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江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迎江鄉位於夾江縣城西13公里處,與木城鎮、南安鄉、漹城鎮、馬村鄉、中興鎮和洪雅縣的余坪鎮交界。屬典型的丘陵地帶,氣候溫和。
轄區面積28.82平方千米,轄11個村,共10674人(2017),農民人均純收入12645元。[1]
經濟發展
該鄉是中國"西部瓷都",四川省夾江縣的蠶桑特色基地之一,蠶桑和苦筍是該鄉的龍頭產業,經濟支柱。鄉黨委、政府在"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和中央二號文件精神,通過對全鄉經濟結構的調查分析,因地制宜,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探索出全鄉經濟發展之路,即大力發展壯大蠶桑,苦竹龍頭產業,積極引導開發特我農產品,大搞"一村一品"。積極組織勞務輸出,努力拓寬增收渠道。
截止2003年底,該鄉已有桑田5000畝,養蠶4920張,收入254萬元,人均收入230元。被縣上命名的養蠶大戶有106戶,其中年收入上萬元的2戶,有全縣蠶桑特色村和特色社各1個,全縣唯一的良桑母穗基地也落戶該鄉石香村。有2003年度縣、市科普工作會上,該鄉被評為四川省夾江縣科技示範鄉鎮,該鄉石香村分別被評為市、縣兩級科普示範基地,74戶農戶被評為縣科普示範戶,從1998年開始,該鄉長期與縣絲綢公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生產模式,2003年成立了"支部+協會"的迎江鄉蠶桑分社。
該鄉的苦筍聞名遐邇,2003年,已開成夾迎公路兩側延綿3公里的苦筍走廊,發展苦竹1700畝,遍及夾迎公路沿線的8個村,32個社。2004年投產1000畝,年產量達400多噸。年產值達210萬元,僅此一項人均純收入175元,年收入上萬元的苦筍大產有4戶,其中郭坪2社李慶公年收入超過2萬元,成為全樂山市享有盛名的苦筍大王。該鄉栽種苦竹千畝以上的大戶有21戶,2004年,該鄉已成功申報了"四川省無公害苦筍基地",該鄉苦筍也成功的申報"國家級批准無公害農產品"。
該鄉的"小精品"農業豐富多彩,雙魚村蘿蔔,截止2005年底面積有500畝,年產值60萬元;東嶽村的蘭草,占全縣蘭花理的70%左右,年收入5000元的有10戶,上萬元的有2戶,群星雙魚村的土煙,種植面積達540畝,年產值216萬元,花生年產值48萬元。
2016年,全鄉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854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645元。該年,農作物總面積達11325畝,其中,糧食作物面積達9113畝,總產量達633萬斤;蔬菜總面積達1484畝,產量達284萬斤;水果共計產出12萬斤;鞏固桑園面積2312畝,茶園面積3300畝,鞏固和完善3200畝油菜標準化基地及4000畝苦筍種植基地。推動郭坪村新發展脆紅李栽種300畝,石香村栽種貴妃棗212畝,群星村、黃祠村完成300畝藤椒栽種,古埝村、師壩村鞏固發展核桃產業園450畝,雙魚村發展生態蔬菜種植700畝,東嶽村鞏固茶葉1200畝,大橋村完紫山藥栽種成120畝,群星村完成生態桃園建設200畝。打造50畝苦筍試驗地塊,完成苦筍種植薄膜和穀殼覆蓋技術試驗,苦筍實現提前70天上市,筍農畝均增收2.5萬元。打造20畝竹蓀菌試驗地塊,研究竹蓀菌生長習性,一期完成實驗投產。建立苦竹林下產品深加工技術研發室1個,開發出苦筍酒、苦筍罐頭等產品。
基礎設施
該鄉的基礎設施建設初步完善。該鄉有一個獨立的蠶繭收購站,單獨模塊的電信機站,截止2006年底,有蓄水量達57萬立方的向陽水庫,投資近9億元的千佛電站已落戶該鄉,工程已進入勘探、設計階段,2007年10月份正式施工。該鄉已實現了移動電話村村通、碎石路社社通,2008年全鄉正掀起村社道硬化熱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