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還鄉·第四卷 閉門羹 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還鄉·第四卷 閉門羹 二出自托馬斯·哈代的代表作《還鄉》,小說主要描寫珠寶商人克林·姚伯同妻子游苔莎兩人之間不同理想的矛盾衝突。克林·姚伯受到進步思想的影響。厭倦了大都市巴黎的奢華生活,毅然放棄而返鄉,立志獻身教育事業並愛上了一心追求城市生活的美麗姑娘游苔莎。他們都無法說服對方放棄理想,游苔莎實現不了藉助丈夫去巴黎的願望,同情人韋狄私奔,結果雙雙落水而死。克林失去了妻子,教育事業也得不到農民的支持,理想幻滅,最後當了傳教士。[1]

第四卷 閉門羹 二、逆境襲擊他卻歌唱

那天游苔莎本來打算和她外祖待一下午,但是有了那一場不吉利的會晤,結果她就匆匆回到愛得韋去了,她到那兒的時候,比克林預先盼望的早三個鐘頭。

她進了門,臉上通紅,眼裡還帶着剛才那種激動的餘波。姚伯抬頭一看,嚇了一跳。他從前永遠也沒看到她有過任何近於這種樣子的時候啊。她從克林身旁走過去,本來想可以不驚動他,就一直上樓,但是克林卻關心得立刻跟在她後面。

「怎麼啦,游苔莎?」他問。那時游苔莎正站在臥室的爐前地毯上,眼睛往地上瞅着,兩隻手在胸前握着,帽子還沒摘下來。他問她那句話,她並沒立刻就回答,停了一會兒才低聲說——

「我看見你母親來着;我永遠也不想再見她啦!」

克林聽了這話,心裡頭仿佛壓上一塊像石頭似的重東西。就是那天早晨,游苔莎預備去看她外祖的時候,克林還對她表示過,說他很願意她能坐車到布露恩去看她婆婆一趟,再不就用其它她認為合適的方式,去跟她婆婆言歸於好。出發的時候,她很高興;他也抱了很大的希望。

「怎麼弄的哪?」克林問。

「我沒法兒說——我都忘了。我只知道,我剛才見你母親來着,而以後永遠也不想再見她。」

「為什麼哪?」

「我現在跟韋狄先生還有什麼關係呀?無論是誰,我都不許往壞里琢磨我。哦!那真太寒磣了,讓人問我從他手裡接過錢沒有,或者鼓勵過他沒有——我也記不清楚她究竟怎麼說的,反正是這一類的話吧!」

「她怎麼會問起你這種話來啦哪?」

「她可真那麼問來着麼。」

「那麼這裡頭一定有原故了。我母親還說什麼別的話沒有?」

「我不知道她都說了些什麼,我只知道,我們兩個都說了一些叫人一輩子都要嫉恨的話!」

「哦,這一定有誤會的地方。她的意思沒弄清楚,是誰的錯兒哪?」

「那我倒沒法兒說。也許是環境的錯兒吧,反正環境至少得算是很彆扭的。哦,克林哪——我現在不能再不說了——這種使人不快的事態都是你給我弄出來的,不過你一定得改善這種事態才成——一定得改善,你得說你要改善這種事態,——因為現在我恨透了這種事態了!克林,你把我帶到巴黎,再作你從前的事好啦!咱們在那兒一起頭兒,無論過得多麼簡陋,都沒有關係,只要能是巴黎,不是愛敦荒原就成。」

「不過我現在一點兒也沒有再回巴黎去的意思了哇,」姚伯吃了一驚說。「我確實敢保,我從來沒有叫你往那方面想的時候啊。」

「我也承認,沒有。不過一個人,總有些擺脫不掉的念頭。那個念頭就是我擺脫不掉的。現在,我既是你的太太,和你有福同享,有罪同遭了,難道我對於這件事就不能表示一點意見嗎?」

