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過年(響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過年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過年》中國當代作家響沙的散文。

作品欣賞

過年

一花一草一木,那山那水那人。因分別而產生距離,因距離而彼此惦念,因惦念而相互守望,因守望而發現美。於是,一種難以割捨的情感或深或淺或濃或淡地纏繞卷裹着漂泊疲憊的心靈。於是,有一種萎靡不振的心緒叫做相思,有一種迫不及待地相思被稱作鄉愁。

每到佳節倍思親。中國最隆重的節日非春節莫屬。這種啟自殷商時代的族群文化,深深烙下黃河長江流域農耕文明的印記,承載着華族對天、地、人神的敬畏與信仰。因此,從王庭到牖門,虔誠的祭祀與祭祀後的載歌載舞,依然在千年以後的中華大地傾情回放。

鄉愁來襲,離家在外的中國人組成了世界上一支規模龐大的遷徙大軍。他們歸心似箭,選擇的交通工具五花八門。他們遷移的路線非常清晰,目的地非常明確。家成為這場聲勢浩大的人口流動的唯一方向。歷盡路途中的雨雪風霜,遍嘗到家前的千辛萬苦,帶着抵近家園的興奮,品味着回家的甜蜜與幸福。

在同一個地球上,除了秋去春來的候鳥、水體中魚族的生殖洄游與非洲大草原上的動物大遷徙,應該沒有哪一個族群,因為一個節日,讓一個泱泱大國自上而下地動員起來。我非常關注關於春運的相關報道,震撼於機場車站碼頭上攢動的人潮與公路上川流不息的汽車、摩托車大軍。儘管旅途遙遠,儘管一路風塵,儘管疲憊不堪,但提到回家過年,人們從內心綻放出的笑容,足以溫暖即將逝去的這個冬天。

「春運」這個熱詞,絕對是二十世紀中國農民工對世界文化的貢獻。而一個春字,就足以讓人想望,讓人品味,讓人興奮。而生活中的第一縷年味兒,似乎也是從春運急切的腳步聲中,從一張張或緊張或輕鬆的面孔上,從一個個沉甸甸的行囊里得到悄然釋放。這種釋放藝術地化解了焦慮與燥熱,又巧妙地營造出漸近漸濃的節慶氣氛。

[1]

作者簡介

響沙,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遼寧省作家協會第十、十一屆全委會委員、遼寧省散文學會副秘書長、遼陽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出版散文集《響沙文集——留個願望讓自己想象》。

參考資料

  1.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