的囑託,她在設計崗位上盡心盡力。然而卻總是事與願違。

在她朝着吳主任為她指定的「目標」前進的過程中,她已開始有些喪失了自我,已成了「邯鄲學步」,可為了生活,萬靜不得不這樣做,畢竟,為了銀行里那天文數字般的買房貸款。天真的萬靜萬萬沒有想到,她正一步一步的走入了有人為她精心編織的陷阱里。

萬靜在艱難中熬過了一天又一天,她是真累呀!她的精心構思的作品不能得到承認,只有在最初作品的一次比一次糟的修改上不停的下功夫,才能得到她的「報酬」,提起這「報酬」,萬靜都覺得心寒,看着改得慘不忍睹的作品,而吳主任卻大筆一揮,通過了。可此時的萬靜心碎欲裂,這樣的日子不知到何時才是一個盡頭。

終於,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萬靜悄悄選擇了逃離,她要帶着殘存的自尊離開這個如此包裝的工廠……

她該何去何從……[1]

作者簡介

唐仿萍,貴州遵義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