「呃,有些事情是不在討論的範圍以內的;我認為現在這個問題,就特別是這樣,我並且認為,這是咱們兩個都同意的。」

「克林,我聽了這種話很不痛快,」她低聲說,同時眼光下垂,轉身走開了。

沒想到游苔莎心裡會藏着這種希望,現在一旦表示出來,她丈夫就心煩意亂起來。女人用婉轉曲折的辦法,以求達到她的願望,他這還是頭一次遇到。但是他雖然很愛游苔莎,他的心意卻沒動搖。她跟他說的那番話對他沒發生別的影響,只是叫他下決心比以先更親密地抱定書本,為的是好能更早一些,在這種新道路一方面獲得切實的成就,來駁她那任意由性的想法。

第二天,基尼的啞謎解開了。朵蓀匆匆地來看了他們一趟,親手把克林那五十基尼交給了他。那時游苔莎並沒在跟前。

「那麼我母親說的就是這個了,」克林喊着說。「朵蓀,你知道他們兩個曾很兇地拌過一回嘴嗎?」

現在朵蓀對她堂兄的態度,比以前緘默一些了。原來結婚的結果是,把從前的默默無言,在一方面變而為呶呶多言,在另一些方面又變而為吶吶寡言。「大媽已經告訴了我了,」她安安靜靜地說。「她從迷霧崗就一直上了我那兒。」

「我所擔心那種最壞的情況已經發生了。朵蓀,我母親到你那兒的時候,神氣很不好嗎?」

「不錯。」

「實在很不好嗎?」

「不錯。」

克林把胳膊肘支在庭園柵欄門的柱子上,用手捂着眼。

「你不要為這個心煩,克林。她們也許早晚有和好的一天。」

他搖頭。「像她們兩個那種火性都很大的人,不會。也罷,註定了的事是沒法兒改的。①」

①註定的事……沒法改:英國格言。

「有一樣還算好——這些基尼到底沒丟哇。」

「我寧願把它們再丟兩次,也強似有這種事。」

在這種齟齬之中,克林覺得有一樣事非辦不可——那就是,他得快快使他辦學校的計劃顯然有所進展。抱定這種目的,他就有許多晚上讀書都讀到半夜以後一兩點鐘。

有一天夜裡,他用功用得比別的日子都更厲害,第二天早晨起來的時候,他覺得他的眼睛有一種異樣的感覺。那時日光正一直射在窗簾子上,他往那一方面看頭一眼的時候,覺得眼睛一陣劇痛,只得急忙把眼睛又閉上了。他每一次試着往四圍看的時候,都有眼睛見光發痛的感覺,同時燙得肌肉發痛的眼淚就往臉上流。他梳洗的時候,沒有法子,只好在額上裹了一塊繃布當眼罩兒;那一天裡面,那個眼罩兒就沒能去掉。游苔莎見了這樣,十分驚慌。第二天早晨,覺得情況還不見好,他們就決定打發人上安格堡會請醫生。

傍晚的時候,醫生來了,說這是暴發火眼,本來前幾天克林曾經受涼,目力一時變弱,但他仍舊夜夜讀書,所以才引起了這種病痛。

克林一面因為急欲進行的事業受到阻撓而煩躁焦灼,另一面卻又變成一個失了自由的病人。他關在一個半點亮光都透不進去的屋子裡;要是沒有游苔莎在一盞帶罩油燈的微光下念書給他聽,那他的光景就可以說是絕對苦惱了。他希望,頂壞的情況不久就可以過去;但是醫生第三次來的時候卻說,再過一個月,雖然可以冒險戴着眼罩兒出門,而繼續他那種工作或者看任何印刷品的念頭,卻很久很久不用打算。他聽了這話大吃一驚。

一禮拜一禮拜過去了,好像沒有什麼東西能給這一對年輕夫婦消愁解悶。游苔莎時常想到令人可怕的情況,不過她老小心在意不在她丈夫面前露出來。比方他真把眼瞎了,或者,就是不至於瞎,他的目力永遠不能恢復到能再作合乎她的心愿那種職業,好叫她搬出這所荒山裡的偏僻住宅,那怎麼好呢?在這種不幸的情況下,到美麗的巴黎去的夢想,恐怕是很難成為事實的了。既然一天一天過去了,他的病仍舊不見好,她就越來越往這種悲慘的地方想,並且還要跑到庭園裡,背着她丈夫,抱着滿腔失望的愁緒,痛哭一番。

