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返璞歸真 - 漢語成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返璞歸真 - 漢語成語

來自網絡的圖片

返璞歸真,這則成語出自西漢·劉向編的《戰國策·齊策四》。

成語意思指除去外飾,恢復原來的質樸狀態,回復淳樸的本性。它在句子中可作謂語、定語。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返璞歸真

拼音; fǎn pú guī zhēn

近義詞; 洗盡鉛華

反義詞; 矯揉造作

出處; 《戰國策·齊策四》

注音; ㄈㄢˇ ㄆㄨˊ ㄍㄨㄟ ㄓㄣ

語法功能; 作謂語、定語

成語出處; "斶知足矣,歸真反璞,則終真不辱也。"(西漢·劉向《戰國策·齊策四》)

後人據此典故提煉出"返璞歸真"這則成語。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楚國人卞和在荊山(今湖北南漳縣)上發現了一塊發着白光的奇特的石頭,敲打它時,還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憑着經驗,卞和認定這石頭裡蘊藏了一塊非常珍貴的白玉,如果請能工巧匠打開後取出來,加以精心雕琢,肯定是件"國寶"。卞和想,這樣的稀世之寶只有獻給國王才是上策,於是便帶着這塊"璞玉"前往國都。

當時楚厲王當政。王宮裡的玉匠看了又看,不能分辨真偽,便告訴厲王說這只是塊普通的石頭,並不稀奇。厲王大怒,下令砍掉了卞和的左腳。楚厲王去世後,楚武王即位。卞和想也許武王是位能夠識寶的英明君主,便又萌發了獻玉的心思。這次武王找來的玉匠偏偏還是上次的那位,玉匠又漫不經心地看了看,告訴武王這僅僅是塊普通的石頭而已。楚武王認為卞和是有意欺騙自己,不等他申辯,就喝令武士將卞和推出宮門,砍掉了他的右腳,以示懲罰。

楚武王去世後,楚文王即位。卞和有心再次去獻寶但又不敢,難過至極,痛哭不已。文王聽說了這件事,派人來問:"天下受砍腳之刑的人很多,你卻哭泣悲傷,是為什麼呢?"卞和回答說:"我不是為砍了腳而哭,可悲啊!這塊寶玉被人說成是頑石,愚鈍的玉匠不識真假,我真心誠意把寶玉獻給大王,卻被說成是騙子,這就是我傷心痛哭的原因。"使者回到宮中,如實稟報。楚文王聽了很感動,命人將玉石取來,並讓玉匠當場剖開,果然發現裡面有塊稀世之玉,最令人驚奇的是這塊玉從側面看是綠色的,從正面看是白色的。

因為玉是卞和所獻,所以這塊玉就被稱為"和氏璧"。

成語寓言

卞和明明獻上的是美玉,卻被只注重在外表的玉匠判定為石頭。不但沒有成功獻玉,反而被砍去雙腳。在現實生活中,人們認識事物往往並不能直接看到事物的本質,而總是首先看到事物的表象,因此常常給人以錯覺。這就需要人們保持清醒的頭腦,認真觀察,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剝去事物外在的假象,逐步接近事物的本質。成語告訴人們,凡事要看清它的本質,不要被表象所蒙蔽。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返璞歸真"指去掉外在的裝飾,恢復原來的質樸狀態。這則成語在句子中可作謂語、定語。

運用示例

太平天國·洪仁玕《英傑歸真》:"上帝基督化人,超凡入聖,返璞歸真。"[1]

參考文獻

  1. 返璞歸真,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