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內容簡介

《迷失威尼斯》集合了托馬斯·曼早期傑出的關於藝術與藝術家的小說《迷失威尼斯》、《托尼奧·克律格》、《特里斯坦》等四部中篇小說。追尋美,追求愛,期盼逃離現實的藩籬,渴求外在世界與內心的平衡等等都是藝術家們永恆求索的話題,在《迷失威尼斯》中,或許會有一些新的答案。

作者簡介

托馬斯·曼(1875年1955年),德國小說家和散文家,出生於德國北部盧卑克城一家望族。 1924年發表長篇小說《魔山》。1929年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曾一度為帝國主義參戰辯護,但30年代即大力反對法西斯主義威脅,發表了中篇佳作《馬里奧與魔術師》(1930),對法西斯在意大利製造的恐怖氣氛做了生動的描述。希特勒上台後流亡瑞士。托馬斯曼是德國20世紀最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和人道主義者,受叔本華、尼采哲學思想影響。代表作是被譽為德國資產階級的一部靈魂史的長篇小說《布登勃洛克一家》(1901),被看作德國19世紀後半期社會發展的藝術縮影。托馬斯曼的重要作品還有長篇小說《浮士德博士,由一位友人講述的德國作曲家阿德里安萊弗金的一生》(1947)等。 托馬斯曼去世50周年,德國總統科勒主持儀式紀念會,隆重紀念《魔山》的作者、偉大的德國作家托馬斯曼去世50周年。 據報道,紀念儀式在托馬斯曼的家鄉呂貝克市聖瑪麗教堂舉行,約有800位來賓出席。科勒在致辭中說:在托馬斯曼的作品中,可以了解德國文化的眾多精義,亦可看到,無論今日,還是過去,通向邪惡與毀滅的道路總是敞開着的。 --《東方早報

內容預覽

  自從過完五十歲生日後,古思塔夫·阿申巴赫就以馮·阿申巴赫作為他的正式名字。二十世紀的某個春天的下午,他獨自一人從慕尼黑的攝政王街的府邸走出來。幾個月來,歐洲大陸陰雲密布,形勢險惡,令人惶恐不安。多年以來,作家在工作中一直保持着謹慎小心、果敢決斷、精密周到、深入細緻的態度。那天一上午緊張勞累、絞盡腦汁的工作儘管使他精疲力竭,同時又使他興奮不已,直到吃完午飯,他仍然無法抑制內心激盪的創作衝動,或者按照西塞羅的說法,當時是思如泉湧。  由於體力日漸衰退,他非常需要平靜的午睡,但這種情緒令他無法安然入睡。因此,喝完茶後,他決定到外面走走,希望新鮮的空氣能讓他重新恢復精神和活力,這樣晚上可以好好工作一會兒。  經過幾星期陰冷潮濕的天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