姚伯想去請他母親來,又想還是不請好。她母親知道了他這種情況,只有更加愁煩了;而他們的生活那樣靜僻,要不是特別打發人去告訴她,她自己就不會聽到他們的消息。他盡力把這種煩惱用哲學家沉靜的態度忍受,一直等到第三個禮拜;那時他病後才頭一次出房門。在這個階段里,醫生又來過一次,克林硬逼醫生把意見清清楚楚地告訴他。他不聽醫生的話還好,他聽了,更添了驚慌;因為醫生說,他什麼時候可以再作從前的事,還是和以先一樣地難以說定;他的眼睛正在一種特別的情況里,雖然可以給他夠走路用的目力,但是要用力瞅任何固定的東西,卻難保不引起再發急性火眼的危險。

克林聽了這個消息,一時沉吟不語,不過卻沒絕望。一種恬然的堅忍之氣,甚至於一種信然的知足之感,控制了他。他的眼並不至於瞎,那就夠了。命中注定了得在無限的時期里戴着墨晶眼鏡看天地萬物,那得算是很壞的情況的了,並且得算是任何上進的致命傷的了;但是克林這個人,在面臨只影響到他個人社會地位那種惡運的時候,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斯多噶派①;並且,要不是為游苔莎,無論怎麼卑賤的行業,都能使他滿意,如果那種行業能夠在不論哪一方面合於他的文化計劃。開一個鄉村夜校就是其中的一種;他的苦難所以並沒能把他的精神制伏,就是由於這一點,如果不是這樣,他就難以支撐了。

①斯多噶派:古希臘哲學之一派,以堅忍刻苦為務。

有一天,他在暖洋洋的太陽地里,往西走到了愛敦荒原上他頂熟的那一部分,因為那塊荒原離他的老家很近。他看見在他面前那些山谷之一裡面,有一種磨光了的鐵器發出閃爍的亮光;他走到跟前,模模糊糊地看出來,那種亮光,是從正在那兒斫常青棘的一個樵夫用的器具上發出來的。那樵夫認出來他是克林,克林卻是聽見了那樵夫的聲音,才辨出來他是赫飛。

赫飛先對克林的苦惱表示了難過,接着說:「俺說,你乾的活兒要是也像俺這個這樣粗笨,那你就能跟從前一樣地幹下去了。」

「不錯,那我就能了,」姚伯一面琢磨,一面說。「你所這些捆柴,能賣多少錢?」

「一百捆①賣半克朗;像這樣大長天,俺掙的錢很夠俺過的了。」

①捆:英國習慣,草、木等物束成捆子時.以體積論,而不以分量論。一般標準,一捆高三英尺,周圍二十四英寸。

姚伯回愛得韋去的時候,一路上淨盤算,盤算着還很得意。他走到房前的時候,游苔莎從一個開着的窗戶里跟他搭話,他聽了就走上前去。

「可愛的人兒,」他說,「我現在比以先快樂了。要是我母親再能跟你、跟我都和好了,那我就十分快樂了。」

「我恐怕那永遠也不會吧,」游苔莎把她那雙含嗔凝怨的美麗眼睛往遠處看着說。「現在一切都沒改樣兒,你這個快樂從哪兒說起呀?」

「因為在這種不幸的時光里,我到底找到了一樣我作得來、並且能維持生活的工作了。」

「是嗎?」

「我要作一個斫常青棘的和掘泥炭的工人了。」

「別價,克林!」游苔莎說,她剛才露在臉上那一點點希望,馬上又消失了,她比以先更難過起來。

「我一定要那樣作。現在我既是能作點兒規規矩矩的事情來補助日用,而可不作,可老花咱們攢的那一點兒錢,那豈不很不明智嗎?這種戶外運動,於我的身體很有益;再說,誰敢保過幾個月,我不能照樣再念起書來哪?」

「不過咱們要是需要人幫忙,我外祖就說過,他可以幫咱們。」

「咱們不需要人幫忙。要是我去斫常青棘,咱們的日子就能過得不錯了。」

「跟奴隸、埃及的以色列人①以及那一類的人一樣啊!」一顆痛淚從游苔莎臉上流下,不過克林卻沒看見。他的口氣里,含着一種滿不在乎的意思,這就表明,一種結局,在她看來絕對可怕,而他卻連可慘都感覺不出來。

