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河(胡華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過河》是中國當代作家胡華珍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過河
很早以前,小青青正在讀高中時,深秋的一個月底,正是周末。她放學回到家裡,母親讓她幫忙到外地縣城去辦點事情。
當時,小青青聽了很高興,覺得自己長大了,能為母親分擔一點事情,自己滿心歡喜的答應了,去外地辦事的這一差事。
那時候因公共汽車很少,出門交通不方便,外出都是步行。 從家裡走到渡口過河有五六里地,要步行到渡口坐小木船過渡到對岸後,再步行四十里左右的路才能到縣城辦事。
小青青為了幫家裡做點事情,清晨,她興高采烈的出了家門,一路上,她連走帶跑。
不一會就來到了渡口,早上過河的人很多。等小青青趕到渡口時,渡船巳經劃的離開了岸邊,她只能在渡口等下一趟渡船,這一等就是半小時之多,她既要趕路程,又要趕時間,這一等就耽誤了半小時,半小時之後,她坐上了小渡船,一會就過河到了對岸。
小青青想,如果步行的速度慢了,等到縣城,別人就下班了,那就會等到下午兩點鐘別人才上班。
小青青怕耽誤時間,她馬不停蹄,腳步如飛的趕到了縣城,等找到別人上班的地方,真不湊巧,別人剛剛下班,辦公室里連一個人也沒碰上。]]
小青青只有在辦公室門口等着,連午飯也沒吃,餓着肚子在門口等待別人上班,到了下午兩點,上班的叔叔、阿姨們都來到了自己的辦公室,小青青等到了那位辦事的叔叔後,那位叔叔告訴她說:「還需要找另外一個叔叔,我來打電話]告訴他,那位陳叔叔在外面辦事,讓他辦完事後趕回單位。」、
小青青只有耐心的在那裡等着,等到陳叔叔辦完事回到單位,已經又快要下班了,兩位叔叔很快就幫小青青把事情辦妥。
事情雖說辦好了,時間不早了,小青青明天還要趕到學校去上課,當天晚上一定要趕回家。
小青青為了趕回家,第二天不耽誤上學,她大步流星的往回趕,害怕趕到渡口沒有渡船,天晚了過渡的人就少了,渡船上的師傅下班了,那該怎麼辦?
天已經快黑了,突然烏雲密布,雷電閃爍,風雨交加。
小青青三步變成二步走,等她趕到渡口時,船巳經離開了渡口,向河中央駛去。
她大聲呼喊着:「渡船啦,要過河,有人要過河。」渡船老闆答道:「天黑了,又在下雨,明天再來。」
小青青聽渡船師傅這樣一說,心涼了半截,她心急如焚,兩眼急的淚水直流……
小青青就在渡口旁邊的一棵大樹底下坐着,等待渡船,雨已經淋濕了她的衣服,突然感覺身上涼涼的。等了一會,她望着對岸大聲喊:「過河啦,過河!有人要過河。」當時風大雨大,渡船一直沒有過來,小青青一邊等船,一邊直打哆嗦,她又大聲喊:「過河、過河……」她巳經反覆喊了好幾遍,幾小時過去了,風稍小一點,但雨還不斷的下着。
過了一會,渡船師傅把船划過來了,船上有人叫道:「上船啦,上船。」當她上船後,渡船師傅對她說道:「對不起!因風大雨聚,我們不敢把船划過來,就在對岸等待風停雨小後,再過來就比較安全,讓你久等了。」
小青青聽師傅這麼一說,她有點不好意思,捂着臉答道:「師傅別客氣。」
小青青上了船,船已劃到了河中央,風雨再次來襲,船兩邊搖擺不定。師傅大聲喊着:「不要動,船擺人不動,風大危險。」小青青站在船艙里,用手緊緊抓着船的邊緣,心裡很緊張,害怕風大了翻船。過了一會,船快要靠岸時,突然大風來襲,擔心的事情發生了,船舶在大風襲擊下,已被捲入河流,小青青被捲入河流之中,幸好船老闆會水,船老闆很快就在激流之中,抓住了小青青,她不幸中的萬幸,還只喝了幾口水,很快就被船老闆把她救出了水面,將她送上了岸。
小青青有驚無險,這次多虧船老闆出手相救!她從內心深處感謝船老闆的救命之恩!「謝謝老闆!謝謝老闆!」
師傅答道:「不用謝,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
雨還不斷的下着,天黑路又滑,小青青冒着風雨,一步一個腳印趕往在回家的路上。
等她走進村子裡,夜已深,村裡的人已進入夢香之中…… 當她回到家時,她已是累的精疲力盡,全身濕透了的衣服,讓她直打哆嗦,一個噴嚏接着一個噴嚏不斷打着。母親心疼的說:「孩子,讓你受苦了。」
小青青回家時,看見母親早已在門前等候她的回家,為她早已備好了熱水,讓她洗一下熱水澡,暖暖身子,以便涼氣入內引發感冒 。
小青青洗完熱水澡後,吃着母親為她做的熱騰騰、香噴噴的飯菜,吃在嘴裡,暖到心裡,一整天沒有吃東西的她,覺得此時的飯、菜真香……
小青青一邊吃飯,一邊把一天所有事情經過的不順,告訴了母親。母親心疼的對她說:「孩子,讓你受累了!人的一生,不是一帆風順的,人生的路上以後可能會有很多溝溝坎坎……」
小青青聽母親這麼一說,她反覆考慮後,向母親答道:「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一切困難都會迎刃而解!」
第二天清晨,小青青高高興興的去上學。
但在渡口過河,遇到的大風大雨,突然間船被捲入河流,她被船老闆不顧急流,將她救出水面的事情,她永遠牢記在心,時刻迴蕩在她心中……[1]
作者簡介
胡華珍,中共黨員,副主任醫師,出生於湖北天門,在湖北潛江計劃生育服務站工作,後來合併潛江婦幼保健院工作到退休,退休十年之多一直居住在武漢,含飴帶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