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近實心茶竿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近實心茶竿竹

近實心茶竿竹,竿高達2.5米,粗5-12毫米,全竿汁14-16節,竿壁厚,近實心。生於丘陵黃土壤地。

基本內容

中文學名:近實心茶竿竹

別 稱:箭竹子(湖南)

:被子植物門

:禾本目

亞 科:竹亞科

:矢竹屬

拉丁學名:Pseudosasa subsolida S. L. Chen et G. Y. Sheng

:植物界

:雙子葉植物綱

:禾本科

:北美箭竹族

亞 屬:茶竿竹亞屬

形態特徵

竿高達2.5米,粗5-12毫米,全竿汁14-16節; 節間長18—30厘米,圓筒形,惟在分枝的節間的基部略有 溝槽,竿壁厚,近實心,髓部呈海綿狀;籜環稍顯著;竿環下坦;節內長6—7毫米。竿每節分1—3枝,枝貼竿,二級分枝通常每節僅1枝。筍淺紫褐色,籜鞘淡黃褐色,上部漸紫色,厚紙質,背部無毛,有不明顯的斑紋,縱肋明顯,邊緣密生 纖毛;籜耳點狀,所着生縫毛長短不一,縋毛直向上伸展,易脫落;籜舌拱形,背面粗糙,邊緣生短纖毛;籜片在竿下部的直立,竿上部的外翻,顏包與籜鞘相同,細小,邊緣干後稍內卷。葉枝(不包括葉在內)長約10厘米,具6或7葉;葉鞘長4—8厘米,下部的葉鞘背部密被細絨毛和稀疏向下的刺毛,以後毛茸易脫落,呈污垢狀或有刺毛的凹痕,邊緣密生纖毛; 葉耳不明顯,具數條短縫毛;葉片長圓狀披針形,長15—20(23)厘米,寬1.2—2.3(2.7)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次脈5或6對,上表面深綠,基部近葉柄處有短柔毛,下表面淺黃綠色,密具短絨毛,尤以基部的毛長而密,小 橫脈在葉片上表面不明顯,在下表面清楚,葉緣具密細齒,葉柄極短,長約2毫米。花枝未見。筍期4月上旬。

栽培技術

撫育更新茶竿竹林經營相對粗放,無採收竹筍的習慣,退筍率較高,竹農經驗性的採伐4年以上的竹株,難免存在濫伐現象。採取劈山、墾復、施肥、噴施殺蟲藥等基本撫育措施,可有效的促進茶稈竹林向良性循環的方向發展。在竹林更新過程中,大小年分明的茶竿竹林每2年擇伐1次,於每度大年冬季生理休眠期全伐3度以上竹株;花年茶竿竹林則每年冬季全伐4年以上竹株。 茶竿竹竹稈通直,粗放經營的材用林密度一般在20000株/公頃左右,平均胸徑4厘米,側枝下垂分散程度不大,單株蓋度較小。基於這種生物學特性和茶竿竹林的經營現狀,結合筍用林經營過程中立竹度的控制方法,針對筍用或筍材兩用茶竿竹林立竹度,立竹密度和平均胸徑分別介於15750-20250株/公頃和4.5-6.5厘米時,茶竿竹稈材生物量可獲得最佳值。在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的立地條件下,立竹密度可稍低;在丘陵貧瘠地段,立竹密度可稍高。茶竿竹林有大小年之分,林年齡結構調整方法,結合傳統茶竿竹林採伐4年以上成材的經驗,調整其年齡結構為1度竹:2度竹=1:1;花年茶竿竹林(大小年不明顯)則取法雷竹林年齡結構調整方式,調整其年齡結構為1年生竹:2年生竹:3年生竹=1:1:1,這樣可形成一個合理的年齡結構模式,以有效維持茶竿竹林筍、材產出,提高竹林生產力。

生長環境

主要生於丘陵黃土壤地[1]

分布範圍

產湖南益陽縣大鯿魚山(模式標本產地)。

參考文獻

  1. 近實心茶竿竹,植物智, 2016-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