①埃及的以色列人:見《舊約-出埃及記》第一章。以色列的眾子各帶家眷,……一同來到埃及。……埃及人派督工的轄制他們,加重擔苦害他們……嚴嚴地使以色列人作工,使他們因作苦工覺得命苦。

跟着第二天他就跑到赫飛的小房兒里,跟他借了裹腿、手套、磨刀石和鈎刀,預備用到他能自己買這些東西的時候。於是他就跟他這位舊相識兼新同行一齊出發,揀了一個常青棘長得最密的地方,給他這種新職業行了開幕禮。他的目力,跟《拉綏拉》里那種翅膀①一樣,雖然對於他那種偉大的計劃沒有用處,而作這種苦活兒卻很夠用。並且他看出來,過幾天,他的手磨硬了不怕起泡的時候,他的工作還能進行得很不費力哪。

①《拉綏拉》里那種翅膀:《拉綏拉》,英國十八世紀文學家約翰生作的一本教訓傳奇,那本書的第六章里,說到一個巧匠,能作各種巧機,曾對阿比西尼亞的王子說,他能作翅膀,使人飛。作成之後,從高崖上跳入空中,不想墜入湖中。不過他的翅膀,雖然在空中不能使他飛起,在水裡卻能使他浮起,故得救不死。

他天天跟太陽一塊兒起來,紮上裹腿,就到跟赫飛約好了的地方上去。他的習慣是從早晨四點鐘一直工作到正午;到了那時,天氣正熱,他就回家睡一兩個鐘頭的覺,再出去工作到九點鐘暮色蒼茫的時候。

現在這位巴黎歸客,叫他身上的皮裝束和眼上非戴不可的眼罩裝扮得連他頂親密的朋友都會不認得他,而從他面前走過去了;他只是一大片橄欖綠常青棘中間一個褐色小點兒。他不工作的時候,雖然因為想起游苔莎所處的地位和他跟他母親的疏遠,時常覺得煩悶,但是他一到工作得頂起勁的時候,他就怡然自得起來。

他每天過的是一種很像只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的稀奇生活,他整個的世界只限於他四圍幾英尺以內的地帶。他的熟朋友,只是在地上爬的和在空中飛的小動物,那些小動物也好像把他收容在它們的隊伍以內。蜜蜂帶着跟他很親密的神氣,在他耳邊上嗡嗡地鳴,並且往他身旁那些石南花和常青棘花上爬,多得都把那些花兒拖到地上去了。琥珀色的怪蝴蝶,愛敦所獨有而別處永遠見不到的,都隨着他的呼吸而蹁躚,往他彎着的腰上落,並且跟他那上下揮動的鈎刀上發亮的尖兒逗着玩兒。翡翠綠的螞蚱,成群結隊地往他的腳上跳,落下來的時候,好像笨拙的翻跟頭的,有的頭朝下,有的背朝下,有的屁股朝下,看當時碰到的情況;還有一些,就在鳳尾草的大葉子底下沙沙地叫着,跟那些顏色素淨不作一聲的螞蚱調情。大個的蒼蠅,都從來沒見過伙食房和鐵絲網①,並且還完全在野蠻的狀態里,就在他四圍嗡嗡亂鳴,並不知道他是個人。鳳尾草叢中間進進出出的長蟲,都穿着最華麗的黃藍服裝蜿蜒滑動,因為那個時季,它們剛蛻了皮,顏色正最鮮明。一窩一窩的小兔,都從窩裡出來,蹲在小山崗上曬太陽,猛烈的日光把它們薄薄的耳朵上那種柔細的肉皮兒都映透了,照成一種血紅的透明體,裡面的血管都看得出來。

①鐵絲網:蒙於食物櫥上者。

他的職業里那種單調,使他覺得舒服,同時單調本身就是一種快樂。一個沒有野心的人,在力量沒受阻礙的時候,良心上也許要覺得安於卑陋是不對的,但是一旦力量被迫受限,那他就要認為走平凡的路,是可以理直氣壯的了。因為這樣,所以姚伯就有時自己給自己唱個歌兒聽,有時跟赫飛一同找荊條作捆繩的時候,還把巴黎的生活和情況講給赫飛聽,這樣來消磨時光。

在這種溫暖的日子裡,有一天下午,游苔莎出來散步,一個人朝着克林工作的地方走去。他正在那兒一時不停地斫常青棘,一長溜棘捆,從他身旁挨着次序排列下去,表示他那天工作的成績。他並沒看見游苔莎走近前來,所以游苔莎就站在他跟前,聽見了他輕聲低唱,有似澗底鳴泉。這使她心驚氣結。她剛一看見他在那兒,一個可憐的苦人,靠自己的血汗賺錢,曾難過得流下淚來;但是她聽見了他唱,感到了他對於他那種職業(不管他自己覺得怎麼滿意,在她那樣一個受過教育的上等女人看來,卻很寒磣)一點反感都沒有,她就連內心都傷透了。克林並不知道游苔莎在他跟前,所以仍舊接着唱:

「破曉的時光,

把叢林裝點得燦爛又輝煌。東方

剛透亮,花神就掩映出丰姿萬狀;

輕柔的鳥聲也重把情歌婉囀唱:

天地之間所有一切,莫不歡欣喜悅,

來讚揚破曉的時光。

破曉的時光,

有時候也令人感到十二分悽惶,

原來是,愁悶盼夜短,歡娛喜更長:

情腸熱的牧羊人,聽漏盡,倍悵惘,

只為他和他的心上人,硬要兩拆散,

在這個破曉的時光。」①

①原文為法文,引自法國作家艾提恩(1778-1845)的滑稽歌劇《居利斯當》第二幕第八場。從公元前三世紀希臘詩人太奧克利塗斯的牧歌起,牧羊人就是典型的情人。

這種情況使游苔莎辛酸悲苦地認識到,分分明明,克林對於他在世路上的失敗是不在意的了;那位心高志大的漂亮女人,想到自己的身世要被克林這種態度和境況完全摧毀,就在神魄喪失的絕望中,把頭低垂,痛哭起來。哭了一會兒,她走上前去,激昂地說:

「我這兒覺得豁着死了也不肯作這種事,你可在那兒唱歌兒!我要回娘家,再跟着我外祖過去了!」

「游苔莎!我只覺得有什麼在那兒動,可沒看見是你,」他溫柔地說;跟着走上前去,把他那大皮手套脫下去,握住了游苔莎的手。「你怎麼說起這種離奇的話來啦?這不過是一個小小的舊歌兒,我在巴黎的時候,碰巧投了我的所好,現在用來形容我和你的生活,正好恰當。我說,是不是因為我的儀表已經不是優遊閒雅、上流社會中人的了,你對我的愛已經完全消逝了哪?」

「最親愛的,你不要用這種叫人聽着不痛快的話來盤問我啦,你要再那樣,也許我就要不愛你了。」

「你以為我會冒那樣的險,作那樣的事嗎?」

「我說,你只一意孤行,我勸你不要作這樣的寒磣活兒,你一概不理。莫非你跟我有什麼過不去的吧,才跟我這樣彆扭?我是你的太太呀,你怎麼不聽我的話呀?不錯,我一點兒不錯是你的太太麼!」

「我知道你這種口氣是什麼意思。」

「什麼口氣?」

「你說『我一點兒不錯是你的太太麼』那句話的口氣。那裡面含的意思是,『作你的太太,真倒霉死了。』」

「你的心也真夠硬的,抓住了那句話來挑剔我。一個女人,也可以有理性啊(當然不是說,有了理性就沒有感情了);要是我感覺到『倒霉死了』,那也算不了卑鄙可恥的感覺啊——那只是非常在情在理的啊。這你可以看出來,至少我並沒想說謊。咱們還沒結婚以前,我不是曾警告過你,說我沒有作賢良妻子的品性麼?你總該記得吧?」

「你現在再說那種話,就是嘲笑我了。至少關於那一方面,你閉口不提,才是唯一高尚的風概;因為,游苔莎,你在我眼裡,仍舊還是我的王后,雖然我在你眼裡,也許已經不是你的國王了。」

「但是你可是我的丈夫啊。難道這還不能叫你滿足嗎?」

「總得你做我的太太,一點兒也沒有悔恨的意思,我才能滿足。」

「你這個話叫我沒法兒回答。我只記得,我曾對你說過,我會是你的沉重負擔。」

「不錯,那我當時就看出來了。」

「那麼你看出來看得太快了!一個真正的戀人,根本不會看出這種情況來的①;克林,你對我太薄情了,對我說這樣的話,我聽着真不高興。」

①真正戀人……看不出這種情況:比較英國格言,「愛看不見毛病。」又,「愛情一去,疵瑕百出。」

「不過,呃,儘管我看了出來,我還不是一樣地娶了你,並且娶了還一點兒都不後悔麼!你今天下午的態度,怎麼這樣冷淡哪!我還老以為,沒有比你那顆心再熱烈的了哪。」

「不錯——我恐怕咱們是冷淡起來了——我也跟你一樣,看出這一點來了。」她很傷感地嘆了口氣。「兩個月以前,咱們兩個那種相愛的勁兒,簡直瘋了似的;你看我老沒有看得夠的時候,我看你也老沒有看得夠的時候。那時候,誰想得到,現在我的眼睛,你看着已經不那麼亮了,你的嘴唇,我覺着也不那樣甜了哪?前後還不到兩個月的工夫哪,就能真是這樣嗎?但是可又不錯,真是這樣!一點兒不錯真是這樣!」

「親愛的,你在那兒嘆氣,仿佛對於這種情況難過似的;那就是一種有希望的表示。」

「才不哪。我並不是為那個嘆氣。讓我嘆氣的還有別的情況哪;那也是任何女人,凡是處在我這種地位上的女人,都要嘆氣的。」

「你嘆的是,你一生里一切的機會,都因為匆匆跟一個倒霉的人結婚而毀了,是不是?」

「克林,你怎麼老逼我說傷心難過的話呀?我也跟你一樣,應該受人憐憫才是啊。跟你一樣?我想我比你更該受人憐憫吧。因為你還能歌唱啊!能聽到我過這種苦日子可歌唱的,只有太陽從西出來那種時候!你相信我吧,親愛的,我很想大哭一場,哭得叫你這樣一個屬猴皮筋的人都驚慌起來,不知所措哪。就是你對你自己的苦不覺得怎麼樣,你為可憐我,也大可以不必唱啊!天哪!我要是像你這樣,那我寧肯咒罵,也不肯歌唱。」

姚伯把手放在游苔莎的肩上說:「我說,你這個沒有經驗的女孩子,你不要認為,我不能像你那樣,以高度普羅米修斯精神反抗命運和上帝。我在那一方面曾有過的力量,比你從來聽說過的,可就大得多啦。不過我見的世面越多,就越覺得世界上最偉大的事業,並沒有什麼特別可算偉大的地方,因此我這種樵夫生活,也沒有什麼特別可算卑鄙的地方。既是我覺得上帝賜給我們的最大幸福並沒有很大的價值,那麼幸福離去了,當然我也不覺有什麼不得了的苦難了。所以我才唱歌兒消磨時光。難道你真對我一丁點兒柔情都沒有了嗎,才連這幾分鐘的快樂都不讓我享受?」

「我對你還有一些柔情。」

「你說的話,可已經沒有從前那種味道了。因此可以說,愛情跟着幸運一齊消滅①了!」

①愛情跟着幸運消滅:比較英國諺語,「貧窮從門進,愛情從窗遁。」

「我不能聽你說這種話,克林——這樣說下去,不痛吵起來就沒有完。」她嗚嗚咽咽幾不成聲地說。「我要回家了。」——[2]

作者簡介

托馬斯·哈代,英國詩人、小說家。他是橫跨兩個世紀的作家,早期和中期的創作以小說為主,繼承和發揚了維多利亞時代文學傳統;晚年以其出色的詩歌開拓了英國20世紀的文學